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岐黄下山觅亲缘 > 第408章 世卫专家的抵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08章:世卫专家的抵达

临时医院的“流水线”运转到第三天下午,一种近乎狂热的秩序已经形成。求医的队伍依旧长得望不到头,但拥挤和混乱已大为减少。卡鲁、阿卜杜勒等本地志愿者成了骨干,他们用粗哑的嗓音维持秩序,指导新来的人如何排队、哪里取药。空气中弥漫的,除了愈发浓郁的青蒿气味,更多了一种名为“希望”的笃定。

楚瑶负责的分诊和记录工作愈发繁重,但她的眼神却越来越亮。平板电脑里积累的病例数据越来越多,虽然简陋,却清晰地显示着体温下降的趋势、症状缓解的比例。李铭已经完全融入了熬药和分发团队,动作麻利,偶尔还会用刚学的几个土语单词安抚焦躁的患者。他之前的怀疑早已被眼前铁一般的事实碾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参与创造历史的激动。

夏晚晴的相机电池换了一块又一块,存储卡也快满了。她捕捉到的,不再仅仅是病痛和绝望,更多的是康复者眼中重燃的光彩,是家属喜极而泣的拥抱,是本地志愿者与辰星队员之间无需言语的默契。她将这些素材初步整理,通过卫星网络断断续续地发回国内,已经在国内和国际上引发了不小的关注。

就在这片繁忙而充满生机的景象中,一阵不同于往常的引擎轰鸣声由远及近。不是破旧皮卡的颠簸声响,而是相对平稳的越野车声音。

两辆印有醒目联合国标识和世卫组织标志的白色越野车,掀起一路尘土,稳稳地停在了临时医院外围的空地上。

车门打开,率先下来的是一名穿着卡其色野战马甲、戴着金丝边眼镜、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的白人中年男子。他身后跟着几名同样穿着专业、携带各种便携式检测设备和采样箱的团队成员,有男有女,神情严肃,眼神中带着一种审视和评估的锐利。

他们的出现,与周围尘土飞扬、烟火缭绕、充斥着草药气味和汗味的环境格格不入。忙碌的人群下意识地为他们让开一条通路,好奇地打量着这群看起来就“不同寻常”的来客。

莎拉·基根显然提前接到了通知,她快步迎了上去,脸上带着职业化的笑容,但眼底深处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史密斯博士!欢迎来到萨坎临时医疗点。我是世卫驻此地协调员莎拉·基根。”

为首的金丝边眼镜男子——史密斯博士,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目光如同探照灯般扫过整个院子。他的眉头迅速皱了起来,视线掠过那几口翻滚着绿色汤汁的大锅,掠过排队领取药汁、面色依旧憔悴但眼神充满期盼的患者,掠过正在用银针为一个孩子进行后续巩固治疗的林辰,最终落在楚瑶手中那台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的平板电脑上。

“基根女士,”史密斯开口,声音带着一种学术权威特有的冷静和疏离,“我在报告里读到了一些……令人惊讶的描述。但现在亲眼所见,依然感到……难以置信。”他的措辞谨慎,但语气里的质疑几乎不加掩饰。

他抬手指向那几口大锅,以及排队的人群:“这就是你报告中提到的,‘利用本地草药进行的高效抗疟干预’?基于什么原理?使用的是什么物种?有效成分是什么?浓度如何控制?有没有进行过基础的毒理学测试?”

一连串的问题,如同冰冷的子弹射向莎拉,也清晰地传到了附近辰星团队成员的耳中。

李铭正在分发药汁的手顿了一下,下意识地看向林辰。楚瑶也停下了记录的笔,抬头望过来,眉头微蹙。

史密斯没有停顿,他的目光转向那些正在康复,但显然距离现代医学定义的“痊愈”还有差距的患者,继续说道:“而且,我看这里缺乏最基本的检验设备,无法进行血涂片确认疟原虫清除率,无法监测肝肾功能可能受到的潜在影响。没有严谨的临床试验设计,没有对照组,没有盲法,甚至连像样的统计数据都谈不上……基根女士,你应该清楚,在现代医学的框架下,这完全不符合规范。我们如何评估其真正的疗效和安全性?又如何向总部和捐助国报告?”

他的话语,代表着西方现代医学体系最核心的“数据驱动”和“循证医学”理念,与眼前这片依赖于古老经验和直观疗效的土地,形成了尖锐而无声的冲突。

莎拉张了张嘴,想要解释这里极端的环境和迫在眉睫的生命危机,但在史密斯那套逻辑严密、无懈可击的质疑面前,一时竟不知如何措辞。

就在这时,林辰刚刚结束了对那个孩子的针灸,轻轻起针。他仿佛没有听到史密斯连珠炮似的提问,也没有看向那群突兀的来访者,只是对孩子的母亲温和地点了点头,用简单的肢体语言示意她可以带孩子去休息了。

然后,他才缓缓转过身,目光平静地迎向史密斯博士审视的眼神。

两位医生,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在这片被疾病蹂躏的土地上,完成了第一次对视。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固。

史密斯看到的是一个过分年轻的东方面孔,穿着沾了些许药渍和尘土的冲锋衣,与他想像中的“专家”形象相去甚远。

而林辰看到的,则是一个被数据和规则牢牢保护起来,却可能因此忽略了生命最本质需求的学者。

“数据,”林辰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像投入静湖的石子,打破了凝滞的气氛,“在患者身上,在康复的笑容里,在他们重新站起来的脚步中。”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周围那些因为他的治疗而摆脱死亡威胁的人们,最后重新定格在史密斯脸上,语气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现在,救命优先。”

楚瑶深吸一口气,走上前一步,将自己手中的平板电脑屏幕朝向史密斯博士,上面是她这些天尽力记录的简易临床数据:“史密斯博士,这是我们目前整理的部分病例情况,包括服药前后体温变化、主要症状缓解时间等。虽然条件有限,但我们一直在记录。”

史密斯的目光在平板屏幕上停留了几秒,不置可否,随即又看向林辰,金丝边眼镜后的眼神锐利依旧。

冲突,并未因一句话而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