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岐黄下山觅亲缘 > 第359章 楚瑶的教学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59章:楚瑶的教学课

三天后,“西医学习中中医”首期培训班正式开课。地点安排在医院刚整理出来的一个小型会议室,能容纳三十人左右。最终报名的有二十一人,除了刘倩、周伟等年轻医护,还有几位像消化科主治医马建国(配角,四十多岁,为人务实,对中医将信将疑但愿意尝试)这样资历较深的医生。

楚瑶提前到了教室,她今天穿了一身简洁的白色套装,显得干练又亲和。她仔细检查了投影设备,又将一摞打印好的简易穴位图谱和经络示意图放在第一排桌子上,供学员们传阅。

学员们陆续进场,气氛带着点新奇和拘谨。刘倩和周伟坐在了前排,刘倩拿出那个写着“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的笔记本,眼神期待。马建国则选了中间靠后的位置,抱着双臂,表情审慎。

九点整,楚瑶站上讲台,目光扫过台下二十一张面孔,微微一笑:“欢迎大家。我知道,在座各位都是优秀的西医从业者,有着坚实的现代医学基础。今天坐在这里,可能带着好奇,也可能带着疑问,甚至……还有一些怀疑。”她语气平和,直接点破了众人的心思。

“我们这第一堂课,不讲玄奥的阴阳五行,也不谈虚无缥缈的气。”楚瑶点开投影,幕布上出现一张清晰的人体背部经络图,上面标准着“足太阳膀胱经”,“我们就从大家最熟悉,也最好理解的部分开始——经络,和它与我们已知的神经、血管、淋巴系统的可能关联。”

她没有直接下定义,而是采用了引导和类比的方式。

“请大家回想一下,在临床中,是否遇到过这种情况:一个落枕的病人,按压他手腕上的某个特定点(她指向图谱上的‘后溪穴’),他脖子部位的疼痛会得到缓解?一个头痛的患者,按摩他脚背上的某个位置(指向‘太冲穴’),头部的胀痛会减轻?”

台下有人若有所思,马建国微微皱起眉,似乎在回忆。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这可能是通过刺激远端神经,引发神经反射,调节了局部肌肉痉挛或血液循环。”楚瑶切换幻灯片,上面并排列出了神经反射弧示意图和经络循行路线简图,“而中医的解释,是‘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是‘气’的运行通路。这两种解释,看似语言体系不同,但指向的临床现象是相似的。我们不妨先放下非要争个对错的心态,把它看作一种有待我们深入理解和验证的、有效的‘现象’和‘工具’。”

这种不强行灌输理论,而是从临床现象切入,再用现代医学知识进行类比引导的方式,让台下不少学员紧绷的神情放松了些。至少,听起来不那么“玄乎”了。

“接下来,我们重点讲几个急诊和日常护理中非常实用的穴位。”楚瑶翻到下一页,屏幕上出现手肘内侧的清晰图片,标注着“内关穴”。

“内关穴,腕横纹上两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她一边说,一边在自己手臂上比划位置,“现代解剖告诉我们,这个位置深部有正中神经通过。中医认为它能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在急诊,遇到心慌、恶心呕吐、或者因紧张情绪导致的胸闷不适,在等待医生或者常规药物起效的同时,用力按压这个穴位,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缓解效果。”

她看向台下的护士们:“刘倩,你们在急诊科,下次遇到轻度晕车呕吐或者紧张性心悸的病人,可以在医生允许后,尝试指导他们自行按压内关穴,观察效果。”

刘倩立刻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下,眼神发亮。

接着,楚瑶又讲解了“合谷穴”(虎口)用于缓解头痛、牙痛、“足三里穴”用于调理脾胃、增强免疫力等常见穴位的定位、现代解剖关联和简易操作方法。她讲得深入浅出,语言精准,每每都结合具体的临床场景,让这些抽象的穴位和理论瞬间变得鲜活和有用。

“我知道,大家习惯了看化验单、ct片,习惯了每一种药物都有明确的分子式和作用机理。”楚瑶放下激光笔,诚恳地看着大家,“中医的理论体系,源于古人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长期观察和实践总结,其语言确实古朴抽象。但我们学习的第一步,不是立刻全盘接受它的理论,而是先掌握这些历经千年验证的、有效的‘工具’,并在实践中去观察、去验证、去思考它为什么有效。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能用更现代的科学语言,来解释这些古老智慧背后的原理。”

她这番话,说到了许多人的心坎里。尤其是像马建国这样的资深医生,他们尊重事实和疗效,但对无法用现有科学完全解释的东西本能地保持距离。楚瑶这种“重实践、缓理论、开放包容”的态度,有效地降低了他们的心理防线。

课程后半段是互动实践。楚瑶让学员们两人一组,互相寻找、定位刚才讲的几个穴位。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

“周医生,你这里是不是有点酸胀感?”刘倩按着周伟手上的合谷穴,好奇地问。

周伟感受了一下,点点头:“嗯,是有点。”

“楚博士说这里通经活络,主治头面疾病,看来不是瞎说的。”刘倩小声嘀咕,带着点发现新大陆的兴奋。

马建国也和自己旁边的一位年轻医生互相练习着。他按照楚瑶说的方法找到足三里穴,用力一按,忍不住“嘶”了一声:“这感觉……还挺强烈。”

楚瑶在教室里巡视,及时纠正大家的定位和按压手法。看到马建国微微挑眉的表情,她走过去,温和地问:“马医生,有什么感觉?”

马建国揉了揉膝盖下方,坦言:“酸麻胀,感觉很明显。这跟我以前想象的中医穴位不太一样。”他之前总觉得穴位按摩更多是心理作用。

“有感觉就说明定位基本准确了。”楚瑶笑道,“经络和穴位是客观存在的功能反应点,只是其背后的运行机制,我们还在探索中。有效,就是它存在的价值。”

马建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没再说话,但眼神里的审慎减少了几分,多了些探究的兴趣。

一堂课九十分钟很快过去。下课铃响起时,不少学员还意犹未尽,围着楚瑶问问题,或者互相交流着按压穴位的感受。

刘倩看着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心里充满了获得感。周伟推了推眼镜,对旁边的马建国说:“马老师,我觉得……好像打开了一扇新窗户。”

马建国“嗯”了一声,收拾着自己的东西,半晌才道:“至少,不全是瞎扯。有点意思。”

楚瑶看着学员们带着思考和新奇离开教室,轻轻松了口气。她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她用务实和科学的态度,成功地在这些纯西医背景的同行心中,种下了一颗名为“可能”的种子。

窗外,不知何时聚起了乌云,隐隐有雷声传来。教学楼的走廊尽头,赵德柱的身影一闪而过,脸色阴沉地看着这边热闹的景象,冷哼一声,转身消失在阴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