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契约暖意 > 第78章 风暴前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七十八章 风暴前夕

徐静婉的“守护匠心”倡议书,如同一颗投入沸油的水滴,在业内激起了不小的波澜。支持者赞誉其坚守与风骨,质疑者则嘲讽其不合时宜、螳臂当车。舆论场上,关于传统文化发展路径的争论骤然升温,虽未能立刻扭转乾坤,却也为“木兰生活”争取到了一定的喘息空间和部分理念认同者的声援。

然而,陆子昂的反击来得更快、更狠。

就在倡议书发布后的第二天,一场由“新生资本”主导、多家媒体联动的新闻发布会高调举行。陆子昂亲自站台,宣布“传统文化复兴基金”首期百亿资金已全部到位,并当场与数位颇具声望的文化界人士、以及两家实力雄厚的设计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他意气风发,言辞间充满了对“规模化、产业化、国际化”的雄心,更意有所指地强调“摒弃小农意识,拥抱时代浪潮”。

与此同时,徐静婉匿名发给徐氏元老的、关于李明轩与“速通国际”异常接触的证据,如同石沉大海,并未激起预期的反应。反而,李明轩在徐氏内部的气焰更加嚣张,开始公开质疑徐静婉主导的几个核心项目“投入产出比过低”、“过于理想化”,甚至私下串联,试图在即将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上,提出削减“木兰生活”预算的动议。

内忧外患,如同不断收紧的绞索。

更让徐静婉心头沉重的是,李墨的归期因欧洲突发的紧急事务被迫推迟。他在深夜打来的越洋电话里,声音带着压抑的疲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焦灼:“这边情况有变,暂时脱不开身。国内的事,你先稳住,必要时可以动用一切资源,不必请示。”

“一切资源”?这几乎是将他在国内的部分权柄临时下放给了她。这份信任沉甸甸的,却也让徐静婉更加清晰地意识到,李墨在海外面临的局面,恐怕比她想象的更为艰难。他们两人,仿佛各自被困在风暴的两端,彼此遥望,却无法靠近。

巨大的压力之下,徐静婉病倒了。或许是连日来的心力交瘁,或许是换季的寒意侵袭,她发起了低烧,喉咙痛得几乎说不出话。但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是吞了几片药,强撑着处理完几封紧急邮件,便昏沉沉地睡去。

半梦半醒间,她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空旷的展厅,独自一人站在《光之挣扎》那幅画前,那浓重得令人窒息的蓝黑色向她席卷而来,几乎要将她吞没。她挣扎着,想要抓住那道撕裂黑暗的光芒,指尖却只触碰到一片虚无的冰凉……

猛地惊醒,冷汗浸湿了额发。窗外天色未亮,卧室里一片死寂。喉咙的灼痛和身体的虚弱让她一阵阵发冷。她摸索着拿起手机,屏幕幽幽的光亮映着她苍白憔悴的脸。通讯录里,那个名字静静地躺着。

一种前所未有的脆弱感,如同潮水般涌上,几乎要将她淹没。她很想听听他的声音,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撑住”。

指尖悬在拨号键上,微微颤抖。

最终,她还是颓然地放下了手机,将脸深深埋进柔软的枕头里,任由无声的泪水浸湿了一小片布料。

不能倒下去。她告诉自己。

为了徐家,为了“木兰生活”,为了那些信任她、跟随她的人,也为了……那个在远方同样身处漩涡中心的男人。

她挣扎着坐起身,拧开床头灯,就着昏黄的光线,拿起放在枕边的、小哲那幅《光之挣扎》的打印照片。画面上,那道耀眼而痛苦的光芒,在此刻看来,竟带着一种不屈的、近乎悲壮的意味。

她轻轻抚摸着那道“光”,仿佛能从中汲取到一丝力量。

天,快亮了。

风暴即将来临,而她,必须站起来,迎接它。

徐静婉深吸一口气,抹去眼角的湿意,眼神重新变得清明而坚定。她拿起内线电话,接通了周雨晴的号码,声音虽然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雨晴,通知下去,一小时后,召开‘木兰生活’及徐氏相关项目紧急联席会议。”

“另外,帮我联系张律师,我需要咨询关于股东权益和恶意收购防御的相关法律条款。”

无论风暴多么猛烈,她已决定,站在最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