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特种女兵在七零:开局搬空仇家 > 第184章 任务总结,功过评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4章 任务总结,功过评说

龙焱基地,一号作战简报室。

与“惊雷”演习后那种带着兴奋与荣耀的庆功氛围不同,此刻室内弥漫的是一种沉重、肃穆,甚至带着一丝压抑的气息。参与“归巢”行动的核心成员,包括伤愈归队不久的山鹰、地雷,手臂依旧吊着绷带的猎隼,以及脸色还有些苍白的姜青白,全都正襟危坐。长桌尽头,坐着基地几位最高领导,以及总部派来的特派专员。秦晋川因为伤势过重,仍在后方医院接受治疗,未能出席,但他的存在,却如同一个无形的焦点,萦绕在每个人心头。

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正以冷静、客观的语调,配合着数据和战场记录影像,回顾着“归巢”行动的整个过程:从秘密潜入t国,到锁定目标,再到仓库激战、绝境突围、坠崖失散,直至最后搜救队成功将人员和关键目标(陈明远教授)带回。陈教授已被安全移交至更高层级的研究机构,经检查,除了受到惊吓和轻微营养不良外,身体并无大碍,他所掌握的核心技术与资料也完好无损。

从任务最终结果来看,“归巢”行动是成功的,甚至可以说是惨胜下的辉煌。它成功挫败了“暗星”组织绑架我国顶尖科学家的阴谋,保住了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核心技术,沉重打击了该组织的嚣张气焰。

然而,当复盘进行到仓库突围,姜青白在已将陈教授护送至相对安全区域后,违抗秦晋川“不得回援”的明确命令,毅然返身杀回战场这一段时,简报室内的气氛明显变得更加凝重。

总部的特派专员,一位面容严肃、眼神锐利的中年大校,用手指敲了敲桌面,目光投向姜青白:“姜青白同志。”

“到!”姜青白立刻起身,身姿挺拔,但垂在身侧的手不自觉地微微蜷缩。她知道,这一刻终究来了。

“根据行动记录以及多名队员的证词证实,在仓库突围阶段,你作为现场副指挥,在接收到指挥官秦晋川同志‘不惜一切代价护送陈教授撤离’的明确指令,并已初步完成阶段性任务的情况下,未经请示,擅自改变行动计划,违令回援。对此,你有什么需要解释的吗?”特派专员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问责意味。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姜青白身上。山鹰、地雷等人眼中流露出担忧,他们深知当时情况的危急和姜青白回援的必要性,但军令如山,违令就是违令。

姜青白深吸一口气,抬头,目光清澈而坚定,没有丝毫闪躲:“报告首长!情况属实。我当时,确实违抗了秦晋川指挥员的命令。”

她承认得干脆利落,没有寻找任何借口。简报室内一片寂静。

“理由。”特派专员言简意赅。

“理由有三。”姜青白语速平稳,逻辑清晰,“第一,当时断后小队(秦晋川、山鹰、地雷)身陷重围,弹药将尽,且与主力失散,若无人回援,生还几率无限接近于零。龙焱,没有抛弃战友的传统!”

她的声音带着一种铿锵的力量,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

“第二,我判断,即便我们按原计划撤离,携带非战斗人员(陈教授)和伤员(猎隼),在敌方拥有地面机动优势和熟悉地形的情况下,成功抵达最终接应点的可能性并不高。回援,虽然冒险,但若能内外夹击,击溃或重创追击之敌,反而能为整个小队,包括陈教授,创造更大的生机。事实上,我们的回援确实打乱了敌人的部署,为最终的分散突围创造了条件。”

她陈述的是基于当时战场态势的冷静分析,而非一时冲动。

“第三,”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领导,“我相信我的能力和我对战场时机的把握。我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回援是扭转战局、争取最大生存概率的最佳选择,甚至可能是唯一选择。这个责任,我愿意承担。”

她的话语掷地有声,没有丝毫推诿。承认违令,阐述理由,承担后果。态度无可挑剔。

特派专员沉默着,手指依旧轻轻敲击桌面,看不出喜怒。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一名机要参谋快步走入,将一份文件递给了主持会议的基地最高首长。首长快速浏览后,眼中闪过一丝复杂,将文件递给了特派专员。

特派专员看着文件,眉头微微挑起。那是来自后方医院,秦晋川在清醒后,强撑着伤势,亲笔书写并按下手印的情况说明与责任陈述。

文件中,秦晋川以极其严谨客观的笔触,详细描述了当时断后小队面临的绝境,肯定了姜青白违令回援在战术上起到的“决定性转折作用”,明确指出:“若非姜青白同志及时回援,实施精准打击并与我部形成里应外合之势,不仅断后小队将全军覆没,携带陈教授撤离的小队亦极有可能在后续追击中遭遇不测。其行为,虽形式上违令,但本质上符合战场瞬息万变之客观规律,其结果,最大限度地保全了有生力量,并确保了核心任务的最终完成。”

在责任认定部分,他更是笔锋一转,将全部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作为此次行动最高指挥官,对战场形势预判不足,未能及时洞察回援之必要性及可能性,指挥存在僵化之嫌,此为主要责任。姜青白同志作为副指挥,在指挥官未能及时调整指令时,依据战场实际,做出对全局最有利之决断,其行为可视为战场临机专断之范畴,不应追究其违令之责。所有后果,由我秦晋川一人承担。”

这封措辞强硬、逻辑清晰,甚至带着几分“护短”意味的责任说明,让特派专员和在场几位领导都陷入了沉思。

简报室内再次安静下来。只有文件被轻轻放回桌面的声音。

良久,特派专员抬起头,目光再次落在姜青白身上,那锐利的眼神似乎柔和了一丝。

“姜青白同志。”

“到!”

“你违抗军令,事实清楚,性质严重。”他的声音依旧严肃,“但,鉴于你回援行为在客观上起到了扭转战局、挽救战友生命的积极作用,且最终确保了核心任务目标的绝对安全,功绩显着,亦不容抹杀。”

他顿了顿,与基地几位领导交换了一个眼神,最终沉声宣布:

“经与会领导合议,并报上级批准,现对‘归巢’行动中相关功过,做出如下评定:”

“行动整体成功,挫败敌对势力阴谋,功大于过。所有参与行动人员,均记相应战功。”

“对于姜青白同志违令行为,予以严肃批评。但其战场决断与卓越贡献,予以充分肯定。功过相抵,不予额外处分,亦不影响其此次任务之功绩评定的个人表彰。”

“指挥官秦晋川同志,主动承担责任,其陈述予以采纳。对其指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予以内部批评,望其深刻总结,吸取教训。”

功过相抵!

这个结果,既维护了军令的严肃性,也客观评价了姜青白在绝境中做出的艰难选择和她起到的关键作用,更体现了组织对一线指挥员临机决断能力的理解与包容。

姜青白心中一块巨石落地,她立正,敬礼,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是!感谢组织明察!姜青白接受一切批评与评定!”

她知道,这个“功过相抵”的背后,是秦晋川用他自身的威望和承担,为她撑起了一片天空。他宁愿自己背上“指挥僵化”的批评,也要将她“违令”的行为,定性为“临机专断”。

总结会结束,众人陆续离开。

姜青白走在最后,心情复杂。既有任务完成的释然,也有对秦晋川伤势的担忧,更有对他那份沉甸甸维护的感激。

山鹰走到她身边,用力拍了拍她的肩膀,瓮声瓮气地说:“副组,别多想!要不是你杀回去,我们和头儿早就交代在那儿了!兄弟们心里都清楚!”

地雷也凑过来,咧嘴笑道:“就是!头儿够意思!这结果,最好!”

看着战友们真诚的目光,姜青白心中暖流淌过。她点了点头,目光望向医院的方向。

秦晋川,谢谢你。

这份情,我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