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特种女兵在七零:开局搬空仇家 > 第139章 载誉归来,军报采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9章 载誉归来,军报采访

“砺剑”演习的硝烟尚未在西北荒原上完全散去,胜利的捷报便已通过加密电波,传回了“龙焱”基地。当满载着疲惫却难掩兴奋与荣耀的队员们的运输机,在基地跑道平稳降落时,一种与往日截然不同的气氛笼罩了整个营区。

没有喧天的锣鼓,没有飘扬的彩旗,但那种发自内心的、沉甸甸的喜悦与自豪,却如同无声的潮水,浸润着每一寸土地。基地主要领导悉数到场,站在舷梯旁,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欣慰笑容。留守的官兵们列队整齐,目光灼灼地注视着缓缓打开的舱门。

第一个出现在舱门口的,是秦晋川。他依旧是一身风尘仆仆的作战服,脸上带着连日指挥作战的疲惫,但脊梁挺得笔直,眼神锐利如初,周身散发着属于胜利者的凛然气场。他的目光扫过迎接的队伍,微微颔首。

紧接着,参与演习的队员们依次走下舷梯。他们虽然满脸倦色,作战服上甚至还沾着戈壁的沙尘和演习留下的颜料印记,但每个人的眼神都明亮如星,胸膛不自觉地挺起,带着经过血火洗礼后的沉稳与自信。

而当姜青白的身影出现在舱门口时,迎接的队伍中响起了一阵极力压抑却依旧清晰的骚动。所有的目光,或直接或含蓄,都聚焦在了这个身形纤细、却已在演习场上缔造传奇的女兵身上。她的名字,“白狐”,如今已不再仅仅是“龙焱”内部的代号,而是在整个参演部队中口耳相传的传奇。

她平静地走下舷梯,站在队友中间,并没有因为成为焦点而有丝毫局促。阳光洒在她带着些许尘土却清丽依旧的脸上,那双眼睛清澈而坚定,仿佛刚刚经历的那场巅峰对决,只是她军旅生涯中一次寻常的磨砺。

简单的迎接仪式后,便是隆重的总结表彰大会。

大礼堂内,庄严肃穆。当演习总指挥部对“龙焱”大队,特别是对在演习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第二行动组及姜青白个人提出高度赞扬,并宣布授予姜青白个人“演习先锋”荣誉称号,以及集体二等功时,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

姜青白走上主席台,从首长手中接过那面沉甸甸的锦旗和荣誉证书。闪光灯在她身上闪烁,记录下这光荣的一刻。她没有过多的激动言辞,只是立正,敬礼,用清晰而有力的声音说道:“荣誉属于‘龙焱’,属于每一位并肩作战的战友!”

她的低调与谦逊,更是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然而,载誉归来的余波还未平息,另一项“任务”便接踵而至。

这天下午,姜青白刚结束恢复性训练,便被政委亲自叫到了办公室。办公室里,除了政委,还坐着两位穿着常服、气质干练的陌生人,一位是神情温和的中年男子,另一位是拿着笔记本和相机的年轻女干事。

“姜青白同志,这两位是《解放军报》的记者同志。”政委介绍道,“你在‘砺剑’演习中的突出表现,引起了上级的高度关注,军报打算对你进行一次专访,宣传我们新时代特种兵的风采,特别是女特种兵的成长与担当。”

军报专访?

姜青白微微一怔。她习惯于在阴影中行动,在沉默中爆发,从未想过有一天会站在媒体的聚光灯下。这让她感到些许不适应。

“姜青白同志,请不要紧张。”那位中年男记者,姓李,语气温和地开口,“我们只是想通过你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特种部队官兵的忠诚、勇敢和奉献。你可是我们军报发现的‘宝贝’啊!”他笑着打趣道,试图缓解气氛。

年轻的女干事,小张,也露出友善的笑容,打开了录音笔和笔记本。

采访在政委办公室旁边的接待室里进行。起初的问题比较常规,关于她的从军初心、日常训练、对特种兵的理解等等。姜青白的回答简洁而务实,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最真实的感受和体会。

“我参军,最初是为了证明自己,也是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她坦诚道,“而‘龙焱’告诉我,个人的力量只有在集体的熔炉中,才能淬炼成保卫家国的利刃。”

随着采访的深入,话题自然转到了刚刚结束的“砺剑”演习。

“我们听说,你在演习中完成了一次几乎不可能的‘斩首’行动,能具体谈谈当时的情况和你的想法吗?”李记者引导着话题。

姜青白沉吟片刻,脑海中闪过那片诡异的石林、冰冷的夜色、以及扣动扳机前那极致冷静的瞬间。

“当时没想太多。”她缓缓说道,语气平静,“只知道那是任务,必须完成。渗透的过程很艰难,需要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条件,环境、光线、甚至……敌人的心理惯性。机会只有一次,抓住了,就赢了。”

她避重就轻,没有提及自己那些超出常人的感知和沟通能力,只将其归结为对环境的极致利用和精准的判断。

“有感到害怕或者压力巨大吗?”小张干事追问道,眼神中带着好奇。

姜青白轻轻摇了摇头:“在那种环境下,来不及害怕。所有的精神都必须集中在完成任务上。压力……当然有,但压力也是动力。”她顿了顿,补充道,“而且,我相信我的队友,我知道他们就在外面策应我。我们是一个整体。”

她再次将荣誉归于集体。

记者们又询问了她作为女性在特种部队的感受,如何看待性别与职业的关系。

“在‘龙焱’,没有性别,只有强者。”姜青白的回答斩钉截铁,“体能或许有差异,但意志、智慧和忠诚没有。我来到这里,就不是为了被特殊对待,而是为了成为和他们一样,甚至比他们更强的兵。”

她的眼神清澈而坚定,话语中透出的自信与力量,让两位记者暗自点头。

采访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当采访结束时,李记者合上笔记本,由衷地说道:“姜青白同志,非常感谢你!你的经历和话语,非常真实,非常有力量。我相信报道出来后,一定会激励更多的年轻官兵,尤其是女兵们!”

送走记者,姜青白站在办公楼门口,微微松了口气。阳光有些刺眼,她抬手遮了一下。回想起刚才的采访,她心中有些许波澜,但更多的是一种平静。她所说的,皆是心中所想,并无虚言。她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尽了一名“龙焱”战士该尽的职责。

载誉归来,是肯定,更是鞭策。

军报采访,是宣传,也是责任。

“白狐”之名,已不再仅仅属于她和“龙焱”,它开始承载起更多的期望与象征意义。

她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更多的挑战还在等待。但她无所畏惧,因为她身后,是强大的祖国,是忠诚的战友,还有……那个与她并肩同行、彼此成就的男人。

她抬起头,望向训练场上那些依旧在挥洒汗水的身影,嘴角泛起一丝坚毅的弧度。

荣誉属于过去,奋斗指向未来。

代号“白狐”,将继续前行,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更加绚烂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