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联合参谋部的议事厅内,空气仿佛凝固。袁绍使者带来的选择,如同一把双刃剑,悬在每个人心头。联袁抗曹,看似捷径,却可能丧失自主;独立自强,虽保气节,却可能独木难支。争论之声渐息,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聚焦在了那个曾无数次引领他们走出困境的身影上——曹豹。

感受到那一道道或期待、或审视、或信任的目光,曹豹知道,此刻他必须拿出一个能凝聚共识、指引方向的完整战略。他深吸一口气,缓步走到那幅巨大的徐州及周边地域图前,目光沉静如水,扫过在场每一位核心成员。

“诸位,”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沉稳,“袁绍使者之来,非是给我等出一道选择题,而是给了我等一个审视自身、规划未来的契机。联盟何去何从,不应取决于袁本初抛出的诱饵,而应基于我徐州自身之根本利益与长远发展!”

他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徐州的位置,语气陡然激昂:“我‘靖难军’立旗未久,然内政已修,根基渐固,五万将士正秣马厉兵!我等之志,岂能仅是偏安一隅,在袁绍与曹操的夹缝中苟且求存?亦或是盲目依附一方,将命运交予他人之手?”

“不!”曹豹断然否定,声音铿锵,“我等之路,当是一条自主之路,一条进取之路,一条基于我徐州自身实力与天下大势的康庄大道!”

他转过身,面向众人,目光灼灼:“故,豹不揣冒昧,在此抛砖引玉,提出我徐州未来战略之构想,可概括为十二字——**稳守徐州,西结袁绍,南破袁术!**”

这十二个字一出,厅内众人精神皆是一振。就连此前主张联袁或独立的双方,也不由得屏息凝神,仔细聆听。

“何为‘稳守徐州’?”曹豹自问自答,手指西移,落在与曹操势力接壤的边界,“曹操,国贼也,与我等有破城之恨,更有‘靖难’之名所指,乃生死大敌!然,其势方张,挟天子以令诸侯,兵精粮足,更有荀彧、郭嘉等智谋之士辅佐。此刻若与之全面争锋,实为不智!”

他目光扫过关羽、张飞等将领:“故,对曹操,西线当以‘稳守’为要。依托城池之固,联防之密,纵深之策,使其来攻则碰得头破血流,不得寸进!云长将军善守,文远将军知兵,高顺将军之陷阵营更是坚不可摧。只要西线稳固,我徐州根基便稳如泰山!此乃我战略之基石,无此,一切扩张皆是空中楼阁!”

关羽闻言,微微颔首,丹凤眼中闪过一丝认可。张辽、高顺亦神色肃然。

“何为‘西结袁绍’?”曹豹手指向北,指向广袤的河北,“袁本初,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实力冠绝河北。其与曹操矛盾深重,势同水火。此乃天赐之‘势’,岂能不借?”

他话锋一转,看向陈宫、孙乾等谋臣:“然,结盟非依附!我与之结盟,乃‘战略协作’之盟,非‘主从’之盟!可接受其部分粮草军资,可开放有限度的战马、铁器贸易,亦可约定互为声援,牵制曹操。但,盟约条款必须明确:我徐州内政,不容干涉!我‘靖难军’行动,自主决断!无我同意,不得要求我出兵助战!此乃‘借势’以自固,而非‘卖身’以投靠。公台先生、公佑先生精于谋略,此事后续细节,正需二位与袁绍使者细细周旋,务必守住我之底线!”

陈宫与孙乾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与决心,缓缓点头。

“那么,重心何在?”曹豹的声音陡然拔高,手指猛地向南划过,重重落在淮水以南,袁术控制的广袤区域,“在此!南破袁术!”

他环视众人,语气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断:“袁术无道,僭号称帝,倒行逆施,天下共击之!讨伐此寮,上合天意,下顺民心,乃堂堂正正之‘靖难’!此其一。”

“其二,”曹豹手手指在地图上淮南之地划了一个圈,“淮南之地,土地肥沃,人口稠密,物产丰饶,更兼水网纵横,乃天然粮仓与战略要冲!若能取之,我徐州疆域倍增,实力暴涨,进可图中原,退可保江东,战略态势将发生根本性逆转!届时,纵是曹操、袁绍,亦需对我刮目相看!”

“其三,”他目光锐利地看向吕布,“袁术新败于纪灵,士气低迷,内部因其僭越而离心离德。更兼曹操、袁绍相互牵制于官渡(预示)方向,无暇南顾。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若待其缓过气来,或曹操、袁绍分出胜负,则我恐再无如此好的机会!”

吕布听到此处,眼中战意勃发,猛地一拍案几:“元显所言极是!袁术竖子,冢中枯骨耳!此时不打,更待何时?布愿为先锋,必为玄德公取那伪帝首级!”

张飞也哇哇大叫:“打!必须打!俺老张的丈八蛇矛早就饥渴难耐了!”

曹豹趁热打铁,总结道:“故,豹之全盘战略便是:以西线稳固防御为前提,以北线与袁绍有限合作为掩护,集中我‘靖难军’之全力,以雷霆万钧之势,南向击破袁术,全取淮南之地!此战略,先易后难,先弱后强,既符合当下之势,亦着眼于长远之利。若能成功,我徐州将真正跻身天下强藩之列,拥有逐鹿中原之资本!”

他再次看向刘备,拱手深深一揖:“此乃豹竭尽愚忠,为我徐州谋划之定策。取舍决断,敬请玄德公与诸位同僚共商!”

厅内一片寂静。曹豹的阐述,条分缕析,逻辑严密,既正视了强大的外部威胁(曹操),又巧妙地利用了外部矛盾(袁绍),更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战略机遇(袁术)。将联袁派的“借势”与独立派的“自主”完美结合,并指明了清晰可行的扩张路径。

刘备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烁着激动与决然的光芒。他环视众人,从关羽、张飞、吕布、陈宫、张辽、高顺、糜竺等人脸上一一看过,看到的皆是认同与振奋。

他猛地站起身,声音洪亮而坚定,打破了沉寂:“元显之策,高屋建瓴,深谋远虑,实乃我徐州眼下唯一可行之光明大道!备,决意采纳此策!”

他目光炯炯,下令道:“即日起,西线防务,由云长总责,文远、高顺辅之,务必做到固若金汤!与袁绍结盟之事,由公台、公佑主导,元显从旁协助,务必签订于我有利之盟约!南征袁术之筹备,由奉先、翼德、元显、子仲、元龙全力负责,调集精锐,囤积粮草,打造军械,广陵水师亦需加快进度!一个月内,我要看到我‘靖难军’兵锋南指,讨伐国贼!”

“谨遵主公(玄德公)之命!”厅内众人,无论此前持何种意见,此刻皆心悦诚服,齐声应诺,声浪几乎要掀翻屋顶。

曹豹立于地图之前,看着群情激昂的众人,心中一块大石悄然落下。他的战略被采纳了。这不仅意味着他个人谋划能力的再次肯定,更意味着,他所构想的那个宏大蓝图,终于迈出了最为关键和坚实的一步。接下来,便是将这纸上的战略,化为横扫淮南的雷霆行动。新的征程,已在脚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