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北洋钢铁军魂 > 第180章 鲸落万物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共和国调整产业结构的内部决策刚刚落地,国际天穹便骤然变色。一场源于北美合众国,迅速席卷欧陆的金融风暴,如同无形的海啸,猛烈冲击着旧有的世界经济秩序。华尔街股市的雪崩,迅速演变成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工厂成片关闭,银行接连倒闭,失业人群如潮水般涌上街头,昔日机器轰鸣的工业区陷入死寂。欧陆老牌列强,英吉利、法兰西、德意志,无一幸免,深陷于产能过剩、市场萎缩、资本逃离的泥沼之中。

消息通过外交电报和商业渠道传回南京,共和国的决策层初时感受到的是一股寒意——海外市场萎缩,势必影响刚刚起步的出口贸易,来自北美的石油、橡胶等重要物资的供应也可能出现波动。然而,高岩在总统府召开的紧急会议上,却从这片愁云惨雾中,看到了一道刺破阴霾的战略机遇之光。

“危机,危中有机。”高岩站在巨大的世界地图前,目光锐利如鹰,手指重重地点在北美和欧洲的位置,“这些工业巨头,如今正在忍受产能过剩的剧痛。他们的机器闲置,他们的工厂待售,他们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失业!而这,正是我们梦寐以求,却苦于没有门路和足够外汇去获取的东西!”

他转过身,面对核心阁员,语气斩钉截铁:“他们不要的,我们要!他们卖不掉的,我们买!他们养不起的人才,我们请!这是我们用最低成本,补全工业脉络,缩短与顶尖强国技术代差的绝佳时机!”

一场被高岩亲自命名为“拾珍”的国家级采购行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保密级别启动。共和国的国家资本,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悄无声息地游向了正在哀嚎的全球市场。

行动由多个层面同时展开:

一、装备与技术收购。 财政部与工业发展总署联合成立了“特别采购办公室”,手握高岩特批的巨额外汇和黄金储备,派出的采购团以各种商贸公司名义,分赴北美和欧陆。

在匹兹堡和底特律,昔日钢铁与汽车的骄傲之城,如今一片萧条。共和国代表团以近乎废铁的价格,打包收购了数家濒临破产的中小型特种钢厂、内燃机制造厂的全套设备,包括能生产高品质合金钢的电炉、大型锻压机,以及数条汽车发动机生产线。这些设备虽然并非最顶尖,但对共和国而言,却是夯实机械工业基础、解决特种材料依赖的至宝。

在鲁尔区,工业心脏的跳动也变得微弱。代表团避开那些受到政府严密监控的核心军工企业,转而瞄准那些拥有独特技术却陷入困境的民用精密仪器厂、光学仪器厂、高级轴承厂和化工厂。通过复杂的第三方渠道,成功将多套先进的化工反应装置、精密机床和光学玻璃研磨设备拆解运回国内。尤其重要的是,以技术合作的名义,获得了一批德意志在柴油发动机、齿轮传动和焊接工艺方面的核心专利授权。

在英吉利,采购团则重点盯上了相对发达的纺织机械和船舶辅助设备制造领域。以极低的价格,购入了数家倒闭纺织厂的全套自动化纺纱机和织布机,极大地提升了共和国纺织业的设备水平。同时,通过秘密谈判,从几家濒临破产的造船设备公司,引进了舰用蒸汽轮机、船用柴油机和导航仪器的部分图纸与生产技术。

二、人才引进“启明计划2.0”。 格物院和国家计委牵头,启动了规模远超第一次的人才引进计划。优厚的薪酬待遇、稳定的科研环境、以及对探索未知的尊重承诺,通过秘密渠道向欧陆和北美的失业工程师、科学家、高级技工发出邀请。

效应是惊人的。经济寒冬中,共和国伸出的橄榄枝如同温暖的篝火。数百名在各自领域学有专长的德意志机械工程师、化学家,英吉利的船舶设计师,法兰西的航空工程师,甚至北美的一些汽车和电子技术专家,拖家带口,登上了前往东方的客轮。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头脑中的知识,还有许多无法通过图纸和设备传递的“隐性知识”——生产管理的经验、工艺优化的诀窍、质量控制的心得。这些人才的到来,如同给共和国尚显稚嫩的研发体系,注入了一股股成熟而强劲的血液。

三、资源抄底与战略储备。 金融委员会利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的时机,动用外汇,在国际市场上大肆扫货。价格跌至谷底的橡胶、铜、铝、镍等战略矿产被大量购入,充实国家储备。同时,与几家陷入困境的北美和东南亚石油公司签订了长期的供货协议,锁定了未来数年的原油供应,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能源安全焦虑。

“拾珍”行动在高度保密和高效执行中持续了数月。当一船船拆卸打包的机器设备、一箱箱珍贵的图纸资料、一位位怀揣梦想与技术的人才陆续抵达上海、广州、天津等港口时,共和国的工业管理者们欣喜若狂。这些“捡来的”宝贝,迅速被分配至各个急需扩充产能或提升技术水平的工厂和研究所。

沈阳重型机械厂,得到了来自鲁尔的精密机床,加工大型部件的精度立刻上了一个台阶。

汉阳兵工厂,引进的光学仪器生产线,使得“猎鹰”步枪和火炮的瞄准具不再是性能短板。

金陵化工厂,新到的反应釜让合成氨的效率和安全性大幅提升。

新成立的“上海精密仪器研究所”,几乎就是由引进的德意志专家团队为核心搭建起来的。

……

高岩在审阅着“拾珍”行动成果报告时,脸上露出了难得的、发自内心的笑容。报告上罗列着长长的清单:各类机床3875台,特种冶金设备42套,化工厂成套设备15套,精密仪器制造线8条,内燃机生产线3条,引进各领域高级人才647人,签订技术专利授权协议121项,囤积战略矿产资源足以支撑三年大规模战争消耗……

“校长,我们这次,可是真真正正地捡了一个天大的便宜啊!”工业发展总署署长难掩兴奋。

高岩放下报告,走到窗前,望着窗外这片正在努力吸收消化这些外来养分的土地,意味深长地说:“这不是捡便宜,这是……鲸落。”

“鲸落?”署长有些不解。

“嗯。”高岩点点头,“北美和欧陆那些工业巨鲸,如今在危机的浅滩上垂死挣扎。它们的倒下,其庞大的躯体,将滋养无数海洋生物。我们,就是要做最快、最聪明的那群鱼,抓住这个机会,吃得饱饱的,让自己更快地成长壮大。”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严肃:“但是,吃下去,还要能消化得了。通知下去,所有引进的设备、技术、人才,必须做好登记、研究和消化吸收计划,绝不能只是简单地使用。要以此为契机,倒逼我们的管理水平和研发能力提升。我们要的,不是一时的装备更新,而是借此打通我们工业体系的任督二脉,让我们的技术血脉真正畅通起来!”

“鲸落万物生”。这场席卷西方的经济危机,对共和国而言,竟成了一场意想不到的工业盛宴。高岩以其敏锐的战略眼光和果断的执行力,指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抄底”行动,用最小的代价,为共和国补上了工业拼图中诸多关键而昂贵的板块。共和国的工业巨轮,在吸收了这些外来养分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质量,向着更深、更广的领域破浪前行。世界的经济寒冬,反而成了东方巨龙加速蜕变的暖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