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北洋钢铁军魂 > 第158章 丝路暗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喀什噶尔(喀什)老城,土黄色的建筑群在炙热的阳光下仿佛要融化。阿依夏木古丽坐在自家经营的、兼卖茶叶和杂货的小客栈院子里,笨拙却认真地在一台崭新的脚踏式缝纫机上练习着。这台缝纫机,是她父亲用今年收获的优质长绒棉,从一群“东边来的商人”那里换来的。商人们不仅带来了机器,还承诺以稳定的价格收购他们按照新方法种植和采摘的棉花。

“阿依夏木,针脚要密,线要直!”一位穿着简练汉装、说着一口流利维吾尔语的年轻女子在一旁指导。她叫周文君,名义上是“共和国西域贸易公司”的技术员,实际身份则复杂得多。

“周姐姐,这样对吗?”阿依夏木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对新技术和新生活的好奇与渴望。

“对,就是这样!等你熟练了,不仅能给自家人做衣服,还能接活计赚钱呢。”周文君鼓励地笑着,目光却不经意地扫过院外街道上偶尔走过的、眼神警惕的本地伯克(乡绅)及其随从。她知道,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变革,绝不会一帆风顺。

一、 “经济楔子”:棉花、铁路与银元券

共和国的“新丝路”计划,绝非浪漫的文化怀旧,而是精心策划的地缘经济布局。其首要切入点,便是中亚地区最具潜力的经济作物——棉花。

来自共和国农业部的专家团队,在塔里木盆地和费尔干纳盆地边缘,向当地农户推广改良的棉花品种和更科学的种植技术。他们承诺,由共和国背景的贸易公司以高于传统中间商的价格、用硬通货或紧俏的工业品(如棉布、铁器、缝纫机)进行直接收购。

这对于长期受制于层层盘剥的农户而言,吸引力巨大。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与共和国公司签订种植协议,传统的、由本地伯克和宗教头人控制的经济链条,开始出现松动的迹象。

与此同时,一条从兰州出发,经河西走廊,初步规划延伸至喀什噶尔的铁路勘探工作正在加紧进行。铁路,不仅是物理通道,更是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的导管。它意味着共和国的人员、物资、资本乃至军事力量,可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投送至中亚腹地。

更隐形的武器是货币。共和国信誉日益稳固的“银元券”,开始随着贸易活动,悄然进入中亚市场。它比沙俄卢布更稳定,比实物交易更方便,逐渐在一些边境城镇和贸易节点成为硬通货。一种基于银元券的、绕开莫斯科和伦敦的区域性金融体系雏形,正在缓慢孕育。

二、 “文化纽带”:语言、考古与“共同记忆”

经济开路的同时,文化渗透紧随其后。

在撒马尔罕,一座由共和国“东方文化交流基金会”资助的小型图书馆悄然开放。里面不仅有汉语典籍的译本,更多的是用当地语言编写的介绍中国历史、地理、科技成就的书籍,以及宣扬“亚洲民族共同复兴”、“反对西方殖民压迫”的刊物。

一批共和国考古学家,以“联合考古”的名义,活跃在布哈拉、希瓦等古城遗址。他们“重新发现”并大力宣扬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粟特商队与大唐帝国的密切往来,挖掘蒙古帝国时期东西方交流的历史,刻意强化中亚与东方而非北方的历史连接。

像周文君这样精通当地语言、熟悉风俗的“文化工作者”,数量逐渐增多。他们教授汉语,介绍共和国的新貌,更重要的是,倾听当地人的诉求,潜移默化地传播一种观念:东方的共和国,是一个与西方殖民者和北方强邻都不同的、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是另一种未来的可能。

这些行动,旨在削弱苏俄的意识形态影响和约翰牛的文化渗透,重新编织一条连接东方的“文化纽带”,构建一种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共同记忆”。

三、 列强的反应与“大博弈”的阴影

共和国在中亚的悄然布局,不可能不引起传统玩家的警觉。

在莫斯科,苏维埃政权将中亚视为禁脔和重要的棉花基地,对共和国资本的渗透和影响力的扩张极度敏感。内务人民委员会(NKVd)加强了对中亚地区的控制,逮捕任何涉嫌与“中国代理人”有联系的地方人士,并加大宣传力度,将共和国描绘成“新的殖民者”和“泛突厥主义”的煽动者。

在伦敦,约翰牛驻印度总督府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共和国势力进入中亚,会威胁到英属印度西北边疆的稳定,并挑战英国在这一地区的传统霸权。秘密经费被拨付,用于收买当地部落首领,散布不利于共和国的谣言,并尝试与苏俄进行接触,探讨“共同遏制中国西进”的可能性。

一场围绕中亚的、在经济、文化和情报层面展开的“新大博弈”,已然拉开序幕。与19世纪英俄博弈不同,这次多了一个来自东方的、更加精明且实力快速增长的参与者。

四、 暗流与礁石

周文君接到了来自“商队”的密报:一支持续与他们进行棉花交易的小部落,昨夜遭到一伙不明身份武装骑兵的袭击,货物被劫,人员伤亡。袭击者手法专业,行动迅速,事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几乎同时,正在进行的铁路勘探队,在一条峡谷中遭遇了“突发”的山体滑坡,数名勘探队员受伤,珍贵设备受损。初步调查显示,滑坡处有轻微爆破的痕迹。

消息传回喀什的据点,负责人眉头紧锁。他知道,这不是普通的土匪或自然灾害。这是来自莫斯科或伦敦的警告,也可能是本地既得利益集团的反扑。平静的丝路之下,暗流已然化为汹涌的波涛,礁石开始显露狰狞。

他立刻下令:加强所有在外人员和据点的安保,与当地合作部落建立更紧密的联防,同时,通过加密电文向兰州和南京汇报。

“我们触碰到了他们的核心利益,”他在电文中写道,“反制已经开始。请求指示,下一步是继续渗透,施加更大压力,还是暂避锋芒,巩固现有成果?”

丝路暗涌,危机与机遇并存。共和国这股东来的力量,能否在这片古老而复杂的土地上扎下根来,打破持续了数个世纪的地缘格局,不仅取决于其经济实力和策略手腕,更取决于其应对暗处反击的决心与智慧。新一轮的考验,降临在西域的风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