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单位注意!敌机群来自十一点钟方向高空!‘烈风’跟我上前拦截!‘鲲鹏’编队,降低高度,利用云层和海面杂波,全速向东南方向脱离!重复,全速脱离!”
林耀的声音透过无线电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他甚至能透过座舱盖,看到远方那如同蝗群般压来的日军“九六式”舰战机群,阳光照射在它们的机翼上,反射出冰冷的光芒。
没有犹豫,担任护航任务的“烈风”战斗机纷纷加大油门,机头抬起,勇敢地迎向数倍于己的敌机。他们必须为笨重的轰炸机群争取到宝贵的脱离时间。
“兄弟们,缠住他们!让‘鲲鹏’回家!”林耀嘶吼着,率先扣动了扳机,20毫米机炮和12.7毫米机枪喷吐出愤怒的火舌,打响了这场实力悬殊的拦截战。
刹那间,晴朗的高空变成了血腥的角斗场。帝国的“烈风”凭借着更优异的盘旋性能和火力,如同矫健的海东青,在日军机群中左冲右突,不断开火。一架“九六式”被凌空打爆,另一架拖着黑烟螺旋下坠。
但日军的数量实在太多了!他们显然也看出了帝国机群的意图,分出一部分战斗机死死缠住“烈风”,另一部分则绕过战场,如同饿狼般扑向正在竭力逃窜的“鲲鹏”轰炸机群。
“该死!他们追上来了!”一架“鲲鹏”的尾部射手惊恐地看到几架“九六式”咬住了编队的后方,机头的7.7毫米机枪已经开始闪烁。
“保持队形!不许散开!机枪手还击!”带队的轰炸机中队长声嘶力竭地命令道。他知道,一旦编队散开,这些笨重的轰炸机将更容易被各个击破。
“鲲鹏”机背和机尾的机枪塔也纷纷开火,试图驱离追兵。空中交织着密集的弹道,不时有飞机中弹。一架“鲲鹏”的右侧引擎被击中,燃起大火,很快失去了速度,脱离编队,瞬间被几架日机围殴,化作一团火球坠落。另一架“鲲鹏”的机尾机枪塔被直接打哑,失去了后方防御能力。
“烈风”们拼命想要回援,但他们自身也被更多的日机死死缠住,根本无法脱身。林耀眼睁睁看着一架又一架“鲲鹏”在绝望的抵抗中被击落,心在滴血。那些都是和他一起训练、一起生活的战友,此刻却如同断线的风筝般陨落。
“长机!我的燃油警告灯亮了!”一架“烈风”飞行员焦急地报告。激烈的空战极大地消耗了本就有限的燃油。
“我也是!”
“长机,弹药不多了!”
坏消息接踵而至。林耀看了一眼燃油表,指针也已经逼近红线。他猛一咬牙,知道不能再恋战了。
“所有‘烈风’!最后一次冲击,打散他们,然后各自脱离,自行返航!祝好运!”
残余的“烈风”战斗机发出最后的怒吼,不顾一切地冲向日军机群,打乱了他们的追击阵型,为轰炸机群争取到了最后一丝喘息之机。然后,这些帝国的空中雄鹰纷纷脱离战场,凭借着速度优势,向着不同方向散开,以期能有人幸运地找到回家的路。
而失去了战斗机保护的“鲲鹏”编队,处境更加艰难。尽管他们已经将速度加到了极限,并且尽可能地低空飞行,但身后的“九六式”依旧如同附骨之疽,死死咬着不放。不断有轰炸机被击中,拖着浓烟坠入大海,或者凌空解体。
“坚持住!就快到了!母舰就在前面!”中队长不停地通过无线电鼓励着幸存者们,尽管他自己也不知道,“烛龙”号是否还完好地等在那里。
燃油在飞速消耗,仪表盘上的警告灯刺眼地亮着。身后的枪炮声渐渐稀疏,不是因为敌人放弃了,而是因为……还能飞行的帝国飞机已经不多了。
林耀驾驶着伤痕累累的“烈风”,甩掉了最后一家追兵,孤独地在海面上飞行。他看了一眼航图,又看了看几乎见底的燃油表,心中一片冰凉。按照计算,他很可能无法坚持到预定汇合点了。
就在这时,他的眼角余光瞥到了右前方海天线上,似乎有烟柱升起!他精神一振,立刻调整方向飞了过去。
随着距离拉近,他看清了——那是正在燃烧、缓慢航行的“烛龙”号编队!舰体上多处冒着黑烟,飞行甲板似乎受损严重,几艘护航舰只也带着伤,但它们还在!它们还在海上!
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和酸楚涌上林耀的心头。他立刻按下无线电按钮,用尽力气呼喊:“这里是海东青七号!我发现母舰!方位……重复,我发现母舰!还有幸存者吗?回答!”
无线电里一片嘈杂的电流声,偶尔夹杂着一些模糊的、带着惊喜和绝望的回应。
“这里是鲲鹏……十一号……我还活着……燃油快没了……”
“海东青五号……报告位置……”
“鲲鹏六号……我们到了……我们……”
林耀看着下方那片熟悉而又满目疮痍的编队,看着那些在甲板上翘首以盼、拼命挥舞着信号旗的地勤人员,又看了看自己那不断闪烁的燃油警告灯,深吸一口气,对准了那条看起来还算完整的飞行甲板,开始降落。
他知道,这很可能是一次有去无回的降落。燃油可能不足以支撑他复飞,甲板的损伤也可能让降落变得极其危险。
但,那是家啊!
与此同时,在“烛龙”号的舰桥上,高宪申也接到了发现返航机群的报告。他看着雷达屏幕上那些稀疏的、代表着幸存飞机的光点,以及远方天际出现的几个小黑点,心中没有丝毫喜悦,只有无尽的沉重。
他看到了那些飞机摇摇晃晃的姿态,看到了它们身后偶尔还在追逐的日军战机,也看到了自己这艘伤痕累累、防空力量大减的母舰。
“所有还能开火的高射炮,掩护返航的飞机!救援小组准备!快!”他沙哑着下令。
最后的归途,成为了最残酷的冲刺。每一架挣扎着飞回编队的帝国战机,都在消耗着最后的生命和燃油,而它们的身后,日军的追兵和可能出现的第二波攻击,依旧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烛龙”号的头顶。
他们能成功回收这些九死一生的雄鹰吗?而“凤翔号”的第二波攻击,或者说,从中城湾方向追来的更多岸基飞机,又会在何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