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连湾,香炉礁造船厂工地。

巨大的轰鸣声日夜不息,整个海湾仿佛一个苏醒的钢铁巨兽。一号船坞的挖掘已近尾声,巨大的混凝土坞壁正在浇筑,如同为未来的海上巨舰构筑最初的摇篮。从德国订购、经由中立国辗转运抵的首批大型龙门吊组件,在工程师和工人们的奋力协作下,已巍然矗立在坞边,那高耸的钢铁骨架,预示着这里将拥有举起千钧重量的能力。

聂宪潘在守备师长的陪同下,再次亲临船厂视察。他并非船舶专家,但他懂得如何守护。他仔细检查了厂区外围新加固的铁丝网、新增的暗堡和探照灯位置,甚至亲自测试了守备部队的紧急集合反应速度。

“还不够。”聂宪潘指着船坞和那些珍贵的龙门吊,“这些,是皇上和帝国海军的命根子。光靠铁丝网和岗哨不够,要有纵深防御,要有应急预案。假设…有敌人小股部队渗透进来,或者从海上发起突袭,你们如何应对?”

守备师长额头见汗,立刻汇报了刚刚修订的防御预案,包括与旅顺炮台的联动、海军巡逻艇的策应以及厂区内预备队的配置。

聂宪潘仔细听着,不时提出更苛刻的假设情况,逼迫守备部队将防御方案思考得更加周密。他知道,潜在的敌人无孔不入,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从现在起,船厂守备级别提升至最高。所有人员进出,包括本国工匠和外国技师,一律实行更严格的核查和陪同制度。夜间,实行灯火管制和宵禁。”聂宪潘下达了铁令,“我会协调,再给你们增调一个高射机枪连,以防来自空中的威胁。”虽然帝国的飞机才刚刚起步,但他必须考虑到未来。

---

就在聂宪潘全力夯实大连防务的同时,内务稽查司针对近期频发的间谍活动,展开了一场无声却凌厉的反击。

奉天兵工厂那名被捕的“日本商人”,在经过连番审讯后,终于吐露了几个关键的联系点和密码本。内务稽查司没有立刻收网,而是布下了一张更大的网,试图将这个潜伏的情报网络连根拔起。

在鞍山,那名私藏图纸的德国技师,在强大的心理压力和确凿证据面前,承认了自己受国内某工业巨头委托,搜集帝国钢铁冶炼技术进展的行为。此事被低调处理,该技师被“礼送”出境,但帝国借此向德国方面发出了明确而严厉的警告,迫使德方在后续的技术合作中不得不更加收敛和谨慎。

然而,暗流并未因此平息。内务稽查司最新的密报显示,有迹象表明,某个与日本关系密切的西方背景的商业机构,正在试图通过更隐蔽的方式,接触帝国石油公司的人员,目标直指大庆油田的地质数据和开采计划。敌人的触角,似乎伸向了帝国最核心的能源命脉。

---

西苑格物院,航空发动机研究所。

陈明远团队在成功研制出用于“初教-乙型”的六缸发动机后,并未停步。皇帝对更高性能飞机的期待,如同悬在头顶的鞭子。他们开始向一个更艰难的目标进军——研发一款功率超过200马力,重量更轻,可靠性更高的V型八缸液冷发动机!

这需要更精密的加工技术,更耐高温的合金材料,更复杂的气门和润滑系统。研究所里摆满了来自德国的各种发动机图纸和零件实物,工程师们几乎是逐线逐件地研究、测量、计算。失败是家常便饭,一台原型机在测试台上因为润滑故障而烧毁,浓烟和刺鼻的气味弥漫了整个车间。

但没有人气馁。陈明远指着那堆残骸,对垂头丧气的团队成员说:“看清楚!这就是我们前进的代价,也是我们积累的经验!下一台,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动力的追求,永无止境,这直接关系到帝国战鹰能否真正搏击长空。

---

养心殿。

溥仪同时看着聂宪潘关于大连防务加强的报告和内务稽查司关于间谍活动的最新密报。他面色平静,眼神却深邃。

聂宪潘的忠诚与稳健,让他对后方基地的安全稍感安心。但外部势力如此肆无忌惮的窥探,也说明了帝国的崛起已经引起了何等程度的警惕和敌意。

“告诉内务稽查司,对大庆油田的防护级别,参照大连造船厂执行。必要时,可请聂宪潘协调周边驻军予以支持。”

“另外,以朕的名义,密电驻瑞士公使,让他设法接触几位在放射性物理和量子力学领域有突出建树的欧洲学者,特别是那位名叫爱因斯坦的博士,以及波尔、居里夫人等…可以透露,帝国愿意支持他们进行‘不受任何政治和经费限制的纯粹科学研究’。”

在加强有形防御的同时,溥仪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基础、也更可能带来颠覆性变革的科学前沿。他深知,真正的强国,不仅要有坚船利炮,更要有引领时代的基础科学作为底蕴。这场围绕帝国崛起的明争暗斗,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军事和技术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