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 > 第145章 无声的突破与南方的暗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5章 无声的突破与南方的暗礁

十二个时辰的等待,对于李振声而言,漫长得如同一个世纪。他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恒温箱旁,每隔一刻钟就要透过玻璃门观察一下那几个关键培养皿的变化。助手们也都屏息凝神,实验室里弥漫着一种近乎凝固的紧张。

当预定的时间终于到来,李振声深吸一口气,用微微颤抖的手打开了恒温箱的门,取出了那几个标记着红色黏土洗脱液的培养皿。

煤油灯的光线下,结果清晰可见!

在涂抹了洗脱液的区域周围,出现了一圈明显而清澈的抑菌圈!与使用传统氧化铝吸附后洗脱的样品相比,这抑菌圈的直径要大上一圈,边缘也更加清晰锐利!

“成了……真的成了!”一个年轻助手忍不住低呼出声,脸上满是狂喜。

李振声没有欢呼,他强压住内心的激动,拿起另外几个作为对照的培养皿——使用其他吸附材料的,以及未经过吸附处理的粗提液。结果对比鲜明,红色黏土的效果远超其他材料,甚至比现有的氧化铝法效率更高!

“记录数据!测量所有抑菌圈直径!重复实验!立刻!”李振声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但思路依旧清晰,“我们要确认这不是偶然!还有,分析那批红色黏土的成分!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

希望之火,终于从无数次的失败灰烬中,燃起了第一簇实实在在的火焰。这看似普通的红色黏土,其内部必然含有某种特殊的、对青霉素具有高选择吸附性的矿物质。如果能确定其成分,甚至进行人工改良,那么青霉素的提取效率和产量,必将迎来一个质的飞跃!

实验室瞬间忙碌起来,所有人都被这突破性的发现注入了新的活力。李振声亲自带领一组人,开始对红色黏土进行更精细的化学分析和物理分离,试图找到那关键的活性成分。

与此同时,詹天佑在京奉铁路关外段最大的拦路虎——大凌河桥梁工地上,也迎来了一个微小却关键的技术突破。

大凌河水势因雨季而湍急,传统的打桩筑墩方法进度缓慢,且风险极高。詹天佑面对着咆哮的河水,眉头紧锁。皇上催得急,前线等不起。

“总办,按照老法子,这桥墩没有三个月,根本立不起来啊!”工地管事满脸愁容。

詹天佑没有回答,目光落在堆放在河岸边的几台大型蒸汽机和一批厚实的钢板桩上。这是溥仪特批,从兵工厂和各地紧急调运来的“重器”。

“皇上前日谕旨中提及的‘围堰法’和‘蒸汽打桩机’,或许可以一试。”詹天佑沉声道。他手中拿着溥仪亲笔画的一张简略示意图,上面勾勒出用钢板桩打入河床,形成防水围堰,抽干内部积水后再进行桥墩施工的流程。

这方法听起来简单,但在这个时代,尤其是对于大凌河这样的水流,实施起来难度极大。钢板桩的强度、打桩的精度、围堰的密封性,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可是……这钢板桩,咱们没人打过啊?还有这蒸汽锤,力道控制不好,怕是把桩子打歪了或者打坏了……”管事忧心忡忡。

“没人打过,就打给后人看!”詹天佑语气斩钉截铁,“调最好的焊工、铆工过来!组织人手,先在岸边浅水区试验!记录每一次打桩的数据,入土深度、锤击次数、桩身偏移……皇上说过,数据不会骗人!”

在詹天佑的强力推动下,一场与河流搏斗的技术攻坚战打响了。沉重的蒸汽锤在河岸上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第一次尝试将数米长的钢板桩砸入河床。起初并不顺利,桩身歪斜、连接处渗水等问题层出不穷。

但詹天佑和他的团队没有放弃,每一次失败都仔细分析原因,调整方案。渐渐地,打桩的精度提高了,围堰的雏形开始在湍急的河流中艰难地显现。这不仅仅是修建一座桥,更是在摸索一套全新的、高效的土木工程施工方法。 success 虽然还远,但方向已经指明。

然而,就在东北前线和后方建设都似乎看到一丝曙光的时候,来自南方的一封密报,如同阴云般飘到了溥仪的案头。

密报来自内务稽查司安插在孙文身边的一个暗桩。内容显示,孙文虽然表面上遵从了溥仪之前的命令,留在南方协助张之洞稳定局势、筹措粮饷,但其团队内部对于“投诚”一事的分歧并未平息,反而有加剧的趋势。

以孙文最亲信的助手之一,陈其美为首的一批激进派,对孙文放弃武力革命、转而与清廷合作的决定极为不满。他们认为这是对革命理想的背叛,是向“鞑虏”屈膝。密报中提到,陈其美等人近期活动频繁,私下联络南方会党、新军中的不满分子,甚至可能与……日本方面的某些浪人组织有所接触!

“疑似与日本浪人接触?”溥仪看着这行字,眼神瞬间变得冰冷如刀。

他从不相信孙文的投诚会一帆风顺,派系斗争是必然的。但他没想到,对方内部竟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国战之时,与敌寇暗通款曲!这触碰了他的绝对底线!

“皇上,是否要下令……”小德张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眼中凶光一闪。

溥仪沉默了片刻,缓缓摇头:“暂时不要打草惊蛇。孙文毕竟还未公然反叛,其在海外华侨和南方士绅中仍有影响力。此时动他,得不偿失。”

他走到地图前,目光扫过长江流域。“给张之洞发密电,让他加强对孙文及其党人的‘保护’,尤其是注意其与外部势力的联络。同时,以协防沿海、防止日军登陆为由,调聂宪藩麾下最忠诚的‘神武军’第一标,南下驻防上海、南京一线!”

明为协防,实为监视与威慑。溥仪必须确保南方这个最大的潜在火药桶,不会在关键时刻被引爆。他要集中精力对付东北的日本人,绝不能让后院起火。

红色的泥土带来了技术的希望,钢铁的桥梁在艰难延伸,而南方的暗流,却预示着新的风暴可能来临。帝国的航船,在布满明礁暗礁的河道中,必须更加小心地掌舵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