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溥仪破釜沉舟的决策,如同在即将凝固的血液中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小德张和耆英分头行动,以近乎疯狂的速度执行着皇帝的旨意。

十瓶纯度最高的青霉素制剂,如同烫手的山芋,却又散发着令人无法抗拒的诱惑。法国公使和金登干在得知消息后,尽管对天价和附加的政治条件(贷款担保)感到震惊,但考虑到这种“神药”在欧洲可能带来的巨大声望和利益(尤其是对顶尖阶层),以及维护在华商业利益的考量,经过极其短暂的犹豫和紧急请示国内后,竟然双双同意了这笔交易!

五万两黄金的巨款(部分折合成英镑和法郎),以及由两国银行提供的短期贷款担保协议,以最快的速度秘密移交给了清廷。同时,山西票号的东家们在得知皇帝以内帑和皇产作抵押后,也咬牙凑出了一百万两白银的紧急借款。

这笔突如其来的巨款,如同甘霖洒入干涸的土地。耆英立刻将其用于兑付最紧急的国债、支付拖欠的军饷和兵工厂的原料款。濒临崩溃的金融体系和市场信心,被硬生生地从悬崖边拉了回来。

帝国的财政,暂时避免了立刻崩盘的命运。

然而,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出售战略储备和抵押未来收入,无异于饮鸩止渴。帝国必须尽快在战场上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或者找到更稳定、更庞大的财源,否则迟早会被拖垮。

而就在这财政危机暂缓,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的时候,西苑兵工厂内,那项一度因为风险过高而被叫停的声波武器研究,却在悄无声息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进展。

在溥仪“加强控制、确保安全”的严令下,声波项目组转变了研究方向。他们不再盲目追求大功率和杀伤性,而是专注于声波的定向、聚焦和控制。他们设计出了更加精巧的共鸣腔和波导管,使得声波的能量能够更集中地发射到特定方向。

在一次针对性的测试中,他们成功地将特定频率的高强度声波,聚焦在数百步外一处废弃砖房的门窗玻璃上。在持续的声波冲击下,那些玻璃先是剧烈震动,随后纷纷出现了细密的裂纹,最终“哗啦”一声碎裂开来!

虽然这距离真正的武器还有差距,但其展现出的精准定向破坏能力,却让在场的工匠们看到了全新的应用可能——或许,它可以用于在特定距离上,无声无息地破坏敌人的观测设备、通讯器材,或者……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精确打击某个房间内的目标而不伤及无辜?

一种全新的、更加隐秘和精准的打击方式,似乎正在露出雏形。

与此同时,电磁通讯研究所也传来了好消息。他们成功地将火花隙电报机的通讯距离稳定地提升到了百里以上,并且体积和功耗都有了显着的减小。第一批经过改进的野战无线电台,已经开始小批量生产,准备优先装备给聂宪藩和吴佩孚的指挥部。

科技的进步,总是在不经意间,为困境中的人们打开一扇新的窗户。

然而,外部环境的恶化速度,似乎比科技的进步更快。和谈破裂后,日本方面的军事挑衅明显升级。其舰队更加频繁地靠近中国海岸,甚至偶尔进行实弹射击挑衅。张作霖残部在日军的武装和训练下,也开始变得更加活跃,不断袭扰清军的防线。

更让人不安的是,俄国方面似乎也察觉到了清廷面临的巨大压力,其在北疆的驻军开始向前沿调动,摆出了一副随时可能南下趁火打劫的姿态。

帝国仿佛陷入了三面受敌的绝境。

就在这山雨欲来风满楼之际,一个从遥远的欧洲传来的消息,引起了溥仪的注意——德国克虏伯公司的代表,在得知清廷拥有“铁牛”这样的新式装备后,主动提出,愿意在“某些领域”与清廷进行“技术交流”,并可以提供更先进的机械加工设备和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