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渔皇 > 第163章 西行与新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洛阳残破的城墙在夕阳下投下长长的阴影,昔日帝都的繁华早已被连年战火侵蚀殆尽,只余下断壁残垣和荒草丛生的宫阙。曹真在韩德等人的护卫下,牵着马,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废弃的御道上,心情比这残破的景象更加沉重。

他们在一处勉强能遮风挡雨的旧官署遗址落脚。篝火燃起,驱散着春夜的寒意。曹真摩挲着怀中那半块温润的玉石,那是从传国玉玺上崩裂下来的一角,是义父曹操在烈火焚身之前,挣扎着塞到他手中的最后一样东西。玉石的边缘有些硌手,却仿佛带着义父最后的体温和未尽的不甘。

“公子,打听清楚了。”韩德压低声音,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司马懿确实在关中,如今在长安,名义上依附于征西将军马腾,但听闻与马腾之子马超交往甚密,马超对其颇为敬重。”

“马超……”曹真喃喃道,那个有着“锦马超”之称的西凉猛将,他略有耳闻。“司马仲达果然找到了栖身之所。我们明日便启程,前往长安。”

“公子,”另一名侍卫有些犹豫,“司马懿此人,鹰视狼顾,心思深沉。我们前去投奔,会不会……”

曹真抬起眼,年轻的脸上有着超越年龄的冷静:“我们现在还有选择吗?司马懿是义父看重的人,也是如今唯一可能整合关中力量对抗张圣的人。即便与虎谋皮,也总好过坐以待毙。”他握紧了那半块玉玺,“这是我们唯一的筹码。”

与此同时,许昌城内却是一片截然不同的气象。

临时设立的“招贤馆”前人头攒动,不仅有衣衫褴褛的寒门士子,甚至还有一些面带犹疑、身着旧魏官服的人。徐元亲自坐镇,考核问对,不拘一格。另一边,由蒋琬主持的“新政宣讲”也在进行,向聚集的民众和降官解释“摊丁入亩”与“科举取士”的细则。

张圣站在改造过的原魏国尚书台衙署内,这里成了他临时的理政之所。他面前摊开着一份由徐元、蒋琬联合拟定的《初平铨选与科举并行策》。

“主公,”徐元解释道,“眼下急需用人,完全以科举取士恐缓不济急。故臣等建议,可先行‘铨选’,对旧魏及河北、中原投诚之官吏进行考核,汰劣存优,暂充各级官署。同时,宣布于明年秋,在邺城、许昌、南皮三地,举行首次统一科举,面向天下士民,选拔真正通晓实务、认同新政之才。”

张圣仔细翻阅着,点了点头:“可。铨选之事,文表你与公琰负责,务必公正,尤其要注意是否有滥竽充数、心怀异志者。科举章程要细化,明发天下,让所有有心人都有所准备。考试内容,经义不可废,但策论需重时务,算学、律法亦需纳入,比重……你们议定后报我。”

“诺。”徐元应下,又道,“还有一事,各地工坊,尤其是涉及军械、船舶、矿冶者,皆需统一规划管理。马钧院正提议,设立‘格物监’,专司各类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与工匠管理,直属中枢。”

“准。”张圣毫不犹豫,“格物监与六部平行,马钧任首任监正,秩禄同尚书。告诉他,大胆去做,需要什么,直接呈报。”

处理完这些紧要公务,张圣揉了揉眉心。李狗儿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门口。

“主公,荆南有消息了。诸葛亮已说动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虽未明确表态,但已拒绝了我方使者的接触。此外,五溪蛮首领沙摩柯,已答应与刘备在江陵会盟。”

张圣脸上并无意外之色:“诸葛亮果然擅长合纵连横。无妨,让他们先聚在一起也好,省得我日后一个个去收拾。我们的人呢?”

“已按主公吩咐,在荆南散布消息,言刘备势孤,关张已降。目前看来,一些地方豪强确实在观望。另外,蔡瑁那边,黄忠将军施加压力后,他再次上表,言辞恳切,表示愿听从主公调遣,但其要求保留荆州水军编制……”

“虚与委蛇。”张圣冷哼一声,“回复他,荆州水军可暂由他代管,但需接受黄叙的水师总制司统一调度。告诉他,若能助我平定荆南,自有封赏。”

李狗儿记下,又道:“还有,西边……曹真一行,已离开洛阳,往潼关方向去了。我们的人是否……”

张圣摆了摆手:“不必拦截,让他们去。我倒要看看,司马懿得了这块‘璞玉’,能雕琢出什么来。传令给我们在凉州的暗桩,密切关注马腾、韩遂动向,尤其是马超与司马懿的交往细节。”

“是!”

李狗儿退下后,张圣独自走到悬挂的巨幅地图前。他的手指从许昌划过,经襄阳,直抵江陵,又在关中长安的位置轻轻一点。

南有刘葛联盟,西有司马潜蛟。局面似乎复杂,但他心中却一片澄明。无论是传统的权谋韬略,还是新兴的技术力量,他都有着绝对的自信。

“来吧,让我看看,这旧时代的余晖,还能闪耀多久。”

他低声自语,目光最终落在了地图上方那广袤的、尚未完全臣服的北方,以及更遥远的,波涛万顷的海洋。他的征程,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