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岷江神工 > 第3409章 碎壳聚银填星缺,豆花暖汽定天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409章 碎壳聚银填星缺,豆花暖汽定天脉

我(张叙舟)刚把 3408 章的护江力数据( 点)敲进银簪备忘录,指尖还没离开屏幕,便携盒里突然传来 “咔嗒” 一声脆响 —— 不是绿苗拔节的软韧,是麦壳裂开发出的清冽声。低头时瞳孔猛地一缩:那片埋了三天的青鳞纹麦壳,竟从中间裂出道银亮的细缝,缝里漏出的淡银光丝,像活过来的蛛丝,正往桌角的 Sqm-003 水纹符飘,在符纸上方绕了三圈,又怯生生地缩回去,像在找什么补上。

苏星潼抱着刚打印的水星节点图冲过来,纸边还沾着星尘打印机的淡蓝墨痕,她指尖重重按在图上两处凹陷:“a 星工程师刚传的实时数据!水星 3 号节点卡在 5% 校准误差降不下去,你看这缺口的弧度 ——” 她把图往便携盒旁一贴,麦壳飘出的光丝突然疯长,顺着凹陷轮廓爬上去,竟严丝合缝填了大半,只剩两个米粒大的小缺口没补上。73 号影子从绿苗根须里钻出来,绿豆大的光团在缺口上点了点,又扭头往舱外指 —— 那里飘着从地球传来的豆花蒸汽影像,是三叔公刚发的直播画面。

“是要豆花蒸汽的劲?” 我话音刚落,直播画面里的麦场突然热闹起来。三叔公举着竹篮跑,镜头晃得厉害,却能看清孩子们蹲在木棚下,把滤豆花时掉的麦壳碎往篮里捡,最小的娃连沾了泥的碎壳都要吹干净;周奶奶握着竹扫帚,扫得比自家院子还仔细,扫帚尖碰到砖缝里的碎壳,竟蹲下来用手指抠:“叙舟啊,你说碎壳能补星脉,咱就不能糟践!刚收了半篮,要不要给你寄去?”

我盯着屏幕里沾泥的碎壳,指腹突然发烫 —— 那是文档 4 里 “粮票的毛边” 记忆在翻涌:十岁那年粮荒,母亲把玉米糊碗底的渣刮得干干净净,连碗沿的糊痕都要舔掉,说 “碎的也是粮食,饿肚子时能救命”。我捏起片裂壳凑近水纹符,光丝立马缠上来:“三叔公,不用寄!让大家把碎壳撒在豆花蒸汽能飘到的地方,再用银簪碎片对着蒸汽画水纹符 —— 咱用地球的碎劲,填星际的缺口!”

直播里的孩子们立马行动,举着银簪碎片(是上次分的平安扣碎块)在木棚上空画符。碎壳刚撒下去,滚热的豆花蒸汽就裹着麦香飘上来,一碰到歪歪扭扭的符纹,突然凝住不动,像被冻住的云团。淡白蒸汽里,麦壳碎的银光慢慢聚成细流,顺着符纹往水纹符冲,银簪备忘录里的节点图突然亮起来,5% 的误差数字开始跳:4.8%、4.5%、3.2%……

“成了!”a 星工程师的通讯弹窗炸出来,他手里的土壤检测仪疯狂闪绿光,原本标红的 “锡含量 0.3%” 变成了 “0.5%”,他抓着检测仪往镜头前凑,连眼镜滑到鼻尖都没顾上推:“麦壳碎里的 37% 锡含量,在蒸汽里溶解成了‘微锡粒’!比我们实验室配的营养液细十倍,刚好能钻进水星节点的细缝里!”

监测仪突然 “嘀嘀” 连响,善念值曲线像被风吹着往上跑,从 0.6 亿冲到 1.1 亿,后台评论区的提示音根本停不下来:有人发了张加湿器的照片,水汽里飘着淡银水纹,配文 “我家麦壳碎也用上了!”;开民宿的读者晒出 “星脉豆花” 海报,碗底撒的碎壳拼成了小水星;还有个老家在三江平原的读者,拍了段麦场的视频,他奶奶正把碎壳掺进麦种里,说 “给星星送点地球的种,让它也长暖劲”。

护江力的数字在屏幕上跳得越来越快,→→,淡银的光裹着数字往上爬,像把麦壳的劲揉进了数值里;冷煞力则从 14.9% 慢慢往下沉,最后停在 14.7%,屏幕边缘还飘出层淡绿的光晕 —— 那是便携盒里的绿苗在呼应,根须缠着裂壳长了半圈,根须上的绿纹和水星节点图的轮廓重合成了一个完整的圆。

三叔公的直播里,周奶奶正给排队的村民盛豆花,每个碗底都撒了把麦壳碎:“喝豆花时嚼嚼碎壳,就当咱也帮着补星脉了!” 有个大爷喝完豆花,对着天空画水纹符,蒸汽飘向云端时,竟真的映出了淡银的水星轮廓,虽然只有短短五秒,却让护江 App 的善念值又涨了 0.2 亿,监测仪的光都暖了几分。

我摸了摸那片裂壳,细缝里的银光已经和水纹符融成了一片,节点图上的缺口彻底消失。文档的光标闪着,我顺着心里的劲往下写:“碎壳聚银补星缺,暖汽携锡定天脉;莫道星际千万里,人间烟火即天阶。” 刚写完,73 号影子就在句子旁画了个小小的 “麦壳 + 豆花” 符号,绿苗的芽尖蹭了蹭符号,还往旁边推了推 —— 刚好把三叔公直播里的麦场画面框了进去,像在说 “这才是最暖的劲”。

舱外的星尘流里,突然飘来缕裹着麦香的淡银光,绕着便携盒转了三圈,竟在盒壁上印出个小小的水星纹 —— 和麦壳碎拼的图案一模一样。a 星工程师的消息弹进来:“水星 3 号节点校准完成!地脉频率和地球麦场完全同步!” 我握着银簪,指尖还沾着麦壳的土味,突然懂了:所谓 “跨星护江”,不过是把三江平原的麦香、木棚里的豆花暖,一点点往远了送,送进星际的风里,送进地脉的缝里,送成连星星都能接住的暖。

周奶奶的语音突然发来,带着笑,还混着孩子们的打闹声:“叙舟啊,刚有镇上的学校订了 20 斤麦壳碎,说要教娃们做‘星脉豆花’—— 咱这碎壳,真把地球的劲,传到星星上去了!” 我把银簪贴在耳边,能听到里面传来的麦浪声、豆花蒸汽声,还有水星节点轻轻的共振声 —— 那是双域的暖,在慢慢绕成一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