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汉土新谋无系统逆定三国 > 第155章 休养生息,墨技深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5章 休养生息,墨技深耕

三方联盟的瓦解,为华国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零陵城内,战争的创伤被迅速抚平,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与对未来更坚定的期盼。林越深知,这暂时的和平并非一劳永逸,他必须抓住这难得的窗口期,将华国的根基打得更牢,将技术的优势拉得更大。

一、 论功安民,固本培元

盛大的凯旋与封赏仪式之后,华国这台机器并未停歇,而是迅速转入了全面的战后恢复与建设阶段。

阵亡将士的抚恤被优先落实,其家眷得到了妥善安置,子弟可优先入学或进入工坊学徒,此举极大地安抚了军心,凝聚了人心。

在蔡文姬和大乔的主持下,来自海贸和府库的巨额资金,被有计划地投入到荆北、武陵等战乱地区的重建中。水泥被大量用于修复城墙、官道和水利设施,流民被组织起来开垦荒地,官府提供种子、农具,并免赋三年。那些在战争中动摇甚至被策反的地区,也并未受到严厉清算,而是以更积极的帮扶政策进行安抚,林越深知,“人心之田,需以惠政耕耘,而非以刀兵收割”。

科举制度在经过战火检验后,其选拔出的寒门官吏在基层展现出了不俗的活力与忠诚,林越顺势下令,扩大下一届科举的规模,并将格物、明算等实学科目的比重再次提高。同时,各郡县的官办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蒙学教材《三字经》、《千字文》及《格物初编》基础册被大量刊印,知识普及的浪潮开始涌动。

二、 格物飞跃,雷火深化

格物院成为了战后最繁忙的所在。“震天雷”的巨大成功,使得林越和整个华国高层对技术研发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资源倾斜,人才汇聚,墨衡得以大展拳脚。

针对“震天雷”暴露出的问题,改进工作全力展开:

小型化与标准化:工匠们尝试使用更薄但更坚韧的熟铁皮代替部分陶罐,并统一了重量和装药量,制造出重约五斤的“手掷雷”,由臂力强劲的士兵投掷,用于近距离防御和攻坚。

投射方式革新:受弩炮启发,墨衡带领弟子成功研制出了专用于发射“震天雷”的“雷弩”。这是一种大型床弩的变种,采用多弓复合结构增强推力,配以特制的网兜和滑轨,能将十斤重的“震天雷”抛射至两百步开外,虽然精度有待提高,但威慑力和覆盖面极大增强。

引信可靠性:对引信的燃烧速度和防潮性能进行了反复测试和改进,力求更稳定、更安全。

与此同时,其他领域的探索也未停步:

冶金:得益于稳定的锡矿供应和对扶南贸易获得的少量特殊矿石,格物院开始尝试冶炼强度更高的“高锡青铜”和探索“灌钢法”的简化工艺,以期提升兵器与甲胄的质量。

农业:占城稻和棉花的试种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桑学组开始系统记录其生长习性,摸索最优的种植方法。来自扶南的其他作物种子也被小心试种,寻找可能的价值。

航海:“乘风级”海船的建造并未因战争停止,反而加快了速度。根据首次远航的经验,船型还在微调,目标是建造出更适应远海航行、载重量更大的“破浪级”战舰。

三、 外交往旋,虚实相间

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微妙变化。

孙权派来的求和使者抵达零陵,言辞谦卑,不仅承诺不再侵犯,还主动提出开放部分江东港口与华国进行“有限贸易”,希望能获得华国的瓷器、纸张等物,并隐晦地打探“震天雷”的消息。

林越与徐庶、蔡文姬商议后,决定采取“外松内紧”的策略。他亲自接见了使者,态度温和,接受了孙权的“好意”,同意恢复并扩大双边贸易,用华国的工艺品、书籍换取江东的铜料、木材等原材料。但对于“震天雷”及相关技术,则滴水不漏,只以“天佑华国,偶得异术”搪塞过去。林越知道,这不过是孙权的缓兵之计,但华国同样需要时间,暂时的和平对双方都有利。

北方的曹操则陷入了沉默。细作回报,曹操退回许都后,深居简出,但对其麾下的将作府催逼更紧,同时加大了在北方推行“唯才是举”的力度,显然是在默默积蓄力量,试图追赶。

西蜀的刘备和诸葛亮则似乎接受了此次失败的教训,转而全力经营益州,整顿内政,加固关隘,摆出了一副严防死守的姿态。

四、 南海波澜,新的挑战

就在陆上局势趋于平稳之际,来自南方海洋的消息,再次吸引了林越的注意力。

“镇南郡”韩当送来急报:扶南国内政局生变!原先与华国交好的国王年老体衰,其子侄为争夺王位内斗不休,影响了贸易的稳定。更严重的是,一股实力颇强的海盗,似乎得到了某些势力的暗中支持,活动日益猖獗,已经袭击了好几支往来于镇南郡与扶南之间的商船,华国的一支小型护航舰队也遭到了偷袭,损失了一艘船。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林越看着韩当的信,眉头微蹙。海洋的利益巨大,必然引来觊觎。这海盗的背后,是扶南的反对派?是心怀不满的江东?还是……一直沉默的曹操,将手伸到了海上?

他意识到,海洋的开拓,并非一帆风顺的坦途,同样充满了未知的风险与激烈的竞争。

尾声

零陵王府的书房内,烛火通明。林越面前摊开着三份文书:一份是格物院关于“雷弩”定型并开始小批量生产的报告;一份是户部关于秋收在望、新作物长势良好的简报;第三份,则是韩当关于南海局势紧张的急报。

技术在进步,内部在恢复,但外部的挑战从未远离,只是换了一种形式。

林越的手指轻轻敲打着韩当的急报,目光锐利。

“看来,我们的舰队,光会贸易还不够,还得有一副能撕碎海盗的利齿。”他低声自语,一个新的、关于组建专职海上作战力量的构想,开始在他脑中酝酿。

雏凤的陆地巢穴渐趋稳固,而它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片蕴藏着无限机遇与风险的无垠蔚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