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汉土新谋无系统逆定三国 > 第151章 嘉禾入土,惊雷初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1章 嘉禾入土,惊雷初响

冬去春来,冰雪消融。华国在内部整顿与外部开拓的双重轨道上稳步前行。来自扶南的新奇作物种子,被小心翼翼地分发给格物院下属的农桑学组和零陵周边的模范田庄进行试种,而它们所带来的变化,远比预想中更快、更深刻。

一、 棉白稻黄,民生之基

负责农桑的官吏和老农们,起初对那些名为“木棉”(棉花)和“占城稻”的种子将信将疑。但在林越的重视和格物院的指导下,他们还是严格按照要求,选择不同的田块进行播种。

春末夏初,奇迹悄然发生。

占城稻展现出其强大的适应性,尤其是耐旱性和成熟期短的特点,在荆南的一些丘陵旱地长势良好,预计收获期将比本地稻种提前近一个月。这意味着,在一些地方甚至可以尝试一年两熟,粮食增产的前景令人振奋。

而棉花的长势更是引起了轰动。当那一片片棉株绽放出洁白柔软的花絮时,所有见到的人都感到不可思议。格物院的工匠们根据林越描述的简易轧棉机和纺车原理,迅速制作出了原型机。当第一缕棉线被纺出,第一块粗糙但温暖的棉布被织成时,参与其中的所有人都激动不已。

“此物轻柔保暖,胜麻絮多矣!”一位老工匠捧着棉布,双手颤抖。这意味着,普通百姓在寒冬有了更廉价、更有效的御寒之物,其对于民生的意义,某种程度上甚至不亚于粮食增产。

林越亲自视察了棉田和纺织作坊,当即下令:“扩大占城稻和棉花的试种范围,尤其是在交广等气候更炎热的地区。格物院全力改进轧棉机和纺车,尽快实现小规模量产!此二物,乃天赐我华国,富国惠民之重器!”

新作物的成功引入,极大地增强了华国应对天灾和改善民生的能力,也让那些之前质疑“重海轻陆”的声音削弱了不少。实实在在的利益,比任何雄辩都更有说服力。

二、 火药突破,威震四方

与此同时,格物院深处,被严格封锁的火药试验场,也传来了突破性的进展。

有了扶南来的优质硫磺和硝石,墨衡带领弟子们经过无数次危险的配比试验,终于稳定了一种威力远超之前黑火药的新配方。他们将其命名为“震天雷”。

这一日,林越受邀观摩“震天雷”的实爆测试。在远离零陵的一处山谷中,一枚重约十斤、陶罐为壳的“震天雷”被埋设妥当。引线点燃,迅速燃烧。

“轰隆——!!!”

一声沉闷如惊雷的巨响在山谷中回荡,大地微微震颤。爆炸点烟尘弥漫,待尘埃落定,只见地面被炸出一个浅坑,周围的草木皆被摧折,用作标靶的木桩被撕成了碎片,甚至镶嵌在其中的薄铁片也被冲击波扭曲!

在场的所有人,包括林越,都被这巨大的威力所震撼。这已经超越了传统火攻的范畴,具备了真正的爆破杀伤力。

“成功了!主公,我们成功了!”墨衡激动得老泪纵横,脸上还带着被熏黑的痕迹。

林越强压下心中的激动,立刻下令:“此物关系重大,所有配方、工艺,列为最高机密,参与人员一律签署保密契约,家属由内卫暗中保护。立刻着手研究如何将其应用于实战,比如,更小的手投型号,或者……用于攻城拔寨的巨型爆破装置!”

“震天雷”的诞生,标志着华国的军事技术即将迎来一次质的飞跃,也为未来可能发生的硬仗,准备了又一记杀手锏。

三、 东吴扬帆,夷洲遇挫

就在华国忙于消化内部成果时,东吴方面,在周瑜的极力推动和孙权患得患失的授权下,一支由数十艘大小船只组成的探索船队,终于从建业出发,扬帆东进,目标直指夷洲(台湾)。

然而,孙权的这次海洋初体验,远没有林越那般顺利。

船队出发不久,便遭遇了持续数日的风暴,数艘小船倾覆,损失了不少人手。好不容易抵达夷洲,他们发现岛上并非想象中的沃野千里,而是以山地丘陵为主,当地土着(高山族先民)部落分散,语言不通,且对外来者充满敌意。东吴船队试图登陆建立据点,却遭到了土着的激烈抵抗。他们不熟悉丛林作战,水土不服,疫病开始蔓延。

更糟糕的是,他们携带的货物(主要是江东的丝绸和瓷器)对于尚处于部落阶段的土着而言,价值远不如实用的铁器和粮食,交易难以进行。船队在夷洲海岸徘徊了近月,未能建立稳固的立足点,反而因疾病和冲突不断减员,补给也即将耗尽。

最终,船队指挥官无奈之下,只能带着寥寥无几的收获(一些鹿皮、香料木)和满船的伤病员,狼狈返航。此次探索,损失折将,耗费巨大,却几乎一无所获,堪称惨败。

四、 零陵闻讯,战略调整

东吴探索夷洲失败的消息,很快通过商船和内卫渠道传回了零陵。

林越闻讯,并未感到意外。他深知,没有系统的技术支持、充分的准备和对当地情况的深入了解,跨海探索的成功率极低。

“孙权……还是太急了。”林越对徐庶等人分析道,“他只见我获利,未见我背后格物院数年的积累、韩当在镇南郡的血战,以及与大乔商社的周密筹备。海洋,不是谁都能轻易驾驭的。”

徐庶笑道:“此败,恐让孙权对海洋更加畏惧,短期内应不敢再有大动作。或许,会使其更倾向于与曹操联合,从陆上对我施压。”

“无妨。”林越成竹在胸,“他若来陆上,我有坚城利弩;他若想从海上分一杯羹,就要做好头破血流的准备。不过,东吴此次失败,也提醒了我们。”

他目光转向地图上的夷洲:“夷洲地理位置重要,且据闻亦有硫磺等物。既然孙权无力经营,那我华国,便当仁不让了!待镇南郡与扶南航线稳固之后,下一步,便是夷洲!”

他随即下令:“命‘镇南郡’韩当,在确保锡矿生产和扶南贸易的前提下,可派遣小股精锐船队,开始勘测夷洲沿岸水文,绘制海图,并尝试与岛上较为友善的部落接触。记住,以探查与结交为主,暂不建立据点。”

海洋的棋局上,华国再次落下先手。而东吴的挫败,似乎预示着未来南方海权的归属。

尾声

零陵的春天,充满了生机与希望。田间的占城稻苗绿意盎然,作坊里的棉纺机吱呀作响,格物院深处,关于“震天雷”小型化和投射方式的研究正在紧张进行。

林越收到了一份来自桂阳的普通公文,之前那几个联名上书的士族,主动汇报了春耕情况,并委婉地询问,是否有机会参与下一批的棉花种植推广。

看着公文,林越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利益的纽带,有时比刀剑更能改变人心。

然而,他并未放松警惕。北方的曹操绝不会坐视华国持续壮大,内部的暗流也从未真正平息。雏凤在梳理羽毛、积蓄力量的同时,锐利的目光始终注视着四方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