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我在腾飞年代搞科研 > 第245章 媳妇就跑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姜煜跟上去,“姐,我能问你个问题吗?”

姜蕴宁停下关门的动作,“嗯?”

“你是从小到大都这么厉害吗?明明是同一个妈,怎么我们的智商像是分别占领了高地和低洼?”

姜蕴宁:“……”

“阿煜,我不会写歌。”

言外之意,她也有不擅长的领域。

“那只是因为你没机会学,也没时间。”姜煜看着她,眼神认真而笃定,“要是当初从小培养,你一定行的。”

“你对我可真有信心啊……”姜蕴宁忍不住笑,心里却有点暖。

“在我眼里,你就是我们家族的荣耀。”姜煜说,“就算是大哥,遇到你也得靠边站。”

姜蕴宁笑意更深,“阿煜,你们也是家族的骄傲。国家的发展,不靠某一个人,而是要大家在不同的领域共同努力。”

“那……姐,你的梦想是什么?”姜煜忽然问。

姜蕴宁微微一怔,“怎么突然问这么严肃的问题?”

“想被激励一下。”

姜蕴宁沉吟片刻,才缓缓开口道:“祖国崛起。”

“可是——”姜煜怔了一下,随即轻声道,“可我们国家,不是已经崛起了吗?”

科技突飞猛进,高铁、航天走在世界前列;经济腾飞,从制造业到新能源产业都在引领潮流;城市日新月异,乡村面貌也焕然一新;国际地位越来越高,世界的目光都开始投向我们。

“还不够。”姜蕴宁目光深远,声音坚定,“还远远不够。”

姜蕴宁说“远远不够”,并不是否认成就,而是清楚地知道:

光刻机的突破只是冰山一角,高端数控机床的核心部件、大型航空发动机、高端医疗设备等关键领域仍存在短板。只要还有任何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我们就不能称国家为“真正强大”。

姜蕴宁没有多做解释,只是看着姜煜笑了笑:“你开开心心写你的歌,唱你的华国风,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让文化得以传承,这就够了。其他的事,不需要你去考虑。”

科研人的最终目标,并非单纯为了祖国的强大,而是让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安居乐业,心怀希望,众志成城。

“姐姐,我还是觉得,现在已经足够发达和先进了。”

“姜煜。”这是姜蕴宁第一次连名带姓地叫他。

“就拿最基本的消防来说吧。即便现代城市配备了自动喷淋系统和消防电梯,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扑救依然困难,耗时长,危险性极高。

而森林火灾,比如上次山城的那场,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救援人员只能徒步或骑行将水和物资送上山,进行灭火和救援工作,不仅辛苦,还充满风险。

科学的意义,不只是为了便利,更是为了代替人力完成高风险任务。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所以——”姜蕴宁顿了顿,“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她心中有许多想法,也有许多想做的事情,只是个人精力有限,现在只能先把最重要的做好。

姜煜若有所思地看着她,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

“姐,我知道了。”

回到房间,姜煜在自己的网络账号上发了一条消息。

他的粉丝数已经超过三千万,而且与那些有僵尸粉的人不同,他的每一位粉丝都是自然增长的真实活粉。

“朋友们,从下个月15号开始,我将开启为期三年的‘传统追风行动’,为写歌寻找灵感。

如果你们那里的民俗文化有特别的意义,但传承遇到困难,可以联系我的助理 @瞬间暴富。

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帮这些传统文化走得更远,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它们。”

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

@东边不亮西边亮:不愧是我的偶像!太棒了!我家乡的非遗手工艺正需要关注!

@吃西瓜123:终于有明星开始重视传统文化了,支持支持!强烈支持!

@阿煜的原配:我老公一如既往的优秀!

@乡村一枝花:我们村这里有个老手艺,如果煜哥能帮宣传,太感激了!

@追风少年:期待煜哥的歌,把我们的文化唱给全世界听!

点赞数、转发数迅速攀升,短短几分钟,网友们纷纷分享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故事,整个动态一时间热闹非凡。

在行动之前,他必须先把手头的工作完成。手上还有两首歌尚未完成,等这两首歌完成,年度汇演也结束了,他才能全身心投入到“传统追风行动”中,把灵感和热情带到每一个民俗文化的角落。

姜辰的书房里。

姜蕴宁和严玲坐在一起。

姜蕴宁把资料递过去,“嫂子,这个方案我已经全看了一遍。”

“我们可以先从控制模型的非线性响应入手,找找稳定区间,再针对功率优化模块做适配。”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同时,考虑引入自适应控制或者增益调度策略,让系统能根据负载实时调整参数。高负载下的连续运行,需要先做仿真验证,确保系统在极端工况下也能保持可控。必要时,还要增加冗余监测和保护机制,防止过冲和振荡损坏硬件。”

姜蕴宁一边翻动手里的数据资料,一边指着关键点对她解释,“这些只是核心思路,具体的调优和验证,还需要结合实验数据逐步调整。”

严玲的眼睛越看越亮,“宁宁,你简直就是天才。”

虽然姜蕴宁没有给出每一个具体步骤,但她传递出的思路已经足够清晰——核心思路才是最重要的,具体方法可以在实验中逐步完善。

严玲有些坐立不安,目光不断在资料上跳动。

姜蕴宁轻笑了一下,说:“嫂子,你去吧,就按照这个思路来试试。”

严玲有些犹豫,低声说:“可是……结婚第二天就回婆家,连饭都没吃就跑去实验室,这……在华国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吧?”

姜蕴宁微微一笑,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等你把方案成功优化,这段经历自然会成为你的勋章,也会成为后来人争相学习的榜样。更何况,我们之后还有很多机会见面、吃饭,你先专心实验,爸爸妈妈一回来,我再给你好好解释就行了。”

严玲重重点了一下头。

等严玲离开,姜蕴宁到客厅,刚想联系姜爸爸、姜妈妈,这时姜辰进来,“宁宁,你见到你嫂子了吗?”

“见到了。她先回实验室了。”

姜辰:“……”

他就出去一趟,媳妇就跑了,这和谁说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