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1978:买四合院娶女神成文豪 > 第160章 千万身家,前妻怒摔报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0章 千万身家,前妻怒摔报纸

许愿和龚雪坐上了人民银行特意安排的运钞车,车内气氛肃穆,只有引擎的低吼和押运员警惕的目光提醒着他们,身旁那几个沉甸甸的金属箱子里装载着何等惊人的财富——两千九百四十万元人民币的现金。

运钞车平稳地驶入浦东新区东方路,最终停在中国银行上海市陆家嘴软件园支行门前。银行显然接到了通知,一位身着笔挺西装、神情庄重的经理早已带着几名职员在门口等候。在严密的安保措施下,那一捆捆令人窒息的巨款,经过工作人员仔细的清点后,被逐一送入金库深处。当最后一摞钱币消失在内库厚重的铁门后,银行经理递过来那张薄薄的、印着“中国银行”字样的存单时,许愿的手依然稳定如常,只是指尖微微发凉。两千九百四十万!这个数字,在此刻的上海,在此刻的中国,都无异于一个天文传说。

然而,真正的风暴并非发生在银行内部,而是门外。不知何时得到消息的记者们,如同嗅到花香的蜂群,早已将银行门口围得水泄不通。长枪短炮般的镜头和话筒争先恐后地伸向刚刚走出银行大门的许愿和龚雪。

“许愿先生!我是《新民晚报》的记者!传闻您此次在股票交易中获利数千万元,这是真的吗?” “许先生,听说您是最早一批购买股票,您是如何预见到股票市场的潜力的?” “龚雪女士,作为许先生的妻子,您对丈夫一夜之间成为千万富翁有何感想?” “许先生,您除了是炒股先锋,还是着名作家和作曲家,请问您是如何在不同领域都取得如此巨大成功的?”

问题如同潮水般涌来,闪光灯将许愿和龚雪的脸庞映照得一片雪白。许愿下意识地将龚雪护在身后,龚雪则紧紧挽着他的手臂,脸上带着得体的微笑,眼神却难掩一丝被这阵势惊扰的惶然。

翌日,1992年6月2日,仿佛在一夜之间,全国各地的报摊都被同一条爆炸性的新闻占据。

《文汇报》 头版头条,粗黑字体惊心动魄:“文坛巨匠化身股海弄潮儿,许愿一夜获利近三千万!”副标题是:“作家、作曲家、炒股第一人,多重身份诠释改革弄潮儿”。

《新民晚报》 的标题则更具传奇色彩:“从笔墨到财富:奇才许愿的股市神话!”文章里详细描述了(尽管部分细节有夸张和演绎)许愿如何用智慧和胆识,在刚刚放开股价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抓住了这历史性的机遇,将原本用于创作的敏锐洞察力用在了资本市场上,一举成为名副其实的“许千万”。报道中还穿插着对他文学成就(《寻秦记》、《大唐双龙传》等数百万外汇港币版税的畅销书)和音乐才华(“一首歌一套房”的稿酬标准)的渲染,最终将这位年仅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塑造成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象征。文章最后笔锋一转,提及他身边那位“温婉动人、与他共历风雨的贤内助龚雪女士”,称赞他们是“才子佳人,珠联璧合,羡煞旁人”。配图上,许愿在银行门口被记者包围,身姿挺拔,面容冷静,眼神锐利,龚雪依偎在他身旁,画面极具冲击力。

类似的报道像雪片一样出现在《羊城晚报》、《北京晚报》、《深圳特区报》 等全国有影响力的大报上,并通过无线电波和人们口耳相传,以惊人的速度扩散至大江南北。许愿的名字,连同他的财富、才华和传奇经历,成为了1992年初夏最炙手可热的话题。

北京,中国东方歌舞团排练厅。

悠扬的乐声和舞蹈演员们排练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休息间隙,一个年轻的女演员拿着一份刚到的《北京晚报》,兴奋地跑进来,几乎是尖叫着喊道:“快看!快看!许愿!是那个写《钟鼓楼》的许愿!他炒股成了千万富翁!我的天啊!两千九百四十万!”

排练厅瞬间炸开了锅,人们纷纷围拢过去,争相传阅那份报纸,惊叹声、议论声、羡慕的唏嘘声几乎要掀翻屋顶。

“真的假的?两千多万?那得是多少钱啊?” “还能有假?好几份报纸都登了!你看这照片,在中国银行门口拍的!” “他不是作家吗?怎么还会炒股?还赚了这么多?” “人家不仅是作家,听说写歌也特别厉害,报酬高得很!” “真是神了!这世上还有他不会的事吗?” “哎,你们看,报纸上还说她爱人特别漂亮,叫龚雪,说他俩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真是人生赢家啊……”

角落里,林小曼刚刚结束一段独舞的练习,汗水浸湿了她的练功服。起初,她并未在意那边的喧闹,直到“许愿”这个名字如同尖针,穿透嘈杂,猛地刺入她的耳膜。

她的心倏地一紧。

她放下擦汗的毛巾,脚步有些虚浮地走过去。同事看到她,下意识地将那份已经被传阅得有些皱巴巴的报纸递给她,脸上还带着未褪的兴奋:“林指导,你看!许愿!他这下可真是不得了了!”

林小曼接过报纸,冰凉的油墨感贴上她的指尖。头版上许愿的大幅照片瞬间闯入眼帘——他站在银行台阶上,被无数话筒和镜头包围,神情是那样自信,甚至带着一种她从未见过的、掌控一切的锋芒。他身边站着的那个温婉女人,紧紧挽着他的手臂,脸上洋溢着幸福与依靠。

目光扫过那些加粗的黑色标题:“…获利近三千万”、“…作家、作曲家、炒股第一人”、“…无所不能”、“…贤内助龚雪,珠联璧合,羡煞旁人”……

每一个字都像一把烧红的烙铁,狠狠地烫在她的心上。

一股冰冷彻骨的寒意瞬间从脚底窜上头顶,紧随其后的,是足以将她焚毁的羞愤和妒火!排练厅里同事们那些“天才”、“人生赢家”、“羡慕”的议论声,此刻在她听来,都变成了最尖锐刺耳的嘲讽,一下下刮着她的神经。

她想起了多年前那个秋日,在南锣鼓巷那个修缮一新的四合院里,他们也曾有过短暂的温馨。可她自己后来却将一切轻易打碎!凭什么?凭什么他许愿就能功成名就,财富傍身,美人在侧,享受万众瞩目和赞誉?而她自己,却独自挣扎,在汗水与泪水中反复咀嚼着过去的苦涩?

巨大的心理落差和不甘,像毒蛇一样噬咬着她的五脏六腑。

“林指导?你……你没事吧?”旁边一个小演员注意到她脸色煞白,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

这一声询问,如同点燃了最后的导火索。

林小曼猛地将手里的报纸揉成一团,仿佛要捏碎报纸上那张意气风发的脸。她的手臂因极度愤怒而颤抖着,用尽全身力气,将那一团承载着他人无限风光和自己无尽屈辱的报纸,狠狠地摔在冰冷的水磨石地板上!

“砰”的一声闷响,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报纸散开,许愿和龚雪的照片正好朝上,被无情地践踏在无数脚印之中。

林小曼胸口剧烈起伏,脸色由白转青,她死死咬着下唇,几乎要咬出血来。她什么话也没说,猛地转身,一把抓起自己的练功包,在众人惊愕、诧异、不解的目光注视下,头也不回地冲出了排练厅,将一室的惊诧与窃窃私语重重地关在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