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南京西路上的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门市部,远不如后世4S店那般窗明几净、流光溢彩,更像是一个严肃而矜持的物资供应站。但门口偶尔停放的几辆崭新进口车,以及进出之人衣着的体面与神情的自若,无不昭示着此地的不凡。

许愿穿着一件质感不错的浅色衬衫和熨帖的西裤,手里只拿了一个薄薄的黑色手包。他身边跟着龚雪,她一身藕荷色的连衣裙,身姿婉约,脸上带着些许好奇与不易察觉的紧张。两人走进展厅,与周围那些或揣着大哥大、或由销售人员簇拥着的顾客相比,显得格外低调,却也格外醒目——尤其是龚雪那清丽脱俗的容貌,引来了几道探究的目光。

展厅里车辆不多,但每一辆都代表着这个时代汽车工业的顶尖水准。而其中最显眼、最具气场的,无疑是那辆墨黑色的奔驰S320(w140),方方正正、不怒自威的车身,庞大得几乎要占据视觉中心,那个霸气的前脸格栅,早已为它在民间赢得了“虎头奔”的赫赫威名。它静静地停在那里,像一头收敛了爪牙的猛兽,周身散发着冷峻的金属光泽和一种毋庸置疑的、超越时代的力量感与奢华气息。

一名穿着白衬衫、打着领带,显得十分精干的销售经理迎了上来,目光在许愿和龚雪身上迅速扫过,态度客气而保持着一丝距离:“先生,女士,看车?”

“看看那辆S320。”许愿的语气平静,目光已经落在“虎头奔”上。

销售经理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但专业素养让他立刻做出了反应:“好的,这边请。这是刚到的车,德国原装进口,V6发动机,3.2排量,电子稳定系统,AbS,电动车窗、座椅、天窗……”他熟练地报出一连串在当年堪称梦幻的配置,一边拿出钥匙打开车门,“您可以感受一下内饰。”

许愿拉开车门,那股真皮、桃木和高级塑料混合的“新车味儿”扑面而来。米色的高级真皮座椅宽大如沙发,仪表台上大面积的桃木饰板光泽温润,中控台上密密麻麻的按钮彰显着科技的权威。龚雪小心翼翼地坐进副驾,手指拂过光滑的桃木纹路,眼神里充满了惊叹。这和她平时坐的桑塔纳、夏利,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产物。

许愿坐进驾驶座,手握上那饱满的方向盘,大致感受了一下。他并没有像大多数顾客那样问东问西,而是直接抬头问销售经理:“手续齐全?最快什么时候能提走?”

销售经理愣了一下,显然没遇到过如此干脆的买家,尤其是面对这样一台价格天文数字的豪车。他迅速回答:“手续绝对齐全,关单、商检单都有。付全款的话,今天就能办手续开发票,明天就能去车管所上牌。”

“价格?” “120万,落地价。包含购置税和保险。”经理报出这个在1992年足以让绝大多数人窒息的数字,紧紧盯着许愿的表情。

许愿脸上没有任何波澜,只是点了点头,仿佛听到的只是一个寻常的数字。他打开随身的手包,从里面取出的不是厚厚的现金,而是一张金色的银行卡——这在这个现金为王、信用卡都尚未普及的年代,本身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就它了。办手续吧。”他的声音依旧平静。

销售经理脸上的惊讶终于掩饰不住,随即化为极度热情的笑容:“好的好的!先生您真是有眼光!快人快语!请您到贵宾室稍坐,我立刻为您办理!”

付款、签合同、开发票……一切流程在销售经理高效率的运作下飞快完成。当许愿在poS机上输入密码,完成那笔120万的划账时,就连见多识广的银行驻点人员都忍不住多看了他两眼。

第二天,许愿顺利地拍到了一个还算吉利的车牌号。当墨黑色的“虎头奔”挂上蓝色的沪牌,真正属于他时,那种沉甸甸的质感,远比存折上数字的变化来得更加直观和震撼。

下午,许愿开着这辆崭新的、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虎头奔,载着龚雪,驶上了外滩。92年的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依旧沉默地矗立,但对岸的浦东,东方明珠塔才刚刚动工不久,还是一片巨大的工地。即便如此,外滩依旧是上海最繁华的景观带。

墨黑色的虎头奔,以其无与伦比的庞大身躯、霸气的前脸和车头那枚耀眼的三叉星徽,瞬间成为了外滩最移动的焦点。当时路上的主流还是桑塔纳、捷达、老上海,偶尔有一辆皇冠或公爵王已算稀罕物。虎头奔的出现,犹如猛虎闯入羊群,引来了前所未有的超高回头率。行人纷纷驻足侧目,骑车人扭过头追看,甚至其他汽车里的司机和乘客,也都摇下车窗或贴着玻璃,投来震惊、羡慕、探究的目光。等红灯时,旁边车道一辆桑塔纳里的年轻人,几乎把整个身子都探出了车窗,对着虎头奔吹了一声响亮的口哨,大喊了一声:“我操!虎头奔!牛逼!”

龚雪坐在副驾,感受着窗外汇聚而来的无数目光,听着那声粗粝却直接的惊叹,脸上微微发烫,手心也有些冒汗,但心底深处,却油然生起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全感与……骄傲。她悄悄侧过头,看着许愿专注开车的侧脸,他神情淡然,仿佛周遭的一切惊叹都与己无关,只是熟练地操控着这个时代的“陆地航母”,平稳地行驶在历史的河岸线上。

车子沿着外滩缓缓兜了一圈,黄浦江的风透过微微开启的天窗吹进来,带着江水特有的腥味和城市蓬勃发展的气息。

许愿忽然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我们买个大网点,开家大酒店吧。”

龚雪微微一怔,从窗外流动的景色中回过神:“开酒店?在哪里?”

“黄河路。”许愿吐出三个字。

“黄河路?”龚雪好看的眉毛轻轻蹙起,语气带着疑惑和一丝提醒,“现在餐饮最火的,不是乍浦路吗?听说那边晚上灯火通明,全是吃饭的人,热闹得不得了。黄河路……好像没什么像样的饭店吧?都是些小门脸。”

许愿嘴角勾起一抹笃定的微笑,目光看着前方道路,仿佛能穿透时间:“乍浦路是现在火。但最迟明年,后年,黄河路一定会起来,而且会超过乍浦路,成为上海滩新的美食地标。” 他语气顿了顿,“我有这个信心。那里位置、格局,都适合做大型餐饮聚集区。”

龚雪看着他成竹在胸的样子,虽然不明白他的信心从何而来,但长久以来形成的信任让她不再质疑,只是柔顺地点点头:“你决定就好了。你觉得行,那就一定行。”

“好,那我们现在就去看看。”许愿打了把方向,虎头奔发出一阵低沉有力的轰鸣,载着他们驶离外滩,转向那条此时还略显安静,但在许愿记忆中即将声名鹊起的黄河路。

92年的黄河路,确实还未展现出日后那条“美食巨舰”的磅礴气势。路面不宽,两旁多是些老式的民居和小商铺,间或有一些小餐馆、点心店,烟火气有,但缺乏那种顶级餐饮街区的霸气和规模。行人和车辆也不算密集。

许愿放慢车速,虎头奔庞大的车身在这条尚显“朴素”的街道上缓缓滑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甚至更加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