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外公的神秘遗产 > 第100章 林墨的商业蓝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年庆结束后的第一个清晨,林墨在老槐树下铺开了一张手绘的规划图,周铁根、苏梅等老伙计,赵天磊、刘胖子等核心骨干,还有陈少峰等侨胞代表围坐一圈。图纸上没有复杂的财务数据,却用不同颜色的笔迹标注着“邻里服务核”“老手艺传承带”“侨胞联结网”三个核心板块,旁边画着小小的槐树叶标记——这是振山蓝图的专属印记。

“振山的蓝图,底色永远是‘人’。”林墨指着“邻里服务核”板块,这里标注着振山邻里中心和鼎盛超市的位置,用红色线条连接着周边的社区医院、养老院和学校,“我们要做‘15分钟便民生活圈’:邻里中心增加老年食堂和托管驿站,解决双职工家庭带娃难、独居老人吃饭难的问题;鼎盛超市升级‘应急配送系统’,由天磊的团队负责,确保街坊突发需求20分钟内响应,比如深夜送药、暴雨天送菜。”

苏梅立刻补充:“我已经联系了社区医院,他们会派护士定期来邻里中心坐诊,提供免费体检和健康咨询;财务方面,老年食堂的运营成本可以从侨胞互助基金里划拨一部分,再申请政府的社区扶持补贴,保证饭菜实惠又安全。”她翻开随身的笔记本,“初步测算,每人每餐5块钱就能保本,困难家庭还能享受半价。”

“老手艺传承带”是蓝图里最热闹的部分,用棕色线条串联起张婷的豆腐坊、陈小雨的丝绸店、李军的五金维修铺等老手艺商户。林墨拿起笔在旁边画了个小舞台:“我们要在邻里中心门口建一个‘手艺市集’,每月举办两次,让手艺人现场展示技艺——张婷教大家做豆腐脑,陈小雨教绣手帕,李军教修小家电。同时开发‘老手艺礼盒’,把豆腐乳、丝绸香囊、手工铁锅组合起来,通过侨胞的渠道卖到海外,让故乡的手艺变成能赚钱的营生。”

陈少峰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我们海外侨胞圈子里特别认这种有温度的手工艺品。我可以牵头成立‘侨胞带货联盟’,利用海外的社交媒体直播手艺制作过程,肯定能打开销路。”他看向陈小雨,“你家的丝绸可以绣上老城区的地标,比如这棵老槐树,海外的乡亲一看就有亲切感。”

蓝图最外侧的“侨胞联结网”用蓝色线条延伸至海外,标注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侨胞聚集区。“这不是单纯的生意网络,是‘双向奔赴’的纽带。”林墨解释道,“一方面,把侨胞的海外特产引进来,在邻里中心设‘侨胞之家’专区,让他们的乡愁有处安放;另一方面,我们组织‘老手艺海外行’,带着手艺人去侨胞聚居地交流,还能帮侨胞后代寻根问祖,对接国内的创业资源。”

赵天磊指着蓝图上的配送路线图,上面用虚线标注着“侨胞物资专线”:“应急配送部可以成立专门的侨胞服务组,负责海外包裹代收代寄、返乡侨胞的接机和物资配送。上次陈先生回来,我们帮他把行李直接送到家,还提前帮他打扫了老房子,他说‘比在国外住酒店还贴心’。”

刘胖子主动请缨负责“老手艺市集”的后勤保障:“鼎盛超市可以提供场地和冷藏设备,帮手艺人存放原材料;我还能联系以前的供货商资源,给他们争取更便宜的包装材料。现在我也算振山的一份子,得为传承出点力。”他挠了挠头,“以前总想着自己赚钱,现在才明白,大家一起好才是真的好。”

林墨最后指向蓝图中心的老槐树图案,那里写着一行小字:“守心为基,共生为翼”。“这是我们蓝图的核心。”她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我们不做规模最大的企业,要做最懂人心的社区伙伴;不追求短期的利润爆发,要做能长久传承的民生事业。外公的振山是一棵槐树,现在我们要让它长出更多枝丫,既能为街坊遮风挡雨,也能为侨胞指引故乡的方向。”

正午的阳光透过槐树叶,在蓝图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周铁根把外公的铜令牌放在图纸中央,刚好压住“守心”二字;苏梅贴上了第一笔社区补贴的申请批复;赵天磊在配送路线旁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陈少峰则写下了海外侨胞的首批订单需求。林墨握着笔,在蓝图的落款处写下“振山团队”,后面留出了长长的空白——那是留给未来加入的每一个守护者的位置。

微风拂过,图纸边角轻轻翻动,像是在呼应着老槐树的沙沙声。林墨知道,这张蓝图不是一成不变的计划,而是振山精神的延续——它会随着街坊的需求调整,跟着侨胞的期盼完善,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守护中,长成比老槐树更繁茂的模样,为这片土地带去长久的温暖与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