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零号研究所”的发现像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巨石,在基地高层内部引发了深层次的震动。那来自远古碎片的信息,虽破碎却重若千钧,尤其是那句“守护火种”的叹息,仿佛跨越时空的使命,沉甸甸地压在了每个人的肩头。

陈远并未将碎片揭示的所有细节公之于众,那只会引发不必要的恐慌。但在核心层内部,目标的优先级被再次拔高:不惜一切代价,提升实力,破解谜团。

李德林和李明带领的技术团队几乎住在了研究所,日夜不停地尝试与碎片进行更深层次的“共鸣”。他们发现,当陈远亲自靠近碎片,并主动引导识海中那五块碎片虚影与之呼应时,接收到的信息流会相对清晰和稳定一些。于是,陈远也投入了大量时间参与研究,他的精神力恢复速度,在这种与星球本源深度连接的状态下,竟然有了一丝微弱的加速。

与此同时,岚对两个月前那次全球范围微弱扫描的能量残留分析,也有了初步结论。

“基本可以排除是‘收割者’或‘观察者’的直接技术特征。”岚的投影在指挥中心汇报,数据流在她身边快速滚动,“这种能量残留的‘风格’……更接近于那艘白色舰船,但层级要低得多,非常隐晦,更像是一种……被动式的、广域的感应标记,而非主动扫描。”

“被动标记?”苏婉儿敏锐地捕捉到关键词,“意思是,它只是在‘感受’和‘记录’,并没有主动窥探?”

“可以这么理解。其技术原理似乎基于某种宇宙背景能量的细微扰动感知,极难被常规手段检测,若非我们事先在轨道上有所发现,甚至无法从地面数据中将其分离出来。”岚确认道,“标记本身不具备攻击性,也无法反向追踪,其目的……更像是建立一种‘存在感知’网络。”

建立感知网络?谁需要如此大费周章地感知地球?是那艘白色舰船背后的势力吗?他们想感知什么?是“盖亚”碎片,还是……别的?

这个发现让局势更加扑朔迷离。白色舰船救了他们,却又似乎在暗中标记了他们的家园。是善意的保护性监视,还是别有用心的前期布局?

“保持监测,任何类似的能量波动,无论多么微弱,立即报告。”陈远下达指令。面对这种超越理解的科技,他们能做的,只有保持极致的警惕和尽可能多的信息收集。

基地的外部防御在李德林团队的努力下,也开始融入一些从碎片信息和“观察者”残骸中逆向出的新技术。虽然只是皮毛,但能量护盾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得到了小幅提升,部分重点区域的传感器灵敏度也有所增加。赵刚和孙晓雪则根据新的技术参数,不断调整着防御部署和战术方案。

日子在紧张而有序的备战中一天天过去。冬日的寒意逐渐被初春的暖意取代,积雪消融,露出下面顽强生长的嫩绿。基地外的田地里,人们开始播种那些经过筛选、对土壤要求不高的变异作物,新的温室也在加紧建设,一切都透着勃勃生机。

然而,这份生机之下,是暗流汹涌。

这天深夜,陈远刚刚结束与碎片的共鸣练习,回到指挥室。苏婉儿还在灯下处理着文件,柔和的灯光勾勒出她专注的侧脸。

突然,岚的投影毫无征兆地出现,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

“检测到超高优先级事件。位于基地西北方向,原‘青岩基地’旧址附近,出现异常高能反应!能量特征……与数据库中存在17.4%的匹配度——匹配对象:‘收割者’地面单位,‘清道夫’!”

指挥室内空气瞬间凝固!

“清道夫”?它们竟然已经渗透到地面了?还是说,那里存在着一个未被发现的“收割者”据点?

“能量反应强度?”陈远瞬间进入战斗状态,沉声问道。

“反应强度较低,且极不稳定,似乎处于……休眠或受损状态。但确认是‘清道夫’核心能量签名无疑。”岚快速汇报,“信号一闪即逝,已被动记录坐标。”

陈远与苏婉儿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与决断。

“通知赵刚、孙晓雪,立刻组织一支精锐侦察小队!我亲自带队!”陈远没有丝毫犹豫,“李明,准备远程技术支援。岚,持续监控该区域,有任何变化立刻报告!”

“是!”

寂静的深夜被骤然打破,基地如同沉睡的巨兽,瞬间睁开了锐利的眼睛。一支由陈远、赵刚、孙晓雪以及数名最精锐的陆战队员组成的快速反应小队,乘坐加装最新屏蔽装置的突击艇,悄无声息地滑出基地,朝着西北方向的黑暗疾驰而去。

星空的威胁,第一次以如此清晰而直接的方式,降临在家园附近。

无声的博弈已然升级,黑暗中的猎手与守卫者,即将迎来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