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是何等断言?

竟说他们将无敌于天地?

他们心中所愿,不过见如来成就大道,已觉圆满。

至于自身登临圣境,从未敢奢望。

若真如其所言,二人皆可证道……

那玄门又当如何?

玄门之中,亚圣便有十二之众!

手持鸿蒙紫气者,数目远超佛门总和。

那些准圣、亚圣之辈,岂会停滞不前?

一步落后,万劫难追。

难道圣人真的高估了局势?

两人下意识望向如来,只见他眉宇低垂,神色依旧悲悯。

那副神情,仿佛背负着无法言说的重担。

弥勒与大势至心中更觉不安。

两位教主,究竟在布局什么?

准提悄然叹息,“弥勒与大势至,终究不及如来深远。”

“若无外缘相助,他们想踏出最后一步,难如登天。”

“幸而,还有如来可为引路人。”

他转头看向阿弥陀佛,对方轻轻摇头。

准提心中明了:“师兄亦持相同看法。”

“他们二人,火候尚缺。”

“如此根基,如何与玄门俊杰抗衡?”

一念及此,他目光不由黯然。

玄门子弟,真是得天眷顾。

人教之中,玄都已在地仙界稳握圣位。

孔宣更是逼近巅峰,已达亚圣之境。

此人根基稳固,不死不灭,证道只是早晚。

其后的上洞八仙,个个才情惊艳,令人扼腕赞叹。

阐教之内,云中子同样锁定圣位。

十二金仙虽与之有距,但实力不容小觑,尤胜大势至。

姜子牙、申公豹、杨戬、灵珠子等人,更是其中翘楚,锋芒毕露。

至于碧游宫门下,更是令人胆寒。

通天亲传三十六徒,八人为亚圣,余者皆为准圣。

这般阵容,谁人能敌?

准提闭目,心潮翻涌。

玄门之盛,令人望尘莫及。

赵公明与无当在地仙界中,各自登临圣位,地位稳固。可这并非意味着碧游宫门下仅此二人道行高远、法力通玄。众圣皆知,这两位的圣位,实则是云霄等捧剑四仙子主动相让的结果——一个“让”字,道尽谦退与气度!

连阿弥陀佛与准提都心知肚明,毫无异议。

那四位仙子自有傲世之资,坚信自己能在洪荒之中再争一席圣位。她们甚至几乎得偿所愿,差之毫厘便能成就四圣齐立之局!若非鸿钧道祖暗中扶持佛门,四人必成正果。即便如此,琼霄所积功德,也只比如来少了五万!

准提心中翻涌难平。

在佛门二圣看来,如来的确出众,可在诸圣眼中,不过是一流弟子,尚未臻至巅峰。比起云霄等人,光芒顿时黯淡几分。可悲的是,如来已是佛教所能亮出的最强一手。其余门人,皆不堪大用。

弥勒、大势至,竟连碧游宫三代弟子中的三只猴子都难以匹敌。

提及那三猴,准提心头又是一阵刺痛。

本该属于佛教的英才,却尽数旁落。

袁洪早被佛门双圣属意,原计划封神之后纳入门墙,不料被石矶抢先一步;

孙悟空更是天命所归的护法之才,可惜因果早已注定,师承石矶,归属碧游。他虽随唐僧西行取经,名义上是护法,实则唐僧得尊其为上,称兄道弟亦不为过。西方教之覆灭,亦因孙行者而起。准提每每思及,如剜心肺;

至于袁陆,原设计为八十一难之一劫,将化身替身投入佛门。谁知又是石矶出手,将那猴子收归门下。准提忆起此事,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

谁叫石矶命中注定收四猴为徒?

谁叫她师徒全员皆达亚圣之境?

放眼洪荒,唯此一家!

便是被誉为“诸圣之下第一人”的云霄,其亲传弟子也不过止步准圣。相较之下,石矶一门之盛,令人侧目。

准提每每念及,妒火中烧。

但转念一想,只要完成道祖交付之任,佛门仍有跃升之机,或可扭转乾坤。

想到此处,他眉宇舒展,“尔等无需忧虑,我佛门终将兴盛。”

“待任务功成,五圣同辉,并非妄想。”

弥勒与大势至见其信心满满,只得附和应允。

除此之外,他们别无选择。

只是两位准圣心底深处,依旧惶然不安。

佛门现状,可谓风雨飘摇,步步惊心。

几位大能边言边行,脚下遁光未停,穿云破雾而去。

弥勒心头猛然一紧,“情况有异!”

“此地乃是混沌虚空深处。”

“这片空间,连圣人的神识都会被压制。”

“可为何两位教主一路前行,毫无迟疑,仿佛早已知晓路径?”

即便是杨眉大仙、鸿钧道祖这等合道境界的存在,在此地也会谨慎万分,唯恐迷失。更何况阿弥陀佛与准提,虽为天道层次的圣人,终究未达那至高之境。

他们真的毫无顾忌?

还是背后另有指引?

如来目光轻扫,语气平静:“二位师弟不必忧虑。”

“教主已有定计,我们只需听命行事。”

准提眼中精光闪动,“这是佛门沉寂数个元会后的唯一契机,稍后自见分晓!”

阿弥陀佛与菩提率领佛门三大尊者,在混沌虚空中疾驰。

速度已逼近极限!

如同在洪荒飞掠,但此处无边无际,纵使双圣全力推进,四野仍是无尽黑暗。

前路仿佛永无止境。

弥勒与大势至凝神细察,发现两位教主并未辨别方位,只是笔直向前,方向却惊人一致。

二人内心一沉:

“教主所见,定非常人所能察觉之物。”

思来想去,唯有“因果”二字可解。

可究竟是何种因果?牵连何人?他们全然不知。

身旁有两位教主护持,按理应心安。

但他们非但不宁,反而愈发不安。

此次行动,总觉根基虚浮。

并非他们怯弱。能修至准圣之境者,皆历经劫火淬炼,岂会轻易动摇?

真正令他们心悸的,是此前窥见的佛门布局。

原来整个佛门,竟已危如累卵。

竟要沦为道祖手中之刃!

往昔他们执他人之命如刀,如今反成刀锋所指。

昔日高坐执刀之位,深知鸿钧手段之冷酷。

如今门派沦落至此,仅凭充当工具方得一线生机,悲凉之意难以言表。

而刀的命运,从来不会长久。

于是心中只剩惶然。

正思索间,忽闻准提开口:

“师兄,还要多久?”

弥勒与大势至精神一振,屏息倾听。

阿弥陀佛答:“顺着因果之线前行,约莫才过半程。莫急,快了。”

两人对望一眼,默然颔首:“果真,圣人以因果引路。”

“怎样的旅途,竟能绵延至此?”

“怎样的因果,竟能贯穿混沌?”

“混沌虚空中尚能为两位圣人点明方向?”弥勒与大势至心中清楚,即将面对的存在,绝非寻常可比。

凡俗之辈,因果难以绵延久远。唯有道行深远、法力通天者,方能在无序的混沌中刻下痕迹。并非他们妄自菲薄,实则身为准圣,在这浩瀚之中,不过如初诞之灵,微不足道。

欲在混沌留下一丝因果,谈何容易?那需跨越时空界限,凝聚无上伟力。唯有古老而强大的存在,才可能做到。

此次所寻之敌,必是超乎预料的强大。佛门二位准圣,心内波澜起伏,不安渐生。

这般情绪,岂能逃过圣人之眼?阿弥陀佛与准提默然不语,并未出言安抚。玉需雕琢,方成重器。唯有历经真正磨难,才能如如来般圆满成熟。

两位教主内心炽热,只盼尽快完成鸿钧道祖所托之事。一旦功成,佛门便有望开辟全新天地。

或许,洪荒大世界的主宰之位,也将落入掌中。

……

三十三重天之外,紫霄宫静立虚空。鸿钧凝视混沌深处,唇角浮现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半程已过。”

“抵达彼处之时,我便可摆脱束缚,重获全盛之力。”

他对天道早已心存不满。

若无羁绊,其真实境界仅为天道圣人十二重天。换言之,无论天道如何压制,此境为其底线。

但因当年斩却三尸所用之法偏邪,三尸始终无法合一。为求突破,只得投身合道之路。

自此之后,他的命运与天道紧密相连。

荣辱与共,进退相依,再无独立之身。

直至诸圣归位,天道趋于完整,他才觅得一线生机——以大因果破劫脱身!

原本一切尽在掌握,计划周密,万无一失。异时空地仙界的显现,更似印证了前路通畅。

正当他准备动手之际,通天与平心横空出世,封神之劫彻底偏离轨道。

诸圣顾忌洪荒崩毁,处处收敛。

鸿钧布局瞬间落空。

而后通天与平心接连突破,令他不敢轻动。

天道境圣人,远高于十二重天之境。尤其通天,其修为竟超出设想太多。

局面顿时陷入僵局。

那一次短暂的交锋,让鸿钧彻底看清了通天的真实修为——天道境第七重天巅峰。这么长时间过去,他绝不相信通天会停滞不前。

通天的进步速度远超鸿钧的认知范畴。在他漫长的存在中,从未见过哪位修行者能如通天这般迅猛提升。那种天赋,近乎逆天。

此人无疑是绝世奇才。

这让鸿钧感到棘手。一旦他动用“大因果破劫”之法,天道境的通天便有能力当场将他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