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旁的熊文灿见气氛不对,便出来打圆场。

他先对杨凡温言道:“杨少保,献忠既已归顺,过往恩怨自然烟消云散,还望以大局为重。”

随即又转向张献忠,语气顿时转为严肃:“张游击,你既诚心归顺,朝廷亦不吝爵禄。此后当时刻谨记臣节,保境安民,恪守本分,切勿再生事端,负了圣恩与本官期望!”

张献忠立刻收敛了所有表情,躬身应道:“督师教诲的是!末将一定谨记,定当恪守本分,为国效力!”态度恭顺无比,仿佛刚才那番较量从未发生过。

待张献忠的身影消失在营门外,回去安抚他那数万刚归顺未整编的部众后,其他诸将也退了下去,杨凡却是没走。

杨凡见他人都走了,终于忍不住转向熊文灿,语气斩钉截铁:“熊公!此人鹰视狼顾、首鼠两端,绝非真心归附!今日迫于形势俯首,假以时日,必反!”

熊文灿脸上那程式化的笑容渐渐收敛,他轻轻颔首,目光中透出老官僚的稳重与无奈,他低声道:“杨少保所言,老夫岂能不知?观其行止,听其言谈,真心有几分,虚与委蛇有几分,老夫这双老眼虽浊,尚能分辨。”

杨凡眉头紧锁,更加不解,干脆直言道:“既然熊公心知肚明,为何还要允其就抚,养虎为患?”

熊文灿轻叹一声,走到帐窗前,望着外面开始忙碌安置降卒的营地,语气变得深沉:“杨总兵,你骁勇善战,自是知晓。这流寇,如同荒原野草,剿完一茬,只要民生凋敝之土壤仍在,很快又会冒出新的一茬。

其根源不在流寇本身,而在百姓无衣无食,民生凋敝,百姓才会被迫挺而走险。若不解决这根本,流寇只靠杀,是杀不尽的。”

他转过身看着杨凡:“招抚,固然有其隐患,却可暂熄兵戈,为恢复民生赢得喘息之机。待百姓安居,仓廪充实,流寇自然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其势自衰。”

杨凡一时默然,他虽不完全认同,却也无法反驳这关乎国本的道理。

熊文灿见他神色,话锋一转,带着几分庆幸和揶揄:“不过此番张献忠、罗汝才能如此爽快归顺,实乃仰仗杨少保大兵神威啊!若非你凯旋军兵临城下,这张献忠之前还与老夫东拉西扯,讨价还价。

你这一围,这家伙立刻什么条件都不要了,只求一个朝廷名分,驻守谷城而已。而盘踞均州的曹操罗汝才,见刘国能降了,闯贼也被灭了,张献忠也要降,唯恐下一步便轮到他,今日一早也向本官递了降表,条件与张献忠如出一辙。”

杨凡却是高兴不起来,冷哼一声:“什么驻守一方!说得好听,不过是想保留其独立兵权,维持其独立王国!若真有心归顺,便该如刘国能一般,接受整编,听从调遣!那才是真心就抚!”

“呵呵……”熊文灿笑了笑,显然对杨凡指出的要害心知肚明,“杨总兵所言极是。罗汝才、张献忠二人,眼下投降,实乃大势所迫,其心中未尝没有待时而动的复叛心思。”

“既然如此,正该趁其立足未稳,人心惶惶一举剿灭,永绝后患!”杨凡坚持己见,主张快刀斩乱麻。

熊文灿摇头:“杨少保锐气可嘉。然数省之内犹如星星之火,除却这几股大寇,各地零散小寇犹多。

有此招抚成功之先例,便可吸引更多流寇来归,方能尽快平息大规模战事,使我等能腾出手来,节约钱粮用于恢复地方,此乃长远策。”

他顿了顿,瞧见杨凡依旧不认同他的处事方式,担心对方会直奏御前,于是抛出一个关键筹码。

“况且,老夫观之,罗汝才、张献忠二人虽有复叛可能,然只要杨少保的凯旋军能有一营精锐常驻襄阳左近,形成威慑,宵小之辈便绝不敢轻举妄动!如此……可保万无一失。”

他进一步分析道:“之前老夫还不敢如此断言,故而就抚事宜才久久未能定下。但也是多亏杨大人,此次他们急于投降,所报兵额、索要军饷皆压得极低。以其所求之饷,根本无力长期维系麾下那么多老贼消耗。

时日一长,其部众见无利可图,必然自行离散瓦解。届时或可不战而屈人之兵,此方为上策。”

杨凡眉头依然紧锁,他内心依旧倾向于更为直接彻底的军事解决,认为熊文灿此法过于理想化,且风险巨大。

熊文灿见他仍不认同,知道空谈无益,他推心置腹般说道:“杨少保,你我在朝为官,须知圣意所在。陛下日夜盼望流寇早靖,你所立两年平寇之期,如今只剩半年。流寇特性乃是剿之不尽,大小流寇四处流窜,难以短期内根除。

然如今,李自成全军覆没,刘国能归附,张献忠、罗汝才两大巨寇亦是归降,海内知名之大寇尽皆已偃旗息鼓!此等局面呈报御前,陛下必然龙心大悦,此番大捷,杨少保你居功至伟。

老夫在奏捷的题本上必当大书特书,将首功归于杨少保与凯旋军!此乃实打实之事,于将军前程,于凯旋军日后发展,至关重要啊……”

这番话,明确是在用政治上的实际好处与杨凡达成共识。

杨凡闻言沉默良久,心中权衡利弊。他知道,熊文灿所言虽是怀柔之策,但眼下张献忠、罗汝才投降已成既定事实,并且获得了他七省总理府的正式任命,木已成舟。

若强行去剿灭,不仅与熊文灿这位七省总理闹翻,在朝堂那更是会落下个“杀降崩坏抚局,以至群寇皆啸,从而复叛”的罪过。

最终,他还是长长地叹息一声,现实压倒了理想。

杨凡抬眼看向熊文灿,沉声道:“既然熊公已有定计,且事关陛下期盼与朝廷大局,本将遵命便是。本将会派遣一营兵马,常驻襄阳附近,监视谷城、均州动向。”

熊文灿闻言大喜,脸上笑容重新绽放,仿佛刚才的争执从未发生,他抚掌赞道:“好!如此甚好!有杨少保鼎力相助,老夫便可高枕无忧矣!将军真乃国之柱石,社稷栋梁!”

---------------

注释1:

据记载,熊文灿因急于彰显招抚政绩,且收受张献忠贿赂黄金万两、碧玉二尺,最终妥协。

计六奇在《明季北略》中详细记载了张献忠行贿过程:张献忠遣可望以碧玉,长尺余者。二方,圆径寸珠二枚,贿熊文灿请降。文灿许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