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役后,朝廷鉴于流寇“分兵流窜”的战术使明军疲于奔命等特点,崇祯帝采纳给事中常自裕的建议,于崇祯九年三月正式确立“分区围剿”策略。

命令中命洪承畴专治西北,卢象升升任七省总理,专制中原和东南,总理直隶、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

卢象升的七省“总理”侧重统筹跨区域军务,职权更偏向军事指挥,统筹中原及东南战事。这一分工旨在集中兵力遏制流寇的跨省流窜。

而流寇在陕西湫头镇击杀曹文诏后,分兵流窜至河南、湖广等地。

崇祯九年正月,高迎祥部在安徽滁州遭新任七省总理卢象升所领明军主力重创,残部约两万余人经河南退入湖广。

流寇主力率残部十余万人向豫西南撤退,试图依托南阳盆地的山地屏障重整旗鼓。

卢象升亲率关宁铁骑及楚、秦明军约三万人,自滁州沿南阳古道追击。为彻底歼灭敌军,卢象升制定了“分进合击”策略。

闯贼则趁洪承畴主力被牵制在陕西之机,率部从河南再次突入陕北,试图联合当地义军恢复势力。

正月下旬,卢象升以七省总理可节制川军的权力,传檄特调川东参将杨凡北上协剿,言明其他川军不可动,只让川东营即日北上。

此时距离川东营离开汉中返回驻地休整,已经过了一年有余,杨凡无理由拒绝。

正月底,川东参将营誓师出征。

此番出征,全军五局组六个步兵司,三个千总部,步兵共计三千七百零五人。

此外炮兵队新设炮兵队官一人,副队官一人,原有的二十门四磅炮改为骑炮队,再新增四十门六磅主力步炮组,每组六名炮兵,辅兵不计,计三百六十二人。

另有预备役三百人;散兵司下辖散兵一百八十七人;军情司下辖夜不收三百六十三人;亲兵司六百人。

除此之外还有新立骑兵司,已完成全部作战训练,由虎洪烈率领,尚不整编,共计四百八十四人。

川东游击营出征总兵力计六千零一人,不含后勤辎重队。

七省总理卢象升约定的汇合地点是郧阳。根据赞画房推演计划,增援郧阳的最优行军路线依旧以水路为主、陆路为辅。

全军行进将依托长江水道与湖广官驿道,兼顾速度与补给。沿长江东下,这是湖广地区最便捷长途机动路线,从重庆出发,经涪陵、万县、夔州、夷陵,最终抵达荆州府。

再由从荆州府北上,走荆襄驿道,经荆门州,直达襄阳府。

休整后从襄阳府西北行,沿襄谷驿道至谷城县,再向西南走驿道,直达郧阳府。

当杨凡率军与卢象升汇合时,卢象升正在南阳、裕州七顶山等地围堵闯贼高迎祥,并且联合了湖广巡抚王梦尹、郧阳抚治宋祖舜,在汉江沿线布防,试图将高迎祥困死在郧阳山区。

在这之前,也就是杨凡行军而来的途中,流寇奔退至开封以南的朱仙镇,试图依托黄河渡口组织防御。

卢象升则指挥关宁铁骑发起突袭,祖宽率部趁夜突破农民军防线,明军以“三叠阵”火器、弓弩、骑兵交替推进分割敌军。农民军溃败后,向南阳方向逃窜,沿途丢弃辎重无数。

以闯营为主的数股退至南阳东北的七顶山,利用山势布防,以骑兵驻守山顶开阔地,居高临下冲击来犯明军;步兵则依托山险构筑防线,设置拒马、滚木等障碍。

七省总理卢象升麾下祖宽的关宁骑兵从南麓仰攻数次,以重箭压制山顶守军,同时以“车营”掩护步兵推进,但均损失惨重,难以寸进,麾下焦头烂额。

此时正逢杨凡率部赶到,卢象升大喜,亲自率天雄军亲兵奔出数里迎接。

眼见杨凡军容相比康宁坪之时更盛,火炮增加了三倍不说,步兵也增加了三成,更有新立的数百骑兵。

卢象升当夜召集诸部明军展开军事会议,最后商议明日击溃据七顶山而守的流寇。

次日,当杨凡的川东营大旗立在七顶山南麓后,流寇观之大乱。

紧接着,便见到川东营推出六十门炮,开始朝南坡劈头盖脸地倾泻炮弹。

熟悉的大旗,熟悉的火炮射速,七顶山流寇大溃。

卢象升又派祖宽、李重镇率部绕道北麓,突袭流寇辎重营地。其点燃篝火制造假象,流寇误以为被合围,军心大乱。

连续数波进攻被川东营击溃后,只留下遍地横尸。随着其他部明军发起总攻。

祖宽率领关宁骑兵趁流寇混乱之际突破防线,与李重镇会师山顶。高迎祥亲率“老营”试图突围,但川东营以火炮燧发铳配合骑兵冲锋,将流寇压缩至山谷。

高迎祥、李自成率千余骑从西侧突围,其精锐老营折损严重。

此战明军斩获首级数千,缴获战马两千余匹,流寇成建制大部被尽歼于七顶山。高迎祥、李自成率残部散入郧阳山区躲避官军围剿,短期内无力再战。

明军方面,七顶山战役后,南阳成为明军控制中原的枢纽。卢象升在此设立“南阳大营”,屯驻关宁铁骑与川兵,然后命令其他部明军逐一清剿山中流寇。

时间来到四月下旬。

听闻建奴皇太极在盛京举行登基大典,正式将国号由“大金”改为“大清”,改元崇德,至此清朝正式建立。

也标志着其昭告天下,其要从一个割据势力变成一个真正政权。

崇祯九年,六月,郧阳山区流寇东躲西藏,尚未被逼上绝路之时,便听闻北地传来消息:

清军皇太极命武英郡王阿济格率清军数万人,分三路破边而入。

左翼从独石口(今河北赤城县北)入塞;右翼从喜峰口(今河北迁西县境内)入塞;中路经居庸关北路迂回。明巡关御史王肇坤率军拒战,兵败阵亡,明军退保昌平。

收到清军入塞消息时,卢象升正位于河南南阳至湖广郧阳一带,还在督军进山搜剿高迎祥残部,处于全歼流寇的关键阶段。

------------

注释1:

根据《明史·卢象升传》记载,崇祯九年卢象升被正式任命为总理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山西、陕西军务(简称“七省总理”),赐尚方宝剑,专责东南剿匪。其职权范围覆盖中原至湖广的跨区域军事指挥,与洪承畴的西北剿匪形成战略分工。

其总理职责专管军务,直接对兵部负责,如《明季北略》所言:“总理之设,专为节制诸镇,协剿流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