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奇瑜目光扫视堂下众将,这里有些人自他上任五省总督时便已跟随左右了,但也有些是初次谋面的生面孔。

许多将领面带风尘,显然是从车厢峡堵截防线匆匆赶来入会。

他话锋一转,不再赘言,直接部署围剿方略:“车厢峡南口与县河谷北口乃重中之重,扼守南北口之营伍,务必坚如磐石!卢抚治麾下督协南口,本督坐镇县河铺督北口,一北一南,卡死流寇,聚而歼之!”

“待贼寇困兽犹斗,冲击谷口时,再予以雷霆一击!其余各部,依山设伏,备足滚木礌石、火器弓弩,只待贼寇自乱阵脚,或试图攀援,便弓弩齐发,不留活口!”

陈奇瑜话音杀气腾腾。众将领命,诺声震天。

五省总督发言完毕,郧阳抚治卢象升挺直腰背,接过话头又补充道:“贼寇已入死地,粮草断绝,军心惶惶。此乃天赐灭寇良机,当趁其疲敝,四面合围,步步紧逼,施以雷霆万钧之势,务求全歼渠魁,荡平余孽!除恶务尽,方能根绝后患,不负圣恩,以安社稷!”

话落,群将称诺。

陈奇瑜的手指在桌面停止了敲击。他端起手边的茶盏,轻轻撇了撇浮沫,动作从容,眼神却掠过舆图上那代表围困大军的密集标记,最终落在代表流寇的、被挤压在狭长峡谷中的那团刺目的红点上。

他沉吟片刻,才缓缓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考量:“卢抚治所言,自是正理。贼寇罪不容诛,自当严惩。然……”

他话锋一转,目光深邃,“峡中困兽,尚有数万之众。若其自知无幸,难逃一死,自然也要与我等舍命相搏,我军纵然能胜,也必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况乎,峡内地形逼仄,大军难以完全展开,强攻之下,徒增我士卒伤亡。彼等虽为流寇,其中亦多胁从饥民,受裹挟而从贼者,未必尽皆冥顽不灵。

若能……恩威并施,剿抚并用,令其渠首枭首,余众必感念天恩,解甲归田,既可速平此乱,又可保全我官兵精锐,岂非上善之策?”

“剿抚并用”四字一出,卢象升的眉头不易察觉地微微一蹙。

其实卢象升与陈奇瑜关于是全力剿灭还是剿抚并用,已争论多次,目前也始终未有定论。此次卢象升刚表态要荡平余孽,陈奇瑜果然再次旧事重提。

卢象升放在膝上的手微微握紧。他深知陈奇瑜倾向于招抚,是认为此举可最快平息事态,减少消耗,迅速弭平寇患。

然在卢象升看来,流寇反复无常,降而复叛如同家常便饭,招抚无异于饮鸩止渴,徒耗钱粮,终成大患。

车厢峡乃天赐给朝廷的灭寇良机,岂能再蹈覆辙?

他正欲开口反驳,陈奇瑜却已抬手,仿佛要压下可能的分歧,语气依旧平和却不乏决断:“具体方略,容后再议。今日当务之急,是按方才部署,各部严密封锁峡谷,不得使一贼漏网。”

见陈奇瑜不欲在两军刚刚会师之际当众与己争论,显然打算稍后私下商议,卢象升也只得暂且作罢。

谈及具体部署,见陈奇瑜略有停顿,作为战役副手的卢象升便清了清嗓子,目光如电,扫向堂下一员将领。

那人本站在虎大威与李重镇之间,此时并不起眼,正是川东游击营游击将军杨凡。

“陈总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自是不消多说。”

卢象升声音洪亮,先是肯定了主帅的谋划,“然则,此役能将贼众驱入死地,前战之功,不可不察!康宁坪一战,贼凭险筑垒,鹿砦林立,我军攻势一度受阻。若非川东游击杨凡,身先士卒,亲冒矢石,率本部死士拼死仰攻、破砦门,以雷霆之势捣毁贼巢山防……”

他顿了顿,目光炯炯地看向杨凡:“康宁坪破砦,实乃此役首功!本抚已记下,定当奏明圣上,为你请功!”

堂内目光瞬间聚焦于杨凡身上。

李重镇、祖宽等人面色复杂,虎大威则咧嘴而笑。

其余陈奇瑜带来的将领皆在打量杨凡,观察打量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将领,何以值得向来不轻易夸人的卢象升如此赞誉。

这位年轻的游击将军脸上并无骄矜之色,只是抱拳躬身,声音沉稳:“末将分内之事,不敢言功。赖督师、抚治调度有方,赖将士用命,亦靠友军协同助力,非末将一人之能。”

瞧见杨凡如此说,陈奇瑜目光闪动。

在石泉坝突袭战之前,他调遣这川东游击营归卢象升节制,本只是顺手扔了一支兵过去,对这支川兵的战斗力并未寄予厚望,却不料其战力如此强悍。

康宁坪一战,他虽未与杨凡所部同在一线,未亲眼观其破阵,但他一直在西坡督促麾下各部明军佯攻,深知康宁坪流寇山防之坚固,实在难攻。

更何况南坡山防最为密集,最有实力的闯营也是在南坡负隅顽抗,其难度可想而知,遑论要攻上山去,破敌营寨。

故虽康宁坪战后他即刻挥师追击流寇,但对南坡战事亦派人详细查探,此时已知南坡之功,榆林兵虎大威虽有力战,但真正出类拔萃、奠定胜局的,还是这支陌生川兵。

陈奇瑜身为五省总督,乃当今剿寇权力第一人。然卢象升此人文武皆可、能征善战,其风头声望却不亚于己,更是也能直奏圣上。

听闻因近来一连串胜利,卢象升与圣上沟通颇为频繁。

思量片刻后,陈奇瑜的目光也落在杨凡身上,脸上露出一丝程式化的赞许笑容,微微颔首:“卢抚治所言极是。杨游击忠勇,破贼有功,本督亦当一并具本上奏。望诸将皆效杨游击之勇,毕全功于此役!”

--------------

注释1:

据《明史·陈奇瑜传》记载车厢峡:“峡四山巉立,中亘四十里,易入难出”。

现代学者考证其具体形态为“长约20公里,宽不过数丈,两面奇峰突兀,怪石嶙峋”。

这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使得明军只需封锁出入口即可形成围困,如明末文献所述:“山口累石塞,路绝,流寇无所得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