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渡舟之主 > 第63章 龙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星见与赵无眠并肩而行,踏过青山绿水,看尽人间烟火。他们时而隐匿于市井,听贩夫走卒闲聊朝堂趣闻;时而现身于名山大川,感受天地灵秀。这一日,二人正行至黔地山林,周遭荒僻,人烟罕至。

忽然,赵无眠背后那看似古朴无华的原初剑匣,其中一格微微震动,发出一阵清越却不激昂的嗡鸣。不同于其他杀伐之剑的凛冽,这嗡鸣声中正平和,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厚重与智慧之感,仿佛无数先贤在低语诵念。

赵无眠脚步一顿,眸中闪过一丝讶异。

“怎么了?”星见立刻察觉他的异样,也感受到了那奇特的剑鸣。

“是‘春秋砚’。”赵无眠道。他心念微动,剑匣中,一柄形制奇特的剑缓缓虚浮而出半截剑身。那剑身并非光滑如镜,反而呈现出一种温润如玉、又似古朴砚台般的质感,其上仿佛天然生有玄奥的纹理,如同书就的锦绣文章,散发着浓郁的浩然文气与历史沧桑感。此剑正是承袭自儒天传承、以儒道为基的神剑——春秋砚。

此刻,春秋砚剑身微颤,剑尖指向西南方向,那股中正平和的感应愈发清晰。

“它似有所感,在指引方向。”赵无眠看向那荒僻的山林深处,“这个方向……气息倒是有些意思,沉郁中蕴藏着一点即将破壳的光明。”

星见好奇地看向那方向,只觉得那里似乎有一种奇异的精神力量在凝聚、挣扎、孕育着什么。

二人循着春秋砚的指引,身形飘忽,很快便深入山林,来到一处更为偏僻、名为龙场的驿站之地。此地条件艰苦,瘴疠横行,然而在驿站附近一个简陋潮湿的石洞中,他们感受到了一股极其强烈的精神波动。

那并非灵力的澎湃,而是一种纯粹的心念之力,在极致的困顿、孤独与对“道”的苦苦求索中,进行着惊人的蜕变与升华!

洞中,一位贬谪于此的官员模样之人,正历经着旁人无法想象的内心煎熬与思索。他格物致知,却不得其法;追寻圣贤之道,却仿佛隔着一层迷雾。外界环境的艰苦,仕途的挫折,都化为了他锤炼心性的磨刀石。

赵无眠与星见隐去身形,立于洞外一株古树之巅,静静感知着这一切。春秋砚悬浮在赵无眠身侧,嗡鸣声已变得极其轻微,仿佛生怕惊扰了洞中人的悟道,但其上的文华之光却愈发流转不息。

星见屏息凝神,她能感觉到,洞中那人的精神世界仿佛一个巨大的漩涡,正在将所有的痛苦、迷茫、知识、感悟疯狂地压缩、提炼!

终于,在一个万籁俱寂的深夜。

洞中之人仿佛挣脱了无形的枷锁,一股明澈浩大、足以照亮千古的精神光辉自其体内勃发而出!他猛然抬头,眼中再无迷茫困顿,唯有洞悉本质的清明与坚定!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知行合一!”

“致良知!”

无声的心念巨浪席卷而出,并非力量上的冲击,却仿佛一道劈开混沌的闪电,照亮了心学的道路!

王阳明,于此龙场陋室,一朝悟道,立地成圣!

这股纯粹而强大的心念之力,引动了天地间某种冥冥的法则共鸣,也深深刺激了赵无眠身侧的春秋砚!

锵——!

春秋砚发出一声前所未有的清越长鸣,不再是感应,而是无比的欢欣与共鸣!浩瀚的儒道文气与那新生的、充满活力的“心学”意念交织在一起!

赵无眠闭目而立,周身气息与春秋砚完全同步。他并非儒道修行者,但他境界高远,通晓万法,此刻感同身受,王阳明那“心即理”、“知行合一”的悟道过程,如同最璀璨的火花,点燃了他对于“道”与“术”、“意”与“剑”关系的全新理解。

他脑海中,无数关于儒道的经典奥义、过往记录的百家技艺、乃至自身“弑神之刻”的杀戮意境,开始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碰撞、融合、重组!

忽然,他睁开眼,眸中仿佛有无数文字生灭,有剑光流转,最终化为一片清澈平静。

他并未取出春秋砚,而是并指如剑,白衣在夜风中微微飘动。

他开始舞动。

动作起初舒缓,如学子晨读,一笔一划,勾勒文章道理;继而变得流畅,如君子行仪,周旋中矩,不失风范;随后剑势渐快,意念奔涌,如百家争鸣,思想碰撞,迸发火花!

他的剑指之间,并无凌厉剑气逸散伤物,却有一种无形的“理”在流转。时而厚重如史书,承载千秋;时而锋锐如谏言,直指本心;时而变化如易理,生生不息;时而刚直如浩然气,沛然莫御!

他将王阳明那“心外无物”、“知行合一”的意念精髓,融入其中。心之所至,剑之所指!意动,剑动!再无滞碍!那并非简单的儒道剑法,而是融汇了心学精髓、以自身意志驾驭万法的剑道诠释!

月光如水,洒落在龙场这僻静之地。白衣少年于月下翩然舞剑,身姿潇洒,意态从容,不似杀戮,更似一场与天地、与先贤、与内心对话的盛大仪式。

星见见此。她悄然取出了一张古琴,纤指轻拨,琴音淙淙而出,并非激昂战曲,而是空灵清越之音,如松涛,如流水,如清风拂过书页,完美地应和着赵无眠的剑势。

剑舞灵动,琴音相伴。

剑势诠释着刚健进取、直指本心的精神,琴音则流淌着中和雅正、涵养心性的韵味。

二者相得益彰,在这龙场月下,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不知过了多久,赵无眠剑势缓缓收歇,最后一指点出,仿佛为这场悟道与创法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点。周身那澎湃的意念与文气渐渐内敛,恢复平静。

春秋砚也安静下来,温顺地回归剑匣,但其上的光华似乎更加莹润内蕴。

星见琴音亦止,余韵袅袅。

赵无眠负手而立,望向那依旧沉浸在悟道余韵中的石洞,轻声道:“心学……知行合一,致良知……于剑道一途,亦可理解为‘意至剑至’,‘剑心通明’。”

他方才所创,并非一套固定的剑招,而是一种以心念驾驭、融汇儒道精神尤其是心学精髓的剑法总纲。可命名为——《心儒剑纲》。

星见走上前,眼中异彩连连:“这剑法……很特别。不重杀伐,却直指本心,似乎更能调动修行者自身的精神力量。”

赵无眠微微颔首:“儒道精髓,本就不全在杀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核心,皆在一个‘心’字与‘行’字。此剑纲,算是意外之得。”

两人相视一笑,不再打扰洞中那位新晋的心学圣人,身影悄然融入月色,离开了龙场。

唯有那皎洁的月光,依旧洒在王阳明悟道的石洞之外,仿佛记录着方才那场无人得见、却精彩绝伦的月下剑舞与琴音相伴。而赵无眠的原初剑匣中,又多了一份独特的、蕴含着心学智慧的剑道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