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穆青山将军的问题,如同出膛的炮弹,带着呼啸的风声和毁灭性的力量,狠狠砸向张飞。

“告诉我,这东西,你是怎么造出来的?”

没有迂回,没有铺垫,直接切入最核心、最敏感、也最无法回避的关键!

巨大的压力随着这句话,如同实质的山岳,轰然压落在张飞的肩头。

空气仿佛在这一刻被彻底抽空,修理站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连那两台RcS测试仪刺耳的警报声,似乎都变得遥远而模糊。

所有人的目光,如同聚光灯般,死死聚焦在张飞脸上。

安国邦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知道这个问题无法回避,也深知回答的难度和风险。

技术军官们屏住呼吸,他们同样渴望知道答案,这颠覆了他们毕生所学和认知的技术,究竟从何而来?

雷动虽然沉浸在即将飞行的兴奋中,但也下意识地竖起了耳朵。

站在张飞面前的,不是普通的上级,而是穆青山!一位以眼光毒辣、作风强硬、且对技术有着极深理解和要求的军方巨头!

在他面前,任何敷衍、任何谎言,都可能被瞬间识破,后果不堪设想。

张飞能感觉到自己后背的肌肉瞬间绷紧,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跳动了一下。

他知道,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

解释不清技术来源,之前所有的努力和展示,都可能瞬间化为泡影,甚至引来更严重的后果。

系统是他最大的秘密,绝不可能暴露。

那么,只剩下一条路——继续并深化那个他早已准备好的、“荒诞”却又能与眼前奇迹勉强自洽的“忽悠”。

他深吸了一口气,这口气吸得很深,仿佛要将周围凝滞的空气都吸入肺中,借此平复那瞬间加速的心跳,以及喉咙因为紧张而产生的干涩感。

当他缓缓将这口气吐出时,脸上那原本的平静,开始被一种努力做出的、混合着真诚、学术狂热以及一丝因为不被理解而产生的委屈的复杂表情所取代。

他微微挺直了些腰杆,不是对抗,而是一种试图清晰表达的姿态。

他迎向穆青山那仿佛能穿透一切伪装的锐利目光,眼神努力保持着“清澈”和“坦然”,甚至还刻意让脸颊的肌肉微微抽动了一下,显得有些激动。

“首长,”他的声音响起,带着一丝刻意控制的、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的语调,但总体上还算平稳,“如果我说……”

他在这里故意停顿了一下,仿佛在斟酌词句,又像是在鼓起勇气。

“……这架‘应龙’的灵感,主要来源于《山海经》、《墨子》这些古代文献,还有家传的一些残破笔记,我进行了一些……嗯,可以说是逆向工程式的解读和大胆实验,您……信吗?”

他说完,目光紧紧看着穆青山,脸上那表情,活脱脱就是一个痴迷于某项研究、不被世俗理解、却坚信自己道路的“民间科学家”模样。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就连门外隐约传来的士兵脚步声和直升机旋翼声,似乎都在这一刻消失了。

安国邦的嘴巴微微张开,脸上的表情凝固,仿佛听到了世界上最荒谬的笑话。

《山海经》?《墨子》?家传笔记?逆向工程?!

这都什么跟什么?!

那可是记载着神话异兽和古代哲学思想的古籍!跟这架充满未来科技感的战机有半毛钱关系吗?!

他感觉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用了,一股荒谬绝伦的感觉油然而生。

他甚至下意识地想伸手去摸摸张飞的额头,看看他是不是因为连续工作而烧糊涂了。

那些技术军官们,更是集体陷入了呆滞。

他们预想了无数种可能——境外技术泄露?某个秘密实验室的成果?甚至是……无法解释的超自然力量?

但他们唯独没想到,会听到这样一个如同天方夜谭般的解释!

几个年轻些的技术军官忍不住低低地惊呼出声,虽然立刻意识到失态而捂住了嘴,但眼中的难以置信和“你在开玩笑吗”的神色却无法掩饰。

雷动也是愣了一下,随即眼神变得更加古怪,他看着张飞,又看看“应龙”,脑子里试图将喷火的应龙、能飞的木鸢,和眼前这架战机联系起来,却发现完全是两个维度的东西。

穆青山将军脸上的肌肉,微不可查地抽搐了一下。

他那双锐利如鹰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张飞,试图从他那张写满“真诚”和“学术狂热”的脸上,找出哪怕一丝一毫的心虚、闪烁或者戏谑。

但是没有。

张飞的眼神,除了那刻意表现出来的激动和一丝委屈,竟然……真的很“坦然”?

仿佛他说的,就是他所坚信的,就是他实践的道路!

穆青山的眉头,缓缓地皱了起来,形成了一个深刻的“川”字。

他没有立刻反驳,也没有斥责。

到了他这个位置,见识过太多无法用常理解释的事情,也深知这个世界远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更重要的是——眼前这架“应龙”,是实实在在的!它所展现出的动力、隐身、变形能力,是任何现有科学理论都难以完美解释的!

在无法解释的奇迹面前,任何看似荒谬的解释,似乎都多了那么一丝……值得探究的可能性?

难道……古老的中华文明,真的隐藏着现代科学尚未触及的、另一种形态的科技树?只是被当成了神话和传说?

这个念头如同鬼火般,在穆青山的心头一闪而过,连他自己都觉得有些荒诞。

但他没有表态。

质疑?肯定?都不合适。

他只是沉默着,用那沉重如山的目光,继续施加着无形的压力,仿佛在等待张飞拿出更多的“证据”,或者自己露出破绽。

张飞见穆青山没有立刻驳斥,心中稍稍定了一些。

他知道,光靠空口白话是不够的,必须趁热打铁,将这套说辞“夯实”。

他脸上那种“学术狂热”的表情更加明显,甚至向前微微迈了一小步,伸出手指,指向静静停放的“应龙”,开始了他精心准备(或者说即兴发挥)的“技术”阐述。

“首长您看!”他的语气带着一种发现真理般的兴奋,“《山海经·大荒北经》有载:‘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他居然真的开始引经据典!

“这里面描述的‘应龙’,能飞天,能控水,能引发天象变化!这难道不正是一种对强大能量操控和气象干预能力的隐晦记载吗?”

他目光灼灼,不等众人反应,又指向“应龙”那流畅的机身线条。

“还有!《墨子》一书,尤其是《备城门》等篇,记载了大量精巧的机关器械!鲁班能造木鸢,三日不下!这难道不是对早期飞行器和高超传动结构的探索吗?”

“我祖上也曾有人痴迷此道,留下些只言片语和残缺图谱,提及‘聚天地之精,凝而不散,可为无穷之力’、‘形随意动,气与神合’之类的理念……”

他开始将系统提供的部分技术原理,用这种极其牵强附会、玄之又玄的方式,强行与古籍记载和“家传理念”挂钩。

什么“聚变能量核心”成了“凝聚天地之精”。

什么“自适应变形结构”成了“形随意动”。

什么“全频谱隐身涂层”成了“气与神合,隐于天地”。

他侃侃而谈,越说越“投入”,脸上泛着红光,仿佛真的是一位破解了古人智慧密码的先行者。

安国邦和那些技术军官们听得目瞪口呆,面面相觑。

这些话,每一个字他们都认识,但组合在一起,却让他们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侮辱?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用神话传说和哲学思辨来解释尖端工程技术?!这比民科还要民科!

然而,看着张飞那“真挚”而“狂热”的眼神,听着他口中那些虽然荒谬、却又能与“应龙”部分特性隐隐对应的“解读”,再看看那架实实在在、颠覆认知的战机……

一种极其诡异的矛盾感和荒诞感,弥漫在每个人心头。

理智告诉他们,这绝无可能!

但现实却又赤裸裸地摆在眼前!

穆青山依旧沉默着,他脸上的表情高深莫测。

他锐利的目光在张飞和“应龙”之间来回扫视。

他在权衡,在判断。

最终,他既没有表示相信,也没有表示不信。

他只是缓缓地抬起手,打断了张飞还在继续的、关于“上古黑科技”的“阐述”。

他的目光扫过旁边那些脸色古怪、欲言又止的技术军官,沉声下令,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彻底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