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龙巢基地的清晨在薄雾中缓缓苏醒。张飞难得地没有一头扎进实验室,而是站在自己那间小厨房里,面对着一堆食材和摊开的《上古膳食营养均衡指南》发愁。

这本所谓的自然是系统的杰作,里面记载的食谱看似玄奥,实则蕴含着最优化的营养配比。可惜,再科学的理论到了实际操作环节,都会面临现实的考验。

先取三两人参,辅以五钱灵芝......张飞念着食谱上的说明,眉头越皱越紧,这计量单位也太古老了。

他尝试着用实验室的电子秤进行换算,却发现更大的问题在后面。

文武火交替炖煮三个时辰......他看着现代化的电磁炉,陷入了沉思。所谓的文武火,大概就是调节功率大小?但具体要怎么交替?

更麻烦的是,食谱上还要求以玉釜盛之,引地脉之气。张飞盯着这句话看了半天,最后决定用普通的炖锅代替,至于地脉之气,他理解为保持恒温。

安国邦这时正好来送文件,看到张飞系着围裙、对着食材发呆的样子,差点惊掉下巴。

张、张总工?您这是......?

准备早餐。张飞头也不抬,正在研究如何把干鲍鱼泡发。按照这本古籍上的配方,应该能做出营养最均衡的膳食。

安国邦凑过去看了一眼那本泛黄的古籍,嘴角抽搐:这......这上面的食材,有些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吧?

用相近的代替就行。张飞不以为意,开始处理一条活鱼。这是他特意让后勤部门准备的,据说是为了获取最新鲜的蛋白质。

半小时后,厨房里已经一片狼藉。案板上散落着各种食材的残骸,地上溅满了水渍,空气中弥漫着奇怪的气味。

张飞看着锅里那团颜色诡异、正在冒泡的不明物质,陷入了深深的困惑。

按照理论计算,这些食材的组合应该能产生最佳的氨基酸配比,为什么实际效果差这么多?

他尝试着用实验室的那套分析方法来解决问题:是不是温度控制不够精确?或者是反应时间不足?

就在这时,顾倾城循着奇怪的气味找了过来。当她看到厨房里的景象时,一向冷静的脸上也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张顾问,您这是在......做实验?

做早餐。张飞认真地纠正,但是效果不理想。

他指着锅里那团物质:根据热力学定律,这些食材在特定温度下应该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诱人的香气和金黄色泽。但是你看......

顾倾城看着那团黑乎乎的东西,明智地保持了沉默。

这时,苏晚晴和林沐瑶也闻讯赶来。三位女性站在厨房门口,看着里面的惨状,表情各异。

苏晚晴第一个忍不住笑出声:张顾问,您这是在研发新型武器吗?

林沐瑶则是一脸好奇:这是什么新型材料的合成实验吗?

只有顾倾城还算克制,但微微抽动的嘴角暴露了她的真实想法。

张飞看着三位女性的反应,难得地露出了挫败的表情:我只是想做个早餐。

他指着那本《上古膳食营养均衡指南》:这上面的理论很完美,但是实际操作起来......

苏晚晴凑过去看了一眼,笑得更大声了:张顾问,烹饪不是做实验,不能完全按照理论来的。

林沐瑶则是指着锅里的不明物质:这个反应过程明显失控了,温度可能太高,导致蛋白质变性过度。

顾倾城叹了口气:张顾问,要不还是去食堂吧?

张飞却固执地摇头:理论上应该可行的。

他尝试着对烹饪过程进行系统性分析:问题可能出在几个环节:一是食材预处理不足,二是温度控制不精确,三是反应时间把握不准......

三位女性面面相觑,都被他这种用科研思维来解决烹饪问题的做法逗乐了。

最后,在众人的劝说下,张飞终于放弃了自制早餐的想法,跟着她们来到了基地食堂。

食堂大师傅看到张飞,立刻热情地迎了上来:张总工,今天想吃什么?特意给您留了最新鲜的食材!

张飞看着琳琅满目的早餐,突然问道:师傅,您知道文武火交替炖煮具体要怎么操作吗?

大师傅被问得一愣:这个......大概就是先大火煮沸,再转小火慢炖吧?

张飞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问了几个关于火候控制的问题,把大师傅都问得冒汗了。

最后,在三位女性忍俊不禁的目光中,张飞点了一份最普通的豆浆油条。

吃饭时,他还在思考那个问题:理论上,如果能够精确控制每一个烹饪参数,应该能做出最完美的食物......

苏晚晴笑着打断他:张顾问,有些事情不是光靠理论就能解决的。就像采访,虽然有采访提纲,但临场发挥也很重要。

林沐瑶点头附和:实验方案再完美,实际操作中也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

顾倾城虽然没说话,但眼神中也流露出赞同。

张飞若有所思地吃着油条,突然说:看来确实有系统搞不定的事。

这句话让三位女性都愣住了。她们还是第一次听到张飞承认有做不到的事情。

早餐后,张飞回到实验室,但并没有立即开始工作,而是对着那本《上古膳食营养均衡指南》沉思了很久。

最后,他把古籍收了起来,自言自语道:也许有些领域,确实需要经验的积累。

这个认知对他来说颇为新奇。在科研领域,他向来相信只要理论正确、方法得当,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但烹饪这件事让他意识到,世界上确实存在无法完全用理论概括的领域。

下午,张飞在测试新型散热材料时,突然对旁边的林沐瑶说:你说得对,实验确实需要考虑到实际操作中的各种变数。

林沐瑶惊讶地看着他,没想到他会突然提起早上的事。

晚餐时,张飞再次来到食堂,这次他没有问任何理论问题,而是安静地吃着大师傅特意为他准备的营养餐。

顾倾城注意到这个变化,轻声问:不想着自己做饭了?

张飞摇摇头: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比较好。

这句话让三位女性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们发现,这个总是在科技领域无所不能的天才,终于在某些方面表现得像个普通人了。

然而,张飞的下一句话又让她们哭笑不得:不过我已经设计了一套智能烹饪系统,理论上可以完美复现任何菜系。等样品做出来,可以请你们试吃。

苏晚晴扶额:张顾问,您这是要把烹饪也变成科研项目啊?

林沐瑶却来了兴趣:能介绍一下这套系统的原理吗?

顾倾城看着又开始讨论技术问题的三人,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一天,龙巢基地的人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张飞。不再是那个总是沉浸在科研世界里的天才,而是一个会在生活中碰壁、会承认自己不足的普通人。

虽然这个普通人依然会用科研思维来解决生活问题,但至少,他学会了在某些领域适可而止。

晚上,张飞在实验室日志上写道:今日认识到,理论完美性与实际操作可行性之间存在差异。这在烹饪领域表现为火候控制的经验性,在工程领域则表现为......

写着写着,他又开始用公式描述烹饪过程了。

看来,某些本质的东西,还是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