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飞在实验室的地板上摊开一大卷图纸,各种颜色的记号笔散落一地。他盘腿坐在中央,像个孩子摆弄新玩具般兴奋。这是系统刚刚解锁的完整科技树界面,以全息投影的形式呈现在他眼前。

好家伙,这么多分支......他喃喃自语,手指在空中虚点着。

能源、材料、信息、生物......每个主干都延伸出无数细小的枝桠,有些亮着微光,大部分还处于灰暗状态。张飞注意到,相关的技术只是能源和材料分支上几个小小的光点。

所以我现在连入门都算不上?他对着空气发问。

【当前解锁进度:0.03%】

系统的提示冷冰冰地出现在视野上方。

张飞吹了个口哨:这要全部解锁得等到猴年马月。

他好奇地点开一个灰色的曲率驱动图标,立即弹出一长串前置技术要求:量子场论精通、时空几何学、负能量生成技术......

得,这个暂时没戏。他又点开旁边亮着的量子通讯分支。

这次顺利多了。虽然也有很多灰色图标,但基础理论部分已经解锁,还附带了几张设计草图。

这个有意思。张飞摸着下巴,比现在用的加密通讯强多了。

安国邦推门进来时,看到的就是这幅景象:张飞对着一片虚空比划划,嘴里还念念有词。

小张,你没事吧?安国邦担心地问。

来得正好!张飞兴奋地跳起来,我要申请研究量子通讯技术。

安国邦愣在原地:量子通讯?这跟我们现在的项目有关系吗?

当然有!张飞理直气壮,应龙现在的通讯系统太落后了,每次都要中转卫星,延迟太高。

他随手在纸上画了个简图:如果用量子纠缠原理,可以实现实时无延迟通讯,而且绝对保密。

安国邦看着那个鬼画符般的草图,头疼地说:这个需要专家论证......

论证什么?张飞不满地说,原理都很清楚了,就差动手做。

他继续在科技树上浏览,突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高阶技术的描述,都能在古籍中找到对应。

比如生物组织再生旁边的注释,跟《黄帝内经》里的某些理论异曲同工;反重力系统的原理,居然跟《山海经》中不周山的记载有几分相似。

难道古人真知道这些?他陷入沉思。

【科技发展具有共通性】

系统难得地给出解释。

张飞恍然大悟:所以不是古籍预言了科技,而是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走向相似的路径?

这个发现让他兴奋不已。如果真是这样,那些古籍中看似荒诞的记载,可能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只是用当时的语言无法准确描述。

安主任!他猛地转身,我要更多古籍,越多越好!

安国邦被他的热情吓了一跳:你要那些做什么?

找灵感!张飞眼睛发亮,我现在怀疑,老祖宗早就把答案都写好了,只是我们一直没看懂。

于是,龙巢基地的图书馆迎来了一场大采购。《道藏》《周易参同契》《天工开物》......各种冷门典籍被源源不断地送来。

张飞如饥似渴地翻阅着,不时发出惊叹:

原来如此!这个炼精化气的描述,跟能量转换原理好像!

看这里,缩地成寸,这不就是空间折叠的雏形吗?

最让他震惊的是,在一本明代兵书里,居然找到了跟变形机构类似的机械设计图,虽然粗糙,但原理相通。

这作者该不会是穿越的吧?他半开玩笑地说。

随着研究的深入,张飞发现科技树的解锁条件也很有趣。除了完成系统任务,阅读相关古籍也能推进解锁进度。

比如在精读《梦溪笔谈》后,材料学分支亮起了几个新图标;研究《鲁班书》则解锁了几个机械设计。

所以系统是在引导我重新发现这些失传的技术?他若有所思。

这个发现让他的工作方式彻底改变。现在他每天都要花时间研读古籍,然后在实验室验证那些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张顾问最近怎么了?一个新来的研究员好奇地问,整天抱着古书看。

江卫华院士叹了口气:别问,问就是古籍研究。反正他看得懂,我们看不懂。

确实,在其他人眼中,张飞的行为越来越难以理解。他会在实验室里摆弄八卦盘,然后用得出的数据去调整设备参数;或者对着星象图研究了一晚上,第二天就提出了全新的导航算法。

更神奇的是,这些看似荒唐的做法,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张顾问,一个年轻研究员鼓起勇气问,您是怎么想到用《河图洛书》的数列来优化算法的?

张飞头也不抬:因为它们本来就是最完美的数学模型啊,古人早就总结好了。

研究员似懂非懂地点头,决定今晚就去图书馆借相关书籍。

随着解锁的科技越来越多,张飞开始注意到一个规律:越是高阶的技术,在古籍中的对应描述就越隐晦,往往需要结合多本书籍才能理解。

比如要完全理解曲率驱动,就需要同时参考《周易》的时空观、《庄子》的宇宙论,以及若干道家典籍中关于逍遥游的记载。

这简直是在解谜啊。他兴奋地对安国邦说。

安国邦看着桌上摊开的十几本古书,无奈地说:你确定这些不是封建迷信?

科学技术和玄学只有一线之隔。张飞神秘兮兮地说,比如量子力学,在普通人看来跟魔法没什么区别。

他点开科技树上一个新解锁的图标:看这个环境能量采集系统,原理就跟风水学很相似。

安国邦决定放弃理解。反正张飞能用这些造出实实在在的东西,过程什么的就不重要了。

这天晚上,张飞在科技树上有了重大发现。在信息科技分支的最深处,有一个特别的图标比其他都要明亮。

【文明传承系统】

图标下面只有简短的介绍:保存和传递文明火种。

张飞尝试点开,却弹出一个提示:

【解锁条件不足:需要掌握三大基础科技树】

三大基础科技树?他好奇地查看,发现指的是能源、材料和信息科技。

目前能源和材料都已经点亮大半,只有信息科技还处于起步阶段。

看来得加把劲了。他自言自语。

这个发现让他对科技树有了新的认识。这不仅仅是个技术清单,更像是一个完整的文明发展指南。

系统,他忍不住问,你到底是什么来头?

【权限不足】

冰冷的提示再次出现。

张飞也不气馁,继续他的研究。现在他养成了新习惯:每天早上先研读古籍,下午进行实验验证,晚上则整理心得。

张顾问的生活真规律。山鹰对安国邦说。

是啊,安国邦看着监控画面里埋头苦读的张飞,就是内容太不规律了。

此时的张飞,正对着一本唐代星经发呆。书中的某些记载,跟他设计的星际导航系统惊人地相似。

难道古人真观测过这些?他陷入沉思。

随着研究的深入,他越来越感觉到,这些古籍中蕴含的智慧,可能远超现代人的想象。很多他们以为是自己独创的技术,其实先人早就探索过类似的方向。

我们不是在创新,他在工作日志中写道,我们只是在重新发现。

这个认知既让他感到谦卑,又让他充满动力。如果祖先们能在有限的条件下探索出这些真理,那拥有现代科技的他,更应该把这些智慧发扬光大。

下一个目标,他对着科技树发誓,一定要点亮那个文明传承系统

窗外,朝阳初升,新的一天开始了。而张飞知道,他正在走上的,是一条连接古今的非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