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明朝女官沈清漪 > 第96章 雏鹰初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边城互市的喧嚣与秩序,如同北疆强劲的脉搏,预示着经济的稳固与繁荣。然而,朱宸瑄的目光,从未仅仅停留在商路的绵延与府库的充盈之上。他深知,一切的繁荣与安定,最终都需要一支绝对忠诚、且能征善战的军队来扞卫。随着北疆基业的日渐雄厚,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军中将领,尤其是高层,仍多以跟随他起家的老将为主。这些老将固然忠诚可靠,经验丰富,但部分人思想渐趋保守,且因军屯改革等事,与王府并非全然一心。更重要的是,北疆的未来,需要更能理解并执行他“胡汉融合、长治久安”战略的新生力量。培养下一代军事骨干,已刻不容缓。

这一日,朱宸瑄在王府演武场的高台上,负手而立。台下,年轻的军士们喊杀震天,正在进行日常操练,刀光映着日头,闪烁着青春的锐气。他的目光在人群中缓缓扫过,最终停留在两个格外突出的年轻人身上。

一个是韩振云。他如今已褪去了几分最初的青涩,身形愈发挺拔,眉宇间既有武将的英气,又不失文士的沉静。在之前的军屯改革、雪灾救援乃至边境维稳中,他都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沉稳、干练与忠诚,不仅能准确执行命令,更能理解命令背后的深意,时常能提出颇具建设性的意见。朱宸瑄视其如子侄,早已将其作为核心培养。

而另一个,则是“苍狼”巴特尔的幼子,名为阿尔斯楞(蒙古语,意为“狮子”)。年方十八,却已长得如同小牛犊般壮硕,继承了其父的勇武与豪迈,能在马背上开硬弓,舞动沉重的弯刀如同无物。更重要的是,巴特尔为了巩固与镇北王府的盟约,表达自己的诚意,特意将这个最喜爱的儿子送到朱宸瑄身边,名义上是作为伴当,实则是为质,也是学习。阿尔斯楞身上既有草原勇士的纯粹与悍勇,又因在王府生活数年,对汉文化并不陌生,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话。

看着这两个年轻人,一个代表着他一手提拔的汉人俊杰,一个代表着归附蒙古部落的下一代领袖,朱宸瑄心中一个计划逐渐清晰。他要打造的,不是一支纯粹的汉军,也不是依靠某个部落的盟军,而是一支真正融合了北疆各族精华,唯镇北王府马首是瞻的新军。而融合,需要从最基层,从年轻人开始。

当晚,朱宸瑄召韩振云与阿尔斯楞至书房。

二人行礼后,肃立一旁。韩振云沉稳冷静,阿尔斯楞则带着草原人特有的好奇与直率,偷偷打量着书房内琳琅满目的书籍与舆图。

“振云,阿尔斯楞,”朱宸瑄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你二人可知,本王为何单独召见你们?”

韩振云躬身道:“末将不知,请王爷示下。”

阿尔斯楞则挺起胸膛,朗声道:“王爷但有所命,阿尔斯楞万死不辞!”

朱宸瑄微微一笑:“并非要你们去死。而是要给你们一个机会,去活出北疆武将应有的样子。”他走到巨大的北疆舆图前,指向西南方向一片山峦起伏的区域,“此地,黑风岭。近来有一股马匪流窜至此,啸聚山林,约有三四百人,颇为悍勇。他们劫掠商队,骚扰边村,手段残忍,已成疥癣之疾。”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二人:“本王命你二人,各率本部精锐一百人,组成联合剿匪队,由振云暂为主将,阿尔斯楞为副,前往黑风岭,限期一月,将此股匪患彻底剿灭!”

命令下达,韩振云与阿尔斯楞心中都是一凛。这是他们第一次独立领受如此重要的作战任务,而且是以这种胡汉搭档的方式。

点兵出发那日,蓟州城外,两支风格迥异的队伍泾渭分明地站立。韩振云麾下的一百汉军精锐,盔明甲亮,队列整齐,沉默中透着铁的纪律。而阿尔斯楞带来的一百蒙古骑兵,则人马雄壮,皮袍弓箭,队伍略显松散,却洋溢着一种野性的活力与躁动。双方士兵互相打量着,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隔阂与轻视。

韩振云一身轻甲,面容冷峻,下达了行军命令,强调军纪与协作。阿尔斯楞则显得有些不耐烦,在他看来,剿灭几百马匪,他带着自己的儿郎们一个冲锋就能解决,何必如此麻烦?对于要听命于年纪相仿的韩振云,他心中也隐隐有些不服。

行军路上,这种隔阂很快显现。汉军步兵为主,讲究队列与耐力,行军速度均匀;蒙古骑兵习惯驰骋,觉得汉军步伐太慢,时常忍不住策马跑到前面,又不得不折返。扎营时,汉军规规矩矩,挖设壕沟,布置警戒;蒙古骑兵则更习惯随意圈住马匹,轮流守夜即可。双方士兵也少有交流,偶尔因为取水、占地等小事发生口角。

韩振云看在眼里,忧在心中。他知道,这样一支貌合神离的队伍,一旦接敌,极易被各个击破。当晚,他主动来到阿尔斯楞的帐篷。

“阿尔斯楞兄弟,”韩振云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和,“王爷命我等协同作战,意在磨合。如此下去,恐难完成任务。”

阿尔斯楞正在擦拭他的弯刀,头也不抬:“韩将军,打仗靠的是勇气和快刀!我的勇士们一个能打他们三个!何必学你们汉人那般繁琐?”

韩振云也不生气,在他对面坐下,正色道:“勇气与快刀固然重要,但匪徒占据地利,熟悉山林。若一味猛冲,恐中埋伏。我观兄弟麾下勇士,骑射无双,来去如风,此正是我军所短。而我部步卒,结阵而战,坚韧善守,可为兄弟冲击之依托。若能扬长避短,彼此呼应,则匪寇可一战而定。”

他拿出随身携带的简陋地图,指着黑风岭的地形:“你看,此处山口狭窄,利于步卒据守;而这片开阔地,正适合骑兵迂回侧击……”

阿尔斯楞起初有些不以为然,但听着韩振云条理清晰的分析,看着他在地图上标注的攻守要点,眼神渐渐发生了变化。他发现这个年轻的汉人将领,并非他想象中那般只会死守规矩,而是真的懂打仗,而且……似乎比自己想得更周全。

数日后,联军抵达黑风岭外围。韩振云没有急于进攻,而是派出斥候,详细侦查匪情与地形。阿尔斯楞这次没有抱怨,反而主动要求带领麾下善于山地行动的骑兵前去侦察。

侦察带回的消息不容乐观。这股被称为“一阵风”的马匪,确实彪悍,其首领更是个狡猾之辈,将巢穴设在一个易守难攻的山坳里,只有一条险峻的小路通往外界,沿途还设有多处暗哨和陷阱。

第一次进攻,阿尔斯楞按捺不住,率领骑兵试图强冲山口,结果遭遇了滚木礌石和密集的箭雨,虽然凭借精湛的骑术避免了重大伤亡,但也无功而返,还折损了几匹好马。

“妈的!这群缩头乌龟!”阿尔斯楞气得大骂。

韩振云并未责怪,而是召集两人麾下的骨干,共同商议。

“强攻不行,只能智取。”韩振云沉声道,“匪徒倚仗地利,粮草水源必不能久。我们可分兵,阿尔斯楞,你带骑兵在外围游弋,截断其下山取水、劫掠的通道,并多设疑兵,佯装大军围困,使其不敢妄动。我率步卒,挑选精锐,由熟悉山林的向导带领,寻小路迂回至其巢穴侧后,伺机突袭。”

阿尔斯楞这次没有反对,他见识了匪巢的险要,也明白了韩振云策略的可行性。

计划制定后,联军开始行动。阿尔斯楞的骑兵如同幽灵般在黑风岭外围游荡,不时响起冲锋的号角,扬起漫天尘土,让山上的匪徒寝食难安,不敢轻易下山。而韩振云则亲自带领五十名最精锐的山地步兵,由本地猎户带领,攀援绝壁,穿越密林,历经艰险,终于在三天后的黎明时分,悄然摸到了匪巢侧后方的一处悬崖之上。

总攻的时刻到了。随着韩振云在山顶射出的一支响箭,阿尔斯楞在山下看到了信号,立刻率领骑兵对山口发起了猛烈的佯攻,吸引匪徒主力。

就在匪徒们全力应对山下攻势时,韩振云率领五十勇士,如同神兵天降,从悬崖索降而下,直扑匪巢核心!一时间,匪巢内部大乱。

匪首见势不妙,企图带领亲信从一条隐秘小路突围。却不料,阿尔斯楞早已按照韩振云事先的部署,分出一支骑兵埋伏在此。眼见匪首冲出,阿尔斯楞大喝一声,一马当先,弯刀如同闪电般劈出,与那匪首战在一处。那匪首也确实凶悍,竟与阿尔斯楞斗得难分难解。

关键时刻,一名匪徒从侧面暗处向阿尔斯楞放了一支冷箭!阿尔斯楞正全力对敌,猝不及防!

“小心!”一声暴喝,一道身影猛地扑来,正是及时从匪巢内部杀出的韩振云!他用自己的臂盾硬生生替阿尔斯楞挡下了这一箭,箭矢力道极大,穿透盾牌,扎入了他的左臂,鲜血瞬间涌出。

阿尔斯楞回头看到这一幕,眼眶瞬间红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怒火与感激充斥胸膛。“韩大哥!”他狂吼一声,手中弯刀势若疯虎,不要命地猛攻,终于抓住破绽,一刀将那匪首劈于马下!

主将毙命,残余匪徒顿时士气崩溃,或降或逃。联军内外夹击,很快肃清了残敌。

战斗结束,阿尔斯楞顾不上收拾战场,快步冲到韩振云身边,看着军医为他处理伤口,那支箭簇几乎穿透了手臂,触目惊心。

“韩大哥……你……”阿尔斯楞声音哽咽,这个草原上摔打长大的汉子,此刻眼中竟有了泪光。

韩振云脸色苍白,却勉强笑了笑,用没受伤的右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无妨,皮肉伤。你我既为同袍,自当生死与共。”

凯旋之日,朱宸瑄亲自在蓟州城外迎接。当他看到队伍最前方,韩振云左臂缠着厚厚的绷带,与阿尔斯楞并辔而行,两人之间那种经由血火淬炼、再无隔阂的默契与信任时,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韩振云详细汇报了剿匪经过,重点强调了阿尔斯楞及其麾下骑兵在侦察、诱敌、阻击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以及最后时刻阿尔斯楞阵斩匪首的勇武。阿尔斯楞则涨红了脸,大声道:“王爷!若非韩大哥舍身相救,洞察敌情,阿尔斯楞早已死在黑风岭!此战之功,首推韩大哥!”

朱宸瑄哈哈大笑,亲自为二人斟酒:“好!好一个生死与共!好一个袍泽之情!你二人此番不仅剿灭了匪患,更打出了我北疆新军的威风与气度!这才是本王想要看到的将领!”

他当众宣布,重赏所有参战将士,擢升韩振云与阿尔斯楞的军职,并将这支由汉蒙精锐组成的联合部队,正式编为“北疆锐士营”,由韩振云统领,阿尔斯楞副之,作为未来新军的样板和骨干力量进行培养。

是夜,军营之中,篝火熊熊。汉人士兵和蒙古勇士围坐在一起,分享着酒肉,比划着白天的战斗经历。语言依旧不甚通畅,但那份并肩作战后产生的信任与亲近,却超越了语言的障碍。韩振云与阿尔斯楞坐在一处,碰碗对饮,一切尽在不言中。

朱宸瑄站在王府的高处,遥望着军营方向的点点火光,心中充满了希望。雏鹰已然初啼,虽然稚嫩,却展露出了搏击长空的潜力与不同族群间融合共生的可能。他知道,为北疆培养下一代栋梁的计划,已经成功地迈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未来的风浪,需要这些年轻的翅膀去共同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