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明朝女官沈清漪 > 第64章 凯旋荣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同大捷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的春风,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一路掠过尚未完全解冻的河流、初现新绿的田野,飞越巍峨的太行山,直抵冰雪初融的北京城。当背插三根红色翎羽、浑身被汗水与尘土浸透的信使,嘶哑着喉咙高喊“大同大捷!王帅破虏!焚敌粮草!斩首万余!”冲过长安街,直抵承天门前时,整座帝都仿佛被投入滚油的冷水,瞬间沸腾了!

捷报文书被以最快的速度送入紫禁城,呈递至皇帝朱见深的案头。彼时,皇帝正因近来的边患忧心忡忡,食欲不振。当司礼监太监张宏几乎是捧着那份沉甸甸的捷报,小跑着入内禀报时,皇帝甚至有些不敢置信。

他迫不及待地展开王骥亲笔书写的、墨迹似乎都带着塞外风雷之气的报捷文书。字里行间,详细描述了阿剌知院如何大举进犯,形势如何危急,以及……那位名叫“沈瑄”的年轻千户,如何献上奇策,如何亲率死士,顶风冒雪,迂回千里,深入虎穴,一举焚毁敌军命脉所在的粮草,最终导致敌军崩溃,王师趁势掩杀,取得前所未有之大捷!

“……千户沈瑄,忠勇贯日,智略超群,临危献策,亲冒矢石,迂回千里,直捣白水泊,焚敌粮秣无算……虏首阿剌知院,胆裂遁走……此役,实赖陛下天威,三军用命,然沈瑄之功,堪称首屈,有古之卫、霍遗风,国之干城也!……”

“卫霍之才”!王骥竟用如此高的评价来形容一个年仅二十岁的年轻将领!皇帝反复看着这几行字,胸膛剧烈起伏,一股难以言喻的热流猛地冲上头顶,多日来的忧烦、沉疴带来的滞涩,仿佛都被这捷报带来的狂喜冲散!

“好!好!好一个王骥!好一个沈瑄!”皇帝猛地从龙椅上站起,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的手掌重重拍在御案上,震得笔架砚台嗡嗡作响,他放声大笑,笑声洪亮,震彻殿宇,“哈哈哈!天佑大明!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啊!”

他立刻下令:“传旨!将大同捷报,明发天下!晓谕百官!万民同庆!”

顷刻间,捷报的内容便通过官府的布告、快马驰报的塘抄,传遍了京畿大街小巷。茶楼酒肆,瞬间被兴奋的人群挤满,说书先生唾沫横飞地演绎着“沈千户雪夜焚粮”的传奇;士子文人,激动地挥毫泼墨,写下歌颂王师、赞美年轻将领的诗篇;寻常百姓,更是奔走相告,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的笑容。连日来笼罩在京城上空的阴霾,被这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一扫而空!鞭炮声此起彼伏,仿佛提前过年一般。

翌日大朝会,气氛与往日截然不同。丹陛之下,文武百官个个面带红光,交头接耳间皆是兴奋之色。皇帝端坐龙椅,虽然脸色仍带着病容,但精神明显矍铄了许多,眉宇间是掩饰不住的畅快。

“众卿!”皇帝声音洪亮,带着难得的意气风发,“大同捷报,想必尔等已然知晓。王骥老成谋国,调度有方;三军将士,奋勇杀敌,皆是我大明肱骨!然,千户沈瑄,献策奇绝,功勋卓着,王帅誉其有‘卫霍之才’,朕以为,此言不虚!”

此言一出,殿内响起一片低低的赞同声。兵部尚书立刻出列,朗声道:“陛下圣明!沈瑄之功,确系奇功,当重赏以激励将士,昭示天下!”

户部、吏部官员也纷纷附议。如此大功,又是皇帝亲口赞誉,谁敢在这个时候提出异议?唯有厚赏,方能彰显天恩浩荡,鼓舞边关士气。

很快,一道道恩旨便从宫中发出:

“擢升大同镇千户沈瑄,为大同镇守副总兵,挂征虏将军印,赏银千两,纻丝十表里!”

“晋大同镇守总兵官王骥,为太子太保,赏银两千两,荫一子为锦衣卫千户!”

“其余有功将士,着兵部、吏部从优议叙,论功行赏,不得延误!”

“诏令王骥,遴选此次有功将士,尤其是副总兵沈瑄及所部精锐,即日启程,班师回朝,朕要于奉天殿前,亲自犒赏三军!”

副总兵!征虏将军!从一个千户连越数级,直接擢升为镇守一方的副帅,并赐予将军封号,这在大明军功晋升中,堪称罕见!更不用说皇帝还要亲自在奉天殿接见!这份荣宠,足以让任何人眼热心跳!

接到圣旨的王骥与沈瑄,自然不敢怠慢。王骥坐镇大同,防备鞑靼残部,而沈瑄则奉命,率领着包括他本部经历白水泊之战的精锐在内的五百有功将士,作为代表,踏上了凯旋归京的路途。

这一次的行进,与当初北上时的默默无闻截然不同。他们所经州府,官员无不率众出城相迎,百姓箪食壶浆,夹道欢呼。人们争相一睹那位传说中的“焚粮英雄”、“少年将军”的风采。

沈瑄骑在雄健的战马上,身着皇帝新赐的明光铠,外罩猩红斗篷,愈发显得英姿勃发,气宇轩昂。他面容沉静,并未因这滔天的荣誉和沿途的追捧而显露出丝毫得意忘形,只是偶尔向道旁欢呼的百姓微微颔首致意。这份远超年龄的沉稳,更让人们对他平添几分敬佩。

跟随他归来的将士们,也个个挺胸抬头,脸上洋溢着自豪与荣耀。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忠诚,赢得了这场胜利,也赢得了这份前所未有的尊荣。

队伍中,唯有两人心情最为复杂。一位是混在队伍里的顾慎行派来的暗卫,他既为小主人的成就感到骄傲,又深知这份荣耀背后潜藏的巨大风险——离权力中心越近,身份暴露的可能性就越大。另一位,则是沈瑄自己。越靠近北京,他心中那份对母亲的思念便愈发强烈,同时,一种莫名的、仿佛源于血脉深处的悸动与不安,也悄然滋生。这座巍峨的帝都,对他而言,既熟悉又陌生,仿佛隐藏着与他命运息息相关的秘密。

当北京城那雄伟的轮廓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时,整个队伍爆发出一阵震天的欢呼。而沈瑄,只是静静地看着那座象征着天下权力中心的城池,目光深邃。

他不知道,在那座城池深处,养心殿内,皇帝朱见深正拿着王骥另一封更为详细的密奏,反复观瞧。那密奏中,除了详述战功,更提到了沈瑄的年纪、籍贯(苏州)、以及那份异于常人的气度与见识。

皇帝放下密奏,走到窗前,望着凯旋队伍即将入城的方向,手指无意识地捻动着掌心中的一枚温润玉佩,眼神复杂难明。那里有欣慰,有好奇,有对将才的欣赏,或许……还有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清晰察觉的、属于父亲的、隐秘的期盼。

“沈瑄……苏州……寡母……卫霍之才……”他低声自语,嘴角泛起一丝意味深长的弧度,“朕,倒要亲眼看看,你究竟是何等样人。”

凯旋的荣耀照耀着归京的队伍,奉天殿的封赏等待着有功的将士。然而,在这普天同庆的欢腾之下,命运的齿轮,正以一种无人能够预料的方式,缓缓扣合。一场围绕着这位年轻将领身世与未来的波澜,即将在这帝国的中心,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