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老太爷看了苏瑾一眼,关于计划书她昨天已经提过,今天就实实在在的递到了他的手里。

这份闯劲,这份执着,还有这个做事的效率,是苏家这几个孙子都比不上的。

老太爷翻开计划书,厅内一片寂静,看着他的神色。

老太爷一页页翻看,眼中闪过惊讶,这绝不是一个深闺女子能凭空想象出来的,难道在不知道的时候,三丫头有什么奇遇?

苏老太爷深深看着这个孙女,眼中精光闪烁。

他之前虽然看着她有点潜力,却没有想到她有这个魄力和口才。

良久,他才合上计划书。

厅内众人都看着老太爷,等着他发话。

“老大,你的担忧,不无道理。”

苏文远心中一喜。

老太爷话锋一转。

“但,瑾丫头所言,也有道理,染坊积弊,确在管理,关停是最省事确也是最无能的法子。固步自封,绝非苏家立业之本,瑾丫头这份计划,切实可行。其所展现出来的魄力与才智,更胜须眉!”

“家族产业,需要上下一心而非相互倾轧,”他目光扫过苏文远和苏文胜还有厅内众人,“我决定锦华染坊交由三孙女苏云瑾全权负责革新事宜,胡贵需要全力配合,一应资源优先供给,就以半年为期,期间,任何人不得已任何理由掣肘!半年后,以成果论成败。”

“父亲!这……”

苏文远还想说什么。

老太爷一摆手。

“此事已经定下,无需再议。至于那些流言蜚语……”他冷哼一声,“苏家女儿凭借本事吃饭,何错之有?再让我听到有人以此攻讦自家人,家法处置!”

家族会议结束,老太爷那句“更胜须眉”的评价,让许多人脸上火辣辣的,尤其是那些自诩为家族栋梁之才的儿孙们。

大老爷回到房中,狠狠一巴掌拍到桌上。

“更胜须眉,好一个更胜须眉,父亲竟然如此偏袒三房,为了一个黄毛丫头让我这个长子在全族面前丢了脸面!”

冯氏连忙上前安抚。

“大爷息怒,父亲只是一时被她巧言令色迷惑,半年时间说快也快,染坊那个亏损多年的烂摊子,岂是那么容易扭亏为盈的,若是做不好,到时候父亲自知理亏,还不是得把家族生意的管理权都交到您手里。”

话虽是这么说,此时冯氏也有些没把握了,这个三丫头,自从退婚之后,哪次做事都让人刮目相看,谁能保证她这次做不成!

他们的两个儿子面面相觑,脸上都有些讪讪的。

他们自小被当做继承人培养,如今却被一个他们从未放在眼里的堂妹比了下去,心中滋味既有些复杂,又有些挫败。

大房气氛有些压抑。大老爷攥紧了手,虽然是个烂摊子,但是他决不允许染坊落入三房之手。

大小姐苏云舒回到自己的闺房,把丫鬟都打发出去,坐在窗前手中拿着针线久久没有落下。

她脑海中回荡着苏瑾在祠堂中脊背挺直侃侃而谈的身影。

还有祖父那毫不掩饰的赞赏目光。

她一向自诩是苏家最出色的女儿,可今日却有一种难言的失落感涌上心头。那个一直被她怜悯的三妹,竟然在家族会议上,以那样一种耀眼的方式,将所有苏家同辈都比了下去。

她摩挲着光滑的丝绸,眼神复杂。

二房这边苏文胜第一次没有对王氏口不择言,这口不择言的话全用来评价他老父亲了。

“反了,老三那个榆木疙瘩,居然生出了这么个妖孽!父亲这是老糊涂了由着她胡闹,我看着咱们苏家是要败了。”

苏云秀跟王氏却是没有那么激动。

苏云秀给母亲倒了一杯茶,“不知道天高地厚,她也真敢说。”

王氏道:“我就不信,她还真能点石成金!”

四老爷苏文启却对妻子感叹:“没想到三哥居然养出了这么出色的孩子,这份胆识,莫说女子,便是男儿中也少见,我们以往倒是小瞧了三哥。”

四夫人不置可否。

“老夫人曾经说过,瑾丫头是个有福气的,看来果真是不假。”

五爷苏文杰还没有成亲,见识了一番侄女的豪言壮语颇受鼓舞,觉得自己这个做叔叔的也该努力了,不能连个女子都不如。

而三房这边,苏文博紧握着妻子的手,“幸亏你拉着我,不然我真说不定会动手,还是我们瑾儿,让三房扬眉吐气一回!”

林氏甩开他的手,拉住女儿:“我儿受苦了,以后,以后就好了……”

说着眼圈不由得又红了,这回是高兴的。

“爹,娘”

苏瑾拉住父母的手,叠加在一起。

“今天只是开始,接下来的半年,才是真正的硬仗,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林氏跟苏文博点头。

苏文博道:“不要怕,放手去干,有什么事情,爹给你顶着。”他们都知道。虽然女儿赢得了祖父的支持,但是三房也彻底成了长房二房的眼中钉。

家族会议尘埃落定,并不意味着斗争结束,而是新一轮博弈的开始。

苏家虽然只是经商的,但是苏老太爷深知平衡与制衡之道。

他力排众议把染坊交给了三孙女,也知道她没有人可用,给她提供了支持。

第二天,他把苏瑾叫到书房交代了一番,然后道:“为了方便你统筹管理,特从总账房调来一位账房先生,辅助你处理染坊账目及银钱往来。”

他说完,大管家从外面引进来一位穿着青布长衫的中年男子。

中年男子见过老太爷又给苏瑾见礼。

大管家介绍道:“三小姐,这位是宋先生,已经在总账房效力十五年,为人谨慎可靠,精通筹算。”

苏瑾知道,这既是祖父给她的援手,避免她在财务上被人蒙蔽,同样这位宋先生也是祖父的一双眼睛,以后必然也会把染坊的动向告知祖父。

“有劳宋先生。”

苏瑾还以浅礼,态度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