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河葬 > 第40章 剩的药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日子像磨盘里的糙米,被碾得缓慢而细碎。阿青守着这个只剩下喘息的家,一天天数着日出日落。爹被抓走已经半个月了,音讯全无。镇上的风言风语渐渐平息下去,仿佛那夜的惊雷只是一场幻觉,但笼罩在陈家小院上空的阴云,却从未散去。

秀姑依旧缠绵病榻,时醒时昏。清醒时,她会长时间地望着窗外,浑浊的眼睛里空茫茫的,偶尔嘴唇蠕动,发出几个模糊的音节,阿青凑近了听,依稀是“渡……哥……”、“安……儿……”。每每此时,阿青的心就像被针扎一样,她只能紧紧握住娘枯瘦的手,一遍遍地低声说:“娘,爹会回来的,哥哥也会回来的。” 这话是说给娘听,更是说给自己听。

藏在床脚的银元又少了两块。抓药,买米,偶尔买点鸡蛋给秀姑补充营养,钱像指缝里的水,留不住。阿青开始更加精细地计算每一文钱的用处。她去米店只买最便宜的陈米,还会蹲在墙角,仔细地把洒落在地上的米粒一颗颗捡起来。药铺的伙计看她可怜,有时会多抓一把药,或者把一些品相稍次、药效差不多的药材便宜算给她。

这天,阿青在灶前煎药,不小心打翻了药罐盖子,滚烫的药汁溅出来,烫红了她的手背,火辣辣地疼。她咬着牙,没吭声,只是飞快地把散落在地上的药渣扫起来,准备倒掉。

就在她要将药渣倒入泔水桶时,动作却顿住了。她看着那些黑褐色、已经被熬煮得失去了原本形状的根茎叶屑,忽然想起了周大夫的话,还有那本《汤头歌诀》里关于药材形状、气味的描述。

她蹲下身,用手指拨弄着那些尚且温热的药渣。这里面有切成片的……是黄芪,断面能看到一点纤维;有卷曲的……是当归,还残留着一点特殊的香气;有切成小段的……是甘草,带着淡淡的甜味;还有一些她不认识的……

一种奇异的感觉在她心里升起。这些平日里只能通过文字和药铺里整齐的药材来想象的东西,此刻以这样一种残破、狼狈的姿态呈现在她面前,却仿佛比书本上的描述更加真实,更加触手可及。

她没有立刻倒掉药渣,而是找来一块干净的破布,将这些药渣小心地包了起来,放在了自己睡觉的角落。

从那天起,阿青每次煎完药,都会把药渣留下来,仔细辨认。她对照着《汤头歌诀》里模糊的描述和记忆中周大夫、阿贵的只言片语,努力将那些扭曲的、破碎的形态和特定的药名、药性对应起来。

“色黄,质轻,断面纤维多……是黄芪,补气的。”

“色棕红,油润,气味浓郁……是当归,活血的。”

“根茎有环纹,味苦……这个是……黄连?清热燥湿……”

她学得很慢,很吃力。很多药材熬煮后形态大变,难以辨认。但她乐此不疲。这成了她灰暗日子里,唯一一件可以由自己掌控、并且能带来一丝微弱光亮的事情。那些苦涩的药渣,在她眼里,不再是废弃之物,而是一本无声的、需要用心去解读的“残卷”。

这天下午,她正在院子里晾晒洗好的衣物,院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压抑的呻吟声。她警惕地停下动作,走到门后。

“阿青……阿青丫头在家吗?”是一个妇人带着哭腔的声音。

阿青拉开一道门缝,只见隔壁巷子的孙大娘搀扶着她儿子站在门外。她儿子铁柱是个在码头扛包的苦力,此刻一条胳膊无力地垂着,小臂上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正汩汩地往外冒血,脸色惨白,满头冷汗。

“阿青,行行好,帮帮忙!”孙大娘急得语无伦次,“铁柱在码头被铁钩划伤了,血止不住!去找周大夫,医馆门关着,说是周大夫出诊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这可怎么办啊!”

阿青看着那不断涌出的鲜血和铁柱痛苦扭曲的脸,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她下意识地想关门,她自身难保,不想惹麻烦。

“阿青,求你了!听说……听说你跟着周大夫学过认药,你懂这个!帮铁柱止止血吧!再流下去,人就没了!”孙大娘说着就要跪下来。

阿青看着她绝望的眼神,又看看铁柱那不断滴落在泥土里的鲜血,想起了爹被带走前严厉的叮嘱,也想起了周大夫说过“医者存济世之心”。她的手紧紧攥着门框,指甲掐进了木头里。

“我……我不行的……”她声音发颤。

“试试!丫头,你就试试!死马当活马医啊!”孙大娘哭喊着。

阿青的目光落在铁柱的伤口上,那刺目的红色让她头晕目眩。她猛地想起,那本《汤头歌诀》后面似乎提到过几种止血的草药,还有……还有她前几天留下的药渣里,好像有一样……

她不再犹豫,猛地拉开门:“快把他扶进来!”

孙大娘连忙搀着铁柱进了院子。阿青让他们坐在屋檐下,自己飞快地跑回屋里,拿出那个包着药渣的布包,又翻出那本《汤头歌诀》,手指颤抖着翻到记载止血草药的那一页。

“小蓟……地榆……三七……”她一边快速浏览着,一边在药渣里翻找。三七她肯定没有,小蓟和地榆……她辨认着图片和描述,终于在药渣里找到几片形态有些相似、但已经干枯扭曲的根茎碎屑。她记得阿贵好像提过,地榆炭止血效果更好。

她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抓起那几片疑似地榆的药渣,又找到一些干净的布条,跑到灶间,将药渣放在碗里用力捣碎,然后跑到铁柱面前。

“按住他!”她对孙大娘说。

孙大娘连忙用力按住铁柱的肩膀。阿青看着那狰狞的伤口,深吸一口气,将捣碎的药渣粉末小心翼翼地、厚厚地敷在伤口上,然后用布条一圈一圈,紧紧地包扎起来。

她的动作生疏,甚至有些笨拙,但异常专注。敷药的时候,她能感觉到铁柱肌肉的紧绷和压抑的痛哼,她的手也在抖,但她没有停下。

包扎完毕,血似乎……真的被堵住了一些,渗透出来的速度慢了很多。

孙大娘看着儿子胳膊上不再像之前那样汹涌流血,激动得又要下跪:“谢谢!谢谢阿青丫头!你救了铁柱的命啊!”

阿青虚脱般地后退一步,靠在墙壁上,这才发现自己后背已经被冷汗湿透。她看着铁柱依旧苍白但似乎缓和了一点的脸色,看着孙大娘千恩万谢地搀着他离开,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

有后怕,有庆幸,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微弱的成就感。她第一次,用自己从那些苦涩药渣里学来的、一知半解的东西,真的……帮助了别人。

她低头,看着自己沾着血迹和药末的双手,再看向屋里床上依旧昏睡的娘,心里那个模糊的念头,忽然清晰了起来。

她或许,真的可以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哪怕只是为了,当娘再需要的时候,当这个家再遇到风雨的时候,她不再只能无助地哭泣和等待。

她走回屋里,重新拿起那本《汤头歌诀》,就着窗口最后一点天光,看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认真。那些原本艰涩的文字和药名,此刻仿佛都活了过来,带着药渣的苦涩气味和铁柱伤口鲜血的温热,深深地烙进了她的心里。

夜色,悄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