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气氛仿佛凝固了一般,所有人都在等待皇帝的反应。辰逸心中隐隐有了一丝期待,或许转机即将出现。楚凌轩则脸色苍白,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就在这时,一位官员缓缓从楚凌轩阵营中走出,他的脚步有些沉重,却又带着一种决绝。众人的目光立刻聚焦在他身上,不知他接下来要做什么。
这位官员名叫孙正,平日里一直紧跟楚凌轩,是其坚定的支持者。此刻,他深吸一口气,抱拳向皇帝行礼,声音虽有些颤抖,但却透着一股坚定:“陛下,臣有罪,臣要向陛下坦白一件事。”
皇帝微微皱眉,目光中带着疑惑与威严:“孙卿,有何事要奏?但说无妨。”
孙正咬了咬牙,转身指向楚凌轩,大声说道:“陛下,楚凌轩为了阻止科举改革,采取了诸多不正当手段。他买通宫中侍卫,意图在殿试时制造混乱,扰乱考试秩序;还暗中指使一些人在京城内外散布谣言,诋毁辰逸公子,破坏其声誉,只为让改革方案无法通过。”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官员们交头接耳,纷纷露出震惊的表情。辰逸心中一喜,没想到局势竟会突然出现如此转机。而楚凌轩则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难以置信,他怒视着孙正,吼道:“孙正,你休要血口喷人!你这是受了何人指使,竟敢污蔑于我?”
孙正却不为所动,继续说道:“陛下,臣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句虚言。为了证明臣所说不假,臣这里还有楚凌轩与那些侍卫、造谣之人往来的书信为证。”说罢,他从怀中掏出一叠书信,递给一旁的太监,由太监呈给皇帝。
皇帝接过书信,脸色愈发阴沉。他快速翻阅着书信,每看一行,眉头便皱得更深一分。看完之后,他将书信狠狠摔在地上,怒喝道:“楚凌轩,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简直是目无朕躬,目无法纪!”
楚凌轩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额头布满了汗珠,他连连磕头,慌乱地辩解道:“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啊!这其中定有误会,这些书信定是有人伪造,故意陷害微臣的。微臣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谋反之心啊!”
然而,此时的证据确凿,他的辩解显得苍白无力。辰逸见状,立刻抓住这个机会,向前一步,高声说道:“陛下,楚凌轩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妄图破坏科举改革,实在是罪不可赦。科举改革乃是关乎大楚未来兴衰的大事,关系到天下寒门学子的前途,也关系到我大楚能否选拔出真正的栋梁之才。如今真相已然大白,还望陛下明察,批准科举改革方案,莫要让奸人得逞。”
其他支持辰逸的官员也纷纷附和:“陛下,辰逸所言极是,科举改革势在必行,楚凌轩此举实在可恶,还望陛下严惩。”
皇帝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晴不定。他心中既对楚凌轩的所作所为感到愤怒,又在思考着科举改革的利弊。良久,他缓缓开口道:“此事朕定会彻查清楚,若楚凌轩真的犯下这些罪行,朕绝不轻饶。至于科举改革……”
皇帝的话顿住,朝堂上的众人都紧张地等待着他的下文。辰逸心中忐忑,不知道皇帝是否会因为此事而改变对科举改革的态度。楚凌轩则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侥幸,希望皇帝能因为此事对改革产生疑虑,从而搁置改革方案。
就在这紧张的气氛中,皇帝继续说道:“科举改革关乎重大,朕需再仔细斟酌。但楚凌轩此举,实在是让朕失望透顶。来人,先将楚凌轩暂且关押,待调查清楚后,再做定夺。”
“遵旨!”两旁的侍卫立刻上前,将楚凌轩押了下去。楚凌轩一边挣扎,一边仍在喊冤:“陛下,冤枉啊!冤枉啊!”
看着楚凌轩被押走,辰逸心中五味杂陈。虽然楚凌轩的阴谋被揭露,但改革方案尚未得到皇帝的最终认可,接下来的路依旧充满了变数。不过,至少现在局势已经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这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
随着楚凌轩被押走,朝堂上的气氛渐渐缓和下来,但众人的心中都明白,这件事还远远没有结束。辰逸深知,自己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抓住这个机会,继续努力说服皇帝,让科举改革得以顺利推行。
而那些原本支持楚凌轩的官员们,此刻也都低着头,不敢言语。他们心中既担心自己会因为与楚凌轩的关系而受到牵连,又在重新审视科举改革这件事。
皇帝扫视了一眼朝堂上的众人,缓缓说道:“今日之事,给诸位敲响了警钟。朕希望各位大臣,无论身处何位,都应以大楚的江山社稷为重,以天下百姓的福祉为念,切莫为了一己私利,做出损害国家利益之事。”
“陛下圣明!”官员们纷纷跪地行礼。
辰逸再次抱拳说道:“陛下,科举改革刻不容缓,还望陛下能尽快做出决断。天下寒门学子都在翘首以盼,期待能有一个公平公正的晋升之路,为大楚效力。”
皇帝微微点头,说道:“辰逸,朕知道你的心意。此事朕会尽快考虑,你且耐心等待。退朝吧。”
“谢陛下!”众人纷纷起身,退出朝堂。
辰逸走出朝堂,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虽然楚凌轩的阴谋被挫败,但接下来改革的推行依旧困难重重。皇帝虽然对楚凌轩的行为感到愤怒,但对于改革方案仍有疑虑,自己必须想办法消除皇帝的顾虑,让改革顺利进行。
而此时,被押往大牢的楚凌轩,心中充满了怨恨。他没想到,一向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孙正,竟然会背叛自己,将自己的秘密公之于众。他暗暗发誓,只要有机会,一定要让孙正和辰逸付出惨痛的代价。
回到府中的辰逸,立刻召集了支持自己的官员们,商议下一步的计划。众人围坐在一起,气氛严肃。
“如今楚凌轩的阴谋被揭露,这是我们的一个大好机会,但皇帝尚未最终认可改革方案,我们必须想办法让皇帝下定决心。”辰逸说道。
一位官员说道:“辰公子,我们可以收集更多科举制度弊端的实例,以及改革后可能带来的好处,整理成册,呈给皇帝,让陛下更加清楚地看到改革的必要性。”
辰逸点头表示赞同:“此计甚好,我们还可以联合一些有声望的文人墨客,让他们在民间宣扬科举改革的益处,形成舆论压力,促使皇帝做出决断。”
众人纷纷响应,开始各自忙碌起来。辰逸则陷入了沉思,他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稍有不慎,改革就可能功亏一篑。
在大牢中的楚凌轩,虽然被关押,但他并不甘心失败。他暗中联系自己的心腹,试图让他们在暗中继续破坏科举改革,同时想办法为自己洗脱罪名。
时间在紧张的氛围中悄然流逝,朝堂内外都在等待着皇帝的最终决断。辰逸一边努力准备着各种材料,一边密切关注着宫中的动静。他不知道皇帝何时会做出决定,也不知道等待着自己的将会是什么,但他心中的信念从未动摇,那就是一定要让科举改革成功,改变天下寒门学子的命运。
而皇帝在宫中,也在反复权衡着科举改革的利弊。楚凌轩的行为让他对改革的反对势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他也担心改革可能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他翻阅着辰逸等人呈上来的各种材料,思考着大楚的未来。
这一场关于科举改革的博弈,依旧在继续。楚凌轩的阴谋被揭露,皇帝会如何处置他?这对辰逸的改革计划是重大转机,接下来改革能否顺利推进?一切都还是未知数,而朝堂内外的局势,也愈发紧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