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抗战:我手搓迫击炮,震惊李云龙 > 第309章 水电站的心脏!图纸上的巨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09章 水电站的心脏!图纸上的巨兽!

林川的声音不大,却像一把烧红的烙铁,狠狠地烫在现场每一个人的心上。

“最关键的一步?”

李云龙第一个叫了起来,他刚从大坝落成的巨大狂喜中缓过神来,脑子还有点发懵。

“林老弟,这大坝都起来了,水也快蓄上了,还能有啥关键的?”

“是啊,林总工。”

陈更旅长也走上前来,他看着眼前这座如山峦般雄伟的混凝土奇迹,眼神里满是赞叹和不解。

“大坝是基础,这我们都明白。接下来不就是安装发电机组,然后发电吗?”

“旅长,老李。”

林川转过身,面对着这一圈功勋卓着的将领和专家,他的目光平静而深邃。

“你们只看到了大坝的‘身躯’,却没有看到它的‘心脏’。”

“心脏?”

众人面面相觑。

“没错,心脏!”

林川的语气斩钉截铁。

“驱动我们整个根据地工业未来的心脏——大型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

他没有再多做解释,而是转身对王建业师长说道。

“王师长,大坝浇筑完成,你们‘钻爆突击总队’的任务,才刚刚开始。”

“请林总工下命令!”

王建业现在对林川的话,已经到了奉若神明的地步。

“看到大坝侧面那座山体了吗?”

林川的指挥杆,指向旁边一座壁立千仞、通体由花岗岩构成的山峰。

“看到了!”

“从今天起,我要你带着你的钻爆总队,把这座山给老子掏空!”

林川的指挥杆在山体上画出一个巨大的方框,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疯狂。

“在山体内部,给我挖出一个长八十米,宽三十米,高四十米的巨大空间!作为我们水电站的地下主厂房!”

“嘶——”

现场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在山体内部,掏出一个能塞进去一栋楼的巨大空间?

这个想法,比之前修建地下兵工厂还要疯狂十倍!

那可是坚硬无比的花岗岩山体!

“林……林总工……”

饶是王建业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老工兵,也被这个计划吓得嘴唇发干。

“八十米长……四十米高……这……这个工程量,恐怕比修大坝本身还要大啊!”

“不大,怎么能装下我们的‘心脏’?”

林川反问。

他没有理会众人的震惊,而是转向周平顾问和钱秉文老先生。

“周顾问,钱老,还有各位专家同志,地下厂房的挖掘,交给工程兵总队。”

“而你们的任务,比他们更重。”

林川的目光扫过这些代表着中国最顶尖智慧的大脑,沉声说道。

“我们要在地下厂房完工之前,也就是两个月内,把水电站的‘心脏’——”

“五套单机功率五千千瓦的大型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给造出来!”

“什么?!两个月?!”

周平顾问第一个惊呼出声,他那张一向沉稳的脸,此刻写满了不可思议。

“林总工,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是啊,林总工。”

钱秉文老先生也跟着摇头,语气凝重。

“一套五千千瓦的发电机组,其复杂程度,远超我们之前造的任何东西!“

“别的不说,光是那个核心的‘混流式水轮机转轮’,从铸造、热处理到最后的动平衡调试,每一个环节都是世界级的技术难题!”

“我们之前虽然成功铸造过一个样品,但那是集全兵工厂之力,耗费了半个多月才勉强成功的!”

“现在您要求两个月内,造出五套!而且功率还这么大!这……”

钱老没有说下去,但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

这已经不是挑战,这是天方夜谭!

“技术上的难题,我来解决。”

林川的回答,简单而霸道。

他转过身,在临时搭建的黑板上,用粉笔飞快地勾勒出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机械结构。

那是一个形如巨型海螺,内部布满无数道复杂曲面叶片的庞然大物。

“这就是我们水轮机的核心——转轮。”

“我知道它的铸造很难。”

林川放下粉笔,目光扫过周平、钱秉文,以及旁边同样被惊得说不出话的苏联专家彼得罗夫。

“传统的砂型铸造,根本无法制造出如此复杂的整体无缝型芯。我们之前用‘失蜡法’,虽然成功了,但效率太低,成本太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周平和彼得罗夫下意识地点点头,这正是问题的关键。

“所以,我们必须换一种思路。”

林川的眼中,闪烁着一种名为“技术狂热”的光芒。

“这一次,我们不用砂,也不用蜡。”

“我们用——水玻璃砂!”

“水玻璃砂?”

周平一愣,这个名词他听说过,是德国正在研究的一项前沿铸造技术,但还远未成熟。

“没错。”

林川解释道。

“水玻璃,化学名硅酸钠,我们兵工厂的化学实验室已经可以批量生产。”

“它有一个特性,在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会迅速硬化,强度堪比水泥!”

“我的想法是,我们用木模做出砂芯的形状,然后将混合了水玻璃的石英砂填入其中,压实。再往砂箱里通入二氧化碳!”

“这样,我们就能得到一个整体硬化、强度极高、表面光滑、并且可以重复使用的永久性砂芯!”

“这……这……”周平彻底被这个思路惊呆了。

用化学反应来制造铸造模具?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彼得罗夫和他的苏联专家团队,更是听得云里雾里,但他们能感觉到,林川正在阐述一种足以颠覆整个铸造工业的革命性技术。

“解决了模具,接下来是铸造本身。”

林川继续说道。

“这么巨大的转轮,重达十几吨,如果整体浇筑,冷却时巨大的内应力必然会导致开裂。所以,我们必须采用——”

“分体式锻压铸造!”

“我们将整个转轮,分解成上百个独立的叶片和轮毂部件。”

“每一个部件,都用我们兵工厂的八百吨冲压机进行初步锻压成型,然后再进行精密加工。”

“最后,再用我们最新研制的高强度焊条,将这些部件,一片一片地,焊接成一个完整的转轮!”

“焊接?!”

这次惊呼的,是苏联专家瓦西里,他是乌拉尔重机厂最顶尖的焊接专家。

“林总工程师!这绝对不行!”

“焊接会产生热应力,破坏金属结构,强度根本无法保证!”

“如此高速旋转的巨大部件,焊缝会像拉链一样被撕开的!”

“普通的焊接当然不行。”

林川笑了。

“但如果,我们在焊接完成后,将整个重达十几吨的转轮,重新送进加热炉,进行一次整体的‘焊后消除应力退火’呢?“

“让它在炉子里,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样,睡上三天三夜,让所有的应力都彻底释放。”

“这样得到的转轮,还会脆弱吗?”

瓦西里的嘴巴张成了“o”型,大脑一片空白。

焊后整体退火?

这个想法,理论上可行,但……

谁有那么大的炉子,能把一个十几吨重的铁疙瘩塞进去,还进行精确到度的温控?

“周顾问,钱老。”

林川看向已经彻底石化的两位老专家。

“这个方案,你们觉得,技术上还有问题吗?”

“没……没有了……”

周平的声音都在发颤。

“林总工,您的这个方案,如果能实现,就是领先德国十年。”

“好!既然没有问题,那就立刻行动!”

林川当即下令。

“周顾问,你立刻带队,攻关水玻璃砂的配比和硬化工艺!”

“三天之内,我要看到第一块合格的模具!”

“钱老,王涛,你们负责转轮的分体设计和锻压、焊接工艺的制定!”

“我要求每一个部件,都标准化,流水线生产!”

“彼得罗夫同志!”

林川最后看向苏联专家组。

“在!林总工!”

彼得罗夫下意识地立正。

“我需要你们的帮助。我需要你们利用你们在大型设备安装方面的经验,为我们设计一座能容纳一个十几吨重铸件的,大型热处理炉!”

“保证完成任务!”

彼得罗夫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能参与到这种神迹般的工程中,对他来说,是荣耀,更是学习的机会。

看着眼前这群被自己彻底点燃斗志的技术狂人们,林川的嘴角勾起一丝笑意。

他知道,当这颗重达十几吨的“工业心脏”开始跳动时,整个根据地,乃至整个中国的命运,都将被彻底改写。

而此刻,他脑海中那张属于【三千吨级自由锻造水压机】的图纸,似乎也变得更加清晰起来。

那才是他为这个民族准备的,真正的“国之重器”。

但在此之前,他需要足够的电力,去驱动那头沉睡的钢铁巨兽。

而驱动它的能源,就蕴藏在眼前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