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国海军,从北洋水师开始 > 第29章 双线调度:琉球出兵,釜山镇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章 双线调度:琉球出兵,釜山镇守

1902年9月24日,琉球那霸港与朝鲜釜山港同时进入忙碌状态——邓世昌率领的20万大军(10万海军陆战队、10万陆军)正从琉球登船,准备向四国岛增援;釜山港内,运输船与火车交替运转,20万支援秋收的士兵分批启程回国,留守部队则忙着加固防御、调度物资。两条战线的调度有条不紊,却又暗藏着不同的战场压力。

琉球那霸港的码头上,10万海军陆战队士兵身着深蓝色作战服,背着步枪、马克沁重机枪(每连配备3挺,需4人协作搬运),排队登上威远号战列舰(此次作为指挥舰)及辅助运输船。邓世昌站在威远号舰桥,手里拿着四国岛最新战报——龙宇少将率领的5万兵力虽已控制高知港,却在向 Kochi 平原推进时遭遇日军顽强抵抗,伤亡已达8000人。

“日军在四国岛的兵力比情报预估的多3万,约8万人,且配备了不少75毫米速射炮。”邓世昌对参谋说,“龙宇的5万兵力太少,必须尽快增援——我们分两批登陆:第一批10万(5万陆战队、5万陆军),9月28日在高知港东侧的土佐清水港登陆,从侧翼夹击 Kochi 平原的日军;第二批10万,10月1日在德岛登陆,切断日军退路。”

此时,码头旁的空地上,5万预备队士兵正协助琉球百姓收割水稻。琉球秋收正值9月底,当地青壮年多被征召为后勤民夫,邓世昌特意从10万陆军中抽调5万作为预备队,留守琉球——既要负责港口警戒、防止日军偷袭,又要帮百姓秋收,以换取当地粮食补给(预计可收获200万斤,补充前线10天的消耗)。

“预备队司令张昊!”邓世昌喊道。一名身材魁梧的少将跑过来:“到!”

“琉球的防守就交给你了。”邓世昌指着地图,“重点警戒那霸港西侧的奄美大岛——日军可能从那里派驱逐舰袭扰;秋收的粮食要优先运给高知港的龙宇部,用商船改装的运输船,每两天发一次船,确保物资不断。”

张昊立正敬礼:“请将军放心!预备队绝不让日军靠近琉球一步,粮食也一定准时送到!”

9月25日清晨,威远号战列舰率领第一批10万大军的运输船队启航。邓世昌站在舰桥,看着逐渐远去的琉球岛,对通信兵说:“给龙宇发报,告诉他们,9月28日,我们准时到!让弟兄们再撑三天,等我们来了,一起拿下 Kochi 平原!”

同一时间,朝鲜釜山港内一片繁忙。港口东侧的运输码头,10万士兵正登上开往山东烟台的运输船——他们将从烟台转乘火车,前往华北平原支援秋收;港口西侧的火车站,另10万士兵已背着行囊登上火车,铁轨延伸向朝鲜平壤,再从那里换乘回国的列车。

“注意!每列火车最多载1500人,不许超载!”釜山留守部队后勤部长赵刚站在火车站台,大声指挥。此次20万士兵回国,采用“运输船+火车”的双线接力模式:距离国内较近的士兵走陆路(火车),较远的走海路(运输船),要求10月5日前全部抵达秋收地点。

“赵部长,美军的粮食船到了!”一名参谋跑来报告。赵刚转头看去,4艘美军运输船正缓缓驶入港口,船上装载着500万斤粮食——这是漂亮国承诺的第一批支援粮,后续1亿斤七折小麦将在10月中旬陆续抵达。

“立刻组织人手卸粮!”赵刚下令,“粮食分三批运走:第一批100万斤给朝鲜留守的55万陆军(含美军5万),第二批200万斤运给琉球,第三批200万斤暂存釜山粮仓,等四国岛战局稳定后再调运。我们粮食还够,等后面的粮草,这批优先供给琉球方向。”

此时,左宝贵正站在釜山防御工事上,看着士兵们加固沙袋掩体。朝鲜留守的55万陆军中,有30万部署在釜山、仁川等沿海港口,25万驻守朝鲜内陆——主要防备日军从九州岛派部队偷袭朝鲜,切断龙国的后勤线。

“告诉各部队,每天进行两次实弹射击训练,马克沁重机枪要做到每半天试射一次,不能出故障。”左宝贵对副官说,“另外,协助朝鲜秋收的10万士兵,要和当地百姓搞好关系——征收粮食时按市价付钱,不许强抢,否则军法处置!”

9月26日,四国岛高知港附近的 Kochi 平原上,龙宇少将正率领5万士兵与日军展开拉锯战。日军依托平原上的稻田、土坡,用75毫米速射炮和马克沁重机枪组成火力网,龙宇部的进攻多次受阻。

“少将!日军又反扑了!左翼的第三营快顶不住了!”通信兵大喊。龙宇拿起望远镜,只见数百名日军端着刺刀,向第三营的阵地冲去。“命令第二营派两挺马克沁重机枪支援左翼!第一营从右侧迂回,打日军的侧后方!”

第三营阵地上,班长李铁柱正抱着马克沁重机枪,向日军扫射。机枪的枪管已打红,助手不断往枪管上浇水降温。“快!再给我装弹链!”李铁柱大喊。助手颤抖着装上弹链,却因紧张,弹链卡在了机枪里。

“该死!”李铁柱刚要伸手去修,日军已冲到阵地前50米。就在这时,右侧传来密集的枪声——第一营的士兵及时赶到,日军的反扑被击退。李铁柱松了口气,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要是有迫击炮就好了,能把日军的掩体炸了!”

龙宇也在发愁——缺乏曲射火力,士兵们只能冒着枪林弹雨冲锋,每推进1公里,就要付出上千人的伤亡。他看着邓世昌发来的“9月28日抵达”的电报,对参谋说:“再撑两天,等将军来了,我们就能扭转战局!”

而在日军四国岛指挥部,司令官山县有朋看着战报,脸色阴沉。他知道,邓世昌的20万大军一旦登陆,四国岛的8万日军根本无法抵挡。“命令部队,在 Kochi 平原坚守到10月1日,然后向本州岛撤退。”山县有朋下令,“同时给东京发报,请求派驱逐舰支援,掩护撤退。”

9月27日,琉球那霸港的预备队仍在忙着秋收。张昊亲自带着士兵下田割稻,琉球百姓看着汗流浃背的士兵,主动送来茶水和饭团。“长官,你们帮我们收稻,我们也不能让弟兄们饿着!”一位老农捧着饭团,塞给张昊。

张昊接过饭团,笑着说:“谢谢老乡!等灭了日本,咱们的日子就更好过了!”

同日,釜山港的运输船已送走最后一批回国士兵。赵刚看着空荡荡的码头,对副官说:“立刻盘点粮仓,把剩余的粮食数量报给国内——要确保留守部队和琉球的补给能撑到新武器装备前线。”

而在威远号战列舰上,邓世昌正看着四国岛的海图。距离土佐清水港还有1天的航程,他对通信兵说:“给龙宇发最后一封电报,告诉他们,明天清晨,我们的炮火会先覆盖日军阵地,让他们做好冲锋准备!”

夜色渐深,琉球的运输船仍在向高知港运送粮食;釜山的火车已抵达平壤,士兵们换乘回国的列车;威远号率领的增援舰队,在夜色中向四国岛驶去。两条战线的调度仍在继续,所有人都在等待——等待邓世昌的增援抵达,等待新武器的生产完成,等待秋收后的粮草充实,然后向日本本土,发起更猛烈的进攻。

此时,四国岛的稻田里,龙宇的士兵们正趴在战壕里,看着远处的日军阵地。李铁柱摸着冰冷的马克沁重机枪,喃喃道:“明天,就能打个痛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