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主任连忙打圆场,劝着两边:“先别僵着,还是让贾家先选方案吧。”贾张氏却小声嘀咕:“能不能……两样都要啊?”陈阳眼睛一瞪、脸色一沉,贾张氏吓得立马闭了嘴。
陈阳转向贾东旭的媳妇,见她一副畏畏缩缩的软样子,心里一阵火——这性子,也难怪会被贾张氏欺负。王主任赶紧拉过贾张氏和她,凑在一起低声商量了半天,才过来对陈阳说:“陈科长,您看这样行不行?工位他们想留下,就是钱上能不能再多补一点?您瞧这孤儿寡母的,家里还有三个孩子(大的、小的加上刚出生的),日子是真困难。”
陈阳叹了口气:“确实不容易,行,那咱们先定工位。你们要留工位,那谁来顶?是贾张氏你去,还是你儿媳妇去?”贾张氏连忙摇头摆手。陈阳看着她:“你今年还没50吧?上班怎么就不行了?对了,我之前好像听人举报,说你经常吃止疼片,有这回事吗?”
王主任一听,脸色立马变了,厉声问贾张氏:“有没有?你是不是经常吃止疼片?是不是上瘾了?”贾张氏慌忙摇头否认。陈阳看向院里的居民,提高声音:“你们要是知情不报,就是包庇,包庇可是要同罪论处的!”
这话一出,立马有人站出来说:“确实见过贾张氏经常吃止疼片!”陈阳看向王主任,王主任连忙说:“这事交给我们街道办,我们一定严肃处理!”“行,那这事就拜托你们了。”陈阳点点头,又转向贾东旭的媳妇,“那工位就由你来顶。你最小的这个刚出生的孩子,叫什么名字?”
贾东旭媳妇小声答:“叫……槐花。”
陈阳接着说:“那这样,给你三个月时间,你把槐安顿好,三个月后再去厂里报到上班,家里孩子就交给贾张氏照顾。要是贾张氏不肯照顾,那就换她去上班;她要是也不同意,厂里直接取消这个工位。”
贾张氏和贾东旭媳妇一听,连忙点头同意,生怕工位飞了。
陈阳又说:“行,看在你们生活确实困难,加上王主任和院里邻居都为你们求情的份上,工位和这500块钱,都留给你们。现在过来签收据吧。”
两人赶紧上前签字,签完后陈阳又把收据递给王主任:“麻烦王主任也签个字作证。”王主任签完,陈阳看向院里众人:“再选两位代表签字,大家都做个见证。”一大妈和三大妈连忙上前,也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随后陈阳把装着500块钱的信封和顶班证明递过去,说:“你们清点一下,确认钱数没错。”贾张氏和贾东旭媳妇当着众人的面打开信封,一张一张数完,确认是500块后,才松了口气。陈阳见事情办完,便跟王主任和众人打了声招呼,转身告辞离开。
陈阳走后,王主任当即在四合院里宣布了对贾张氏的处罚:“鉴于贾张氏涉嫌食用止疼片,且之前有搞封建迷信的嫌疑,现决定罚她打扫四合院公共区域和公厕,为期一个月。”
他顿了顿,语气更严肃:“最重要的是,贾张氏必须戒掉止疼片!考虑到你家情况特殊,这次先从轻处理,但要是再被发现吃止疼片,直接报警拘留,还要拉去游街!”
贾张氏虽然心里不情不愿,但怕真被抓去拘留,只能低着头小声应下:“我知道了,我戒,我一定好好打扫……”院里的邻居们听了,也都默认了这个处罚,没人再替她说话。
随后陈阳回到厂办公室,向杨怀民厂长、李怀德以及总工会的领导们汇报事情已经处理完毕,同时拿出了那张签好字的收据。
几位领导看着收据上贾张氏和贾东旭媳妇的签字、街道办王主任的签字,还有四合院一大妈、三大妈作为见证人的签字,都连连点头夸奖:“小陈这事办得漂亮,既守住了厂里的规矩,又妥善安抚了家属,还让街道和居民做了见证,一点后患都没留!”
陈阳笑着摆手:“都是应该的,分内事而已,主要还是领导们定的方案周全。”
第二天上班没多久,径直走进他办公室,熟门熟路的打开柜子拿出茶叶罐——自己动手冲泡了一杯,坐在陈阳对面,一开口就竖大拇指:“陈大哥,昨天你处理贾家那事,办得是真漂亮!”
他兴奋地说:“你是没瞧见,贾张氏被王主任罚扫四合院和公厕一个月,今天一大早就在院里老老实实扫地呢!以前她在咱院多横,动不动就叫魂,没人敢惹,这下算是被你治得服服帖帖!”
陈阳看着他这股子劲,无奈地说:“你呀,就是不懂得变通。平时遇事总想着动拳头,太低级了。真有解决不了的,找警察啊——警察本来就是为老百姓做主的,有坏人不找他们找谁?”
何雨柱一拍大腿,懊恼道:“哎呀!以前我咋就没想到这茬呢!”
“你就是愣。”陈阳语气沉了沉,“现在不一样了,你有老婆有孩子,做事得多动脑子,别再耍横。万一你出点事,玉茹和何晓娘俩的日子咋过?凡事多想想家人。”
何雨柱连忙点头:“哎!陈大哥你说得对,我记着了!”
陈阳又叮嘱何雨柱:“你最近上点心,我这职位可能要往上动了,压了好几年,压不住了。”
何雨柱撇撇嘴:“有官谁不往上爬啊,这有啥好纠结的。”
“你懂个啥?”陈阳无奈道,“位置越高,责任越重,我这肩膀不想扛那么多事,可上边领导都希望我再进一步,没办法。不过我一走,厂里大概率会再提拔个副主任,以后一正一副管三个食堂——你小子能不能再上一步,就看你自己表现了。”
何雨柱眼睛一亮,立马说:“放心吧陈大哥!小灶那边我肯定多上心!”
“不单单是小灶。”陈阳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一条中华烟扔给他,“柜子里还有几瓶好酒,你下班自己带走,别让人看见,知道该怎么做吧?”
何雨柱连忙点头,把烟揣进怀里:“明白!明白!陈大哥你放心!”
半个月后,轧钢厂领导班子专门召开会议,宣布对陈阳的任命:“陈阳同志进入轧钢厂十余年来,从厂长助理到食堂主任,扎根岗位、奉献多年——不仅保障了全厂职工的膳食供应,让大家吃上满意的饭菜,更多次为厂里立功。经研究决定,任命陈阳同志为后勤部副处长,享受副处级待遇。”
陈阳当即起身,向几位领导诚恳道谢:“感谢领导信任,我一定在新岗位上继续做好工作!”
随后,厂里的广播喇叭连续三遍播报了这则任命:“全体职工请注意!原食堂主任、正科级干部陈阳同志,现任命为后勤部副处长,享受副处级待遇!现任命为后勤部副处长,享受副处级待遇!”广播声传遍厂区,不少职工听到后,都纷纷议论着陈阳的提拔实至名归。
陈阳的任命刚公布没两天,厂里就紧跟着敲定了食堂的人事调整:原第一食堂的王班长升任食堂主任,享受副科级待遇,全面负责三个食堂的日常管理;原第二食堂的何雨柱,从班长提拔为食堂副主任,暂定为正股级干事——按厂里的职级体系,正股级再往上一步,就是副科级,等于给何雨柱搭好了晋升的台阶。
消息传到四合院,何雨柱嘴都快合不拢,当天就提着瓶酒去陈阳家道谢,嘴里不停念叨:“陈大哥,要不是你提点,我哪能升得这么快!以后食堂的事,你尽管吩咐!”陈阳看着他这高兴劲儿,笑着劝他:“先别飘,副主任的担子比班长重,把事干好,下次提副科才稳当。”
陈阳到后勤部向李怀德报道,李怀德直接拿出工作清单,给他明确副处长职责:“你主要抓三块——一是现场问题解决,厂区食堂、宿舍、公厕的突发情况,得第一时间协调处理;二是部门协同管理,对接食堂科、基建科、物资科,确保他们按计划推进工作;三是数据与汇报,每月统计后勤开支、职工满意度,整理成报告给我和厂领导。”
陈阳点头:“李处长,我明白,保证落实。”说罢正打算回去梳理工作,李怀德却叫住他,补充道:“还有我手里这几块,你也抓紧上手——全局统筹规划的初步方案、外部协调对接(比如跟粮食局、住建局的联络),以及后勤系统人事调整的前期调研。”
他顿了顿,语气坦诚:“我在这个岗位上待不了多久了,最多一年,到时候后勤处这一摊子,都得交给你。”陈阳心里暗叹——又要往上升,担子只会更重,但面上还是诚恳道谢:“谢谢李处长信任,我一定尽快熟悉,不辜负您的托付。”
陈阳一忙就是近两个月,总算把后勤部的工作捋顺吃透——从食堂的成本核算到基建科的维修进度,从物资科的采购流程到跟粮食局的对接节奏,全都摸得门清。其实这些事说难不难,核心无非是“抓权”的尺度,陈阳偏不纠结细枝末节,只盯着“职工吃得满意、厂区保障到位”这两个大方向,日常工作抓大放小,底下科室反而配合得顺畅,手头的事推进得格外顺利。
要不要写写陈阳刚理顺工作,就遇到厂区宿舍水管大面积老化、需要协调基建科紧急维修的事?正好能体现他“抓大放小”的做事风格,也让剧情更有落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