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长生血咒 > 第172章 凤阙惊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废物!一群废物!”

精美的琉璃盏被狠狠掼在地上,摔得粉碎。太后柳氏胸膛剧烈起伏,脸上因极致的愤怒而扭曲,昨夜残留的妆容与此刻的狰狞交织,显得格外可怖。

“一个大活人!在你们眼皮子底下!就这么不见了?!高无庸那个老阉狗!还有那个孽种!搜!给哀家掘地三尺也要搜出来!”

她刚刚得到密报,看管素蘅的冰窖侍卫被尽数灭口,高无庸与即将临盆的永昭公主一同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消息如同在她焦头烂额之际又泼上了一桶滚油。

“传陈清砚!立刻给哀家滚进来!”她尖声吼道,声音因歇斯底里而嘶哑。

陈清砚很快便到了,依旧是一副沉稳从容的样子,仿佛外界的天翻地覆都与他无关。他行礼后,平静地问道:“娘娘如此焦急召见臣,所为何事?”

“何事?!”太后猛地转身,指着他的鼻子,“永昭那个贱人!还有高无庸!他们跑了!消失了!就在这长安!就在哀家的眼皮子底下!你说!是不是那些藩王?还是西煌的细作?他们想干什么?!想用那个孽种来对付哀家吗?!”

陈清砚眼中闪过一丝幽光,他略一沉吟,便给出了建议,语气平稳如常:“娘娘息怒。当务之急,是控制消息,掌握主动。臣建议,即刻以‘不明逆贼潜入宫中,掳走了永昭公主,意图挟持皇室血脉,祸乱朝纲’为名,下令全城戒严,大索京师。如此,既可全力搜捕,又能先发制人,将公主置于‘受害者’而非‘逃脱者’的境地,占据舆论上风。”

太后闻言,急促的呼吸稍稍平复,觉得此计甚好:“对……对!就这么办!立刻去传旨!”她对着殿外厉声下令。

命令传下后,殿内暂时恢复了寂静。但太后的情绪并未真正平复,连日来的精神紧绷、夜不能寐、以及失手杀子后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罪恶感,如同无数根针,持续刺扎着她的神经。

突然间,一阵剧烈的头痛猛地袭来,她忍不住闷哼一声,抬手死死按住了太阳穴,身体微微摇晃。

“娘娘?”陈清砚适时上前一步,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您的脸色很不好。可是凤体欠安?”

太后闭着眼,眉头紧锁,声音充满了疲惫和痛苦:“老毛病了……尤其是这几天,夜夜合不上眼,一闭眼就……头痛欲裂……”她一边说着,一边仿佛是本能般,颤抖着手从袖中摸出那个熟悉的、已经有些温润的白玉瓷瓶,拔开塞子,看也不看便直接往掌心倒了两粒朱红色的药丸,随即仰头便吞了下去,动作急切得甚至带着一丝凶狠,仿佛那不是药,而是能立刻压下她体内翻腾业火的救命甘霖。

陈清砚静静地看着她这一气呵成的动作,待她服下后,才缓缓开口,声音平稳无波,听不出丝毫情绪:“娘娘,此药虽于安神定惊、舒缓头痛确有奇效,但……是药三分毒,终是虎狼之性,强压心神而非真正调理。依臣之见,一次一粒,或可暂解烦忧,两粒同服……恐伤及根本,于凤体长远无益。还望娘娘……慎之。”

太后闻言,猛地睁开眼看向他,眼中血丝未退,目光却因药力初显而恢复了几分惯有的锐利和偏执,甚至带着一丝不耐烦:“现在是什么时候?!逆贼未平,祸乱将起,正是千钧一发之际!哀家岂能因区区头痛而误了大事?!多吃一粒,不过是为了更快稳住心神,好应对眼前的危局!待到此间事了,逆贼伏诛,尘埃落定,哀家自然会减少剂量,安心调理!”

她的语气斩钉截铁,仿佛在说服他,更是在说服自己。那药丸带来的短暂清凉感和虚假的平静,已然让她将其视为不可或缺的依仗,全然忽略了,或者说刻意无视了陈清砚话语中那微不可察的警告意味……

护国寺的禅房内,药香与血腥气混杂。永昭倚在素软的榻上,面色苍白如初雪,每一声呼吸都带着细微的颤音。高无庸垂首侍立一旁,这位历经三朝的老太监眼中含着泪,却强忍着不让其落下。

今日,首辅林文正、刑部尚书高廷尉、礼部尚书林永阳,以及长孙烬鸿麾下最为忠诚、手握京畿部分兵权的嫡系武将李光弼,被高无庸秘密约至此处。此刻,他们屏息静气,跪坐在蒲团之上。禅房狭小,烛火摇曳,将每个人凝重而决绝的脸色映得晦暗不明。

素蘅瘸着腿,将殷承瑞的血书与一叠太后罪证逐一展开。当展示到永宁公主染血的衣角时,高廷尉终于忍不住哽咽出声。

“诸位大人,”永昭的声音微弱却异常清晰,每个字都像是从胸腔中艰难挤出,“太后罪孽滔天,残害皇室,祸乱朝纲。先制造堤坝毁塌事件害死大皇子嫁祸先帝,又用‘天雷筒’设伏落鹰峡害死摄政王,更...”她顿了顿,眼中泛起泪光,“更弑杀亲子景瑞帝,逼死永宁公主。”

她颤抖着抬手,轻抚身旁摇篮中熟睡的婴儿:“如今,本宫与烬鸿的儿子已然出世。这孩子,是长孙氏唯一的血脉,也是昙昭皇室最后的希望。”她突然剧烈咳嗽起来,素蘅急忙上前为她拭去唇边血丝,永昭腹部的绷带亦隐隐渗出血迹。

此时,首辅林文正深吸一口气,从怀中郑重取出一卷明黄的绢帛,双手高举过顶。他的声音沉痛而有力,打破了沉寂:“公主殿下,诸位同僚!此乃景瑞帝陛下临终前,交由老臣密藏的遗诏!陛下圣明,早已洞悉奸佞祸心!陛下有旨:‘朕若有不测,即由皇姐永昭公主监国,总揽朝政,肃清奸邪,匡扶社稷!’此乃陛下亲笔!”

绢帛展开,那熟悉的稚嫩笔迹,如同惊雷,震撼了在场每一个人!这不再是单方面的指控,而是拥有了先帝法统的授权!

永昭眼中泪水滑落,既是悲痛,亦是感受到了弟弟最后的托付与沉重责任。

她强撑着力气继续说道:“本宫以先帝托付之监国身份,恳请诸位助我...除妖后,正天道。”她目光扫过每一位大臣,“非为本宫一己之私,而是为先帝遗志,为这孩儿,为昙昭千秋基业,为天下苍生免遭涂炭!”

她颤抖着取出早已拟好的檄文,递给高无庸。老太监跪行至林文正面前,双手奉上。林文正郑重接过。

回到府邸后,首辅林文正不顾夜深,立刻召集心腹幕僚。他亲自执笔润色,将永昭所述太后的滔天罪行、小皇帝殷承瑞的遗诏以及号召天下忠良共讨国贼的决心,凝练成一篇字字泣血、句句诛心的檄文。他深知,这份檄文必须尽快发出,才能抢占先机,凝聚人心。

“八百里加急!抄送各州府衙门、边关重镇、学宫书院!务必让天下人知晓真相!”林文正将盖有首辅印信的檄文交给最信任的弟子,声音嘶哑却无比坚定。无数信使如同离弦之箭,在夜色中奔向四面八方。

檄文如同燎原之火,迅速传遍昙昭。太后弑杀亲子、残害皇室、害死摄政王、囚禁公主、祸乱朝纲的罪行被公之于众,小皇帝遗诏命永昭监国的法统依据更是震撼人心!举国哗然,民情激愤,暗流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