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极限攀升 > 第135章 铁规与新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货车的轮胎碾过据点大门的铁板时,发出“哐当”一声闷响,惊飞了檐下筑巢的麻雀。杨帆跳下车的瞬间,右脚踝传来一阵刺痛——上一章抢消防桶时被碎石划破的伤口,在颠簸中又渗出血来,把裤脚黏在了皮肤上。“先处理伤口。”老周跟在后面下来,手里还提着那个沉甸甸的蓝色消防桶,桶壁上沾着未干的火星灼痕。刚才的突围算不上惊险,却让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赵猛背上的喷火器枪管还留着余温,孙磊的砍刀上沾着几根焦黑的兽毛。

李工已经在仓库门口等得急了,见他们回来,第一时间扑向货车后厢的喷火器:“没坏吧?我就说不能在窄路用,差点把枪管烧变形。”他摸着枪管上的灼痕,眉头拧成了疙瘩,转身就往工具间走,“得重新加固枪管,不然下次准出问题。”

杨帆没拦他,只是望着据点里的景象,眉头渐渐皱起。不过半天工夫,原本还算整齐的空地已经乱了套:几个年轻小伙蹲在墙角打牌,身边扔着空罐头盒;张婶种在墙角的小白菜被踩倒了一片,没人打理;西侧的防御工事缺口处,堆着几捆铁丝,却不见有人去修补——上一章出发前叮嘱过留守的人加固,显然没人放在心上。“这哪是据点,跟菜市场似的。”老王把车停稳,擦了把额头的汗,语气里带着火气,“昨天我就见有人偷拿仓库里的压缩饼干,说了两句还跟我急眼。”

杨帆的目光落在空地上争执的两个人身上,是负责物资登记的小林和留守的阿强。小林手里攥着账本,脸涨得通红:“每人每天两包饼干是规矩,你今天已经拿第三包了,必须登记!”阿强梗着脖子反驳:“我力气大,昨天搬物资累坏了,多吃一包怎么了?难道让我饿死?”

周围围了几个看热闹的人,没人上前劝解,反而有人跟着起哄:“就是,物资堆着也是堆着,凭什么不能多拿?”杨帆走过去,脚步声不算重,却让喧闹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他没看阿强,只是接过小林手里的账本翻了翻,首页的“物资登记细则”还是上一章他手写的,此刻已经被揉得皱巴巴的,后面的登记栏空了大半。“昨天谁搬物资了?”杨帆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人群里走出三个汉子,其中就有阿强。“搬了三箱罐头,两桶水。”阿强的声音小了些,眼神却还带着不服气。“老王,”杨帆回头喊了一声,“仓库里的备用罐头少了多少?”

老王立刻跑进去清点,回来时手里拿着个空纸箱:“少了五罐,都是昨天刚搬进来的。”阿强的脸瞬间白了,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却被杨帆打断:“物资是所有人的,不是谁力气大就能多拿。搬物资辛苦,可以记工分,换额外的补给,但偷拿不行。”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从今天起,这事儿得改改了。”

他让小林把所有人召集到空地上,自己则走进临时办公室——那是间废弃的值班室,里面只有一张破桌子和两把椅子。李工、老王、老周已经在里面等着了,桌上放着一张画满线条的白纸,是老周昨晚画的据点布局图。“刚才的事你们也看见了。”杨帆坐下,把受伤的脚踝搭在另一把椅子上,“咱们现在有二十多个人,光靠自觉根本不行。上一章去医院找抗生素,要是留守的人把物资偷光了,咱们回来喝西北风?必须立规矩,分小组,各司其职。”

老周率先点头,指着图纸上的防御工事:“我早想说了,西侧的缺口再不补,下次变异生物一来,一冲就破。得专门设个防御组,排班巡逻,加固工事,还要维护武器——那三把喷火器,没人天天检查可不行。”“生产也得抓。”李工推了推眼镜,手里转着扳手,“张婶种的菜不够吃,仓库里的工具堆着生锈,不如组个生产组,一边种地,一边修修补补。我能教他们造点简单的农具,再把废弃的零件攒一攒,说不定能做个浇水的水泵。”

老王摩挲着下巴,补充道:“还有医疗,上次小张发烧,差点没人会处理。得有个医疗组,整理药品,教大家点急救知识,万一有人受伤了,也不用等着杨帆回来。”

三人的话正好说到了杨帆心坎里。他拿起笔,在白纸上划了三道横线,分别写上“生产组”“防御组”“医疗组”:“生产组管种植和制造,张婶懂种地,李工负责制造,组长让张婶当,李工当技术指导;防御组由老周负责,赵猛、孙磊他们力气大,都归你管,重点守东西两个大门,喷火器和砍刀统一由你调配;医疗组……”他想了想,目光落在刚走进来的小林身上。小林以前是护士,上一章搜物资时她还认出了不少过期的抗生素:“小林,医疗组归你,仓库里的药品你重新整理一遍,挑能用的分类放好,再给每个人做个简单的体检。”

小林愣了一下,随即用力点头:“我能行!就是药品太少了,上次找的抗生素只剩三盒,还都是快过期的。”

“这是下一章要解决的事。”杨帆把笔放下,“先把制度立起来,不然咱们连据点都守不住,谈何找药品。”

半小时后,所有人都聚集在了空地上。杨帆站在破桌子上,手里举着写好的分组名单和职责细则,阳光照在他沾着尘土的脸上,显得格外严肃。“现在宣布据点内部管理制度。”他的声音透过空气传开,连刚才起哄的几个人都收了声,“第一,成立生产组,负责种植蔬菜、修缮房屋、制造工具。张婶任组长,李工负责技术,所有人每天轮流去菜地帮忙,收获的蔬菜按工分分配。”

张婶往前站了一步,手里还攥着种菜的小铲子:“大家放心,我以前在农村种了三十年地,保证让咱们冬天也有菜吃。就是现在缺种子,得想办法找些白菜、萝卜种。”“种子的事我来想办法。”杨帆接过话头,继续说道,“第二,成立防御组,老周任组长,负责巡逻、加固工事、维护武器。每天分三班巡逻,每班两人,喷火器必须由防御组专人保管,使用前得报备。”

老周走上前,拍了拍身边赵猛的肩膀:“从今天下午开始,所有人都得学怎么用砍刀和铁棍,下周开始练喷火器,谁要是偷懒,下次遇到变异生物,自己扛着!”赵猛立刻应和:“对!到时候别喊救命!”“第三,成立医疗组,小林任组长,负责药品管理、急救培训、健康登记。每个人的伤口、病史都要登记,谁要是隐瞒病情,传染给大家,后果自负。”杨帆的目光落在阿强身上,“还有物资,以后由生产组和医疗组共同管理,拿任何东西都要登记,按工分兑换,不准私拿。”

阿强的头埋得更低了,刚才起哄的几个人也不敢出声了。这时有人小声问:“那工分怎么算啊?干活多少不一样,总不能都一样分吧?”“问得好。”杨帆早有准备,“巡逻一天算10分,种地半天算3分,修工事一小时算2分,制造工具按成品算分。每天晚上统计,周末按工分换物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这话一出,人群里立刻热闹起来,不少人眼里露出了期待的神色。之前无所事事的几个小伙立刻举手:“我去防御组巡逻!”“我去种地!我力气大!”杨帆压了压手,等人群安静下来:“现在分组登记,登记完立刻开工。生产组先去补菜地,把踩倒的菜重新种上;防御组去修西侧的缺口,老王你带几个人去仓库搬铁丝和木板;医疗组现在去整理药品,小林,你挑两个人帮忙。”

命令下达,所有人都动了起来。阿强红着脸走到杨帆面前,挠了挠头:“杨哥,我错了,我不该偷拿罐头。我去防御组,修工事我最拿手!”

杨帆点了点头:“知道错了就好,好好干,工分能换回来。”看着眼前忙碌起来的景象,杨帆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些。李工正带着几个年轻人拆废弃的钢管,准备做农具;张婶在菜地里指挥着翻土,原本杂乱的菜地渐渐有了条理;老周和赵猛扛着铁丝走向西侧缺口,铁锤敲击木板的声音很快响了起来。

老王走过来,递给他一瓶水:“还是你有办法,以前乱糟糟的,现在终于像个据点了。”杨帆喝了口水,目光望向据点外的土路。尘土里还留着上一章货车驶过的轮痕,而远处的地平线上,隐约有黑影闪过——不是变异生物,像是人的身影。“规矩立起来了,可麻烦还在后头。”杨帆指着远处,“张婶要种子,小林要药品,刚才我好像看到有人在据点外徘徊,说不定是其他幸存者。”

老王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眉头也皱了起来:“要不要让老周去看看?”“先别急。”杨帆摇了摇头,“等明天防御组把工事修好了再说。现在最重要的是把内部理顺,不然外面的麻烦来了,咱们自己先乱了阵脚。”

这时,小林突然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个药瓶,脸色发白:“杨哥,不好了!仓库里的退烧药只剩两瓶了,刚才我给小张量体温,已经烧到39度了!”杨帆心里一沉。上一章找的抗生素本就不多,退烧药更是稀缺。小张是生产组的,昨天搬物资淋了雨,要是烧不退,很可能引发肺炎。“先给小张物理降温,用湿毛巾敷额头。”杨帆立刻说道,“老王,你明天跟我去一趟附近的药店,看看能不能找到退烧药。老周,你安排人加强巡逻,我们出去的时候,据点不能出任何事。”

夕阳西下时,据点里的灯光亮了起来。生产组种好了最后一棵白菜,防御组补好了缺口,医疗组整理好了药品清单,上面用红笔圈出了“退烧药”“抗生素”“消毒水”等急需的物资。杨帆站在了望台上,看着下面忙碌后渐归平静的据点,手里攥着那张清单。他知道,管理制度的建立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种子、药品、外部幸存者,每一个问题都是难关。但当他看到张婶在菜地里插下的木牌(上面写着“生产组一号菜地”),看到老周在防御工事上挂起的警戒灯,看到小林给小张换湿毛巾时细心的模样,心里又燃起了希望。

夜色渐深,据点外传来几声不知名的兽吼,却没人再像以前那样惊慌。防御组的巡逻灯在围墙上来回移动,喷火器的枪管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杨帆走下了望台,脚步轻快了些。脚踝的伤口还在疼,却提醒着他这一切的真实——他们不是在苟活,而是在重建。

只是他没想到,第二天清晨,当他和老王准备出发去药店时,老周突然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个沾着泥土的布袋:“杨哥,巡逻时在门口发现的,里面是半袋萝卜种子,还有一张纸条。”纸条上只有一行歪歪扭扭的字:“想要更多种子,去东边的废农场。”杨帆捏着那张纸条,看向东边的方向。那里正是上一章他们看到浓烟的区域,也是那些未知黑影出现的地方。他知道,新的危险和机遇,已经在不远处等着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