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案首何必过谦?”

“谁不知晓,诗词乃文人本色?”

“案首文章做得花团锦簇,想必诗词亦是信手拈来。”

“莫非……是瞧不上我等诗社小道,不屑于出手?”

这话便有些诛心了,直接将张衍志的谦逊曲解为傲慢,隐隐将他放在了诗社众人的对立面。

水榭内的气氛顿时变得有些微妙起来。

不少社员微微蹙眉,觉得李姓学子此言有些过分,但更多人则抱臂旁观,想看看这位风头正劲的案首如何应对。

沈墨脸色微变,正要再次开口圆场。

张衍志却已缓缓直起身,脸上的温和笑意渐渐敛去,目光平静地看向那位李姓学子,声音依旧沉稳,却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

“这位李兄,言重了。”

“衍志从未轻视诗词,更不敢轻视诸位同仁雅兴。”

“只是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志。衍志志不在此,故而少作,此乃实情,并非推脱。”

李学子嗤笑一声,下巴微扬:“志不在此?我看是‘力有不逮’吧?终究是农家子出身,于这风雅之事,难免缺了些底蕴。罢了罢了,强求不得。”

他这话已是近乎人身攻击,带着明显的出身歧视。

连主位上的苏先生都微微皱起了眉头。

张衍志眼底最后一丝客套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的锋芒。

他不再看那李姓学子,而是转向主位的苏先生和在场的所有社员,拱手一礼,朗声道:

“苏先生,诸位同仁。既然李兄执意相邀,衍志若再推辞,倒显得矫情了。”

“诗词虽非衍志所长,然,感物抒怀,亦是人之常情。今日见这满池残荷,心中确有所感,便不揣冒昧,试作几首,权当抛砖引玉,还请苏先生与诸位斧正。”

他此言一出,满场皆惊!

不仅应战,还要作几首?

沈墨更是瞪大了眼睛,面露担忧,生怕张衍志是被激之下冲动行事。

那李姓学子先是一愣,随即露出看好戏的神情,抱臂冷笑道:“哦?那我等便洗耳恭听张案首的‘感物抒怀’了!”

张衍志不再多言,踱步至轩窗边,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那片在秋风中坚韧挺立的残荷。

他略一沉吟,不过数息,便清声吟诵道:

“浥露擎残盖,临风曳败茎。

香销翠减韵犹存,傲骨凌霜斗雪魂。

莫道枯荣终有尽,藕丝深隐待明春。”

诗句一出,满室皆静!

这第一首五言绝句,不仅描绘了残荷“残盖”、“败茎”的外在形态,更以“傲骨凌霜”、“藕丝待春”点睛,赋予了残荷坚韧不屈、期待新生的精神内核,格调陡然拔高!

苏先生原本严肃的脸上,首次露出了惊异之色,微微颔首。

不等众人细细品味,张衍志目光微动,看向池边一只掠过水面的孤鹜,第二首诗已脱口而出:

“半亩寒塘鉴古今,繁华落尽见真淳。

残躯亦抱玲珑窍,不向秋风折此心。

鹭影斜穿疏雨外,夕阳红透冷波心。

荣枯本是寻常事,留得清癯伴月吟。”

这一首七律,对仗工整,意境苍凉而阔大!

将残荷置于历史长河与天地景象之中,“繁华落尽见真淳”一句更是蕴含哲理,“不向秋风折此心”直接抒发了不屈之志!艺术与思想并重!

水榭内已响起低低的吸气声,那李姓学子脸上的讥讽早已僵住,转为不敢置信。

张衍志语调不变,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终落回那池残荷,带着一种洞察世情的平静,吟出了第三首:

“褪尽红衣始见真,繁华场里过来身。

已知世味薄如纸,独抱秋心韧胜莼。

雨打声成无字偈,风摇影示有为人。

濂溪若解当前意,不爱倾城爱瘦神。”

此诗一出,宛若惊雷!

“褪尽红衣始见真”直指本质;“已知世味薄如纸,独抱秋心韧胜莼”饱含阅历与风骨;“雨打声成无字偈,风摇影示有为人”更是将自然景象升华至禅理与担当的境界!最后用周敦颐爱莲的典故反衬,表明此时欣赏的已非莲之倾城色,而是残荷“瘦神”般的精神风骨!

三首诗,一首五绝,一首七律,一首七律,体裁不同,角度各异,却首首精品,意境层层递进,从外在风骨写到内在精神,再升华至人生哲理!每一首都足以在诗社中传诵!

整个听荷轩,死一般的寂静!

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瞠目结舌地看着那个立于窗前的青衫少年,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他。

沈墨激动得脸色涨红,双手微微颤抖。

主位上的苏先生,已然站起身,目光灼灼地盯着张衍志,半晌,才长叹一声,击节赞叹:

“好!好!好!”

“好一个‘傲骨凌霜斗雪魂’!好一个‘不向秋风折此心’!更好一个‘不爱倾城爱瘦神’!”

“三首诗,道尽残荷风骨,更抒写士子襟怀!格高、意远、辞工!老夫在书院多年,已许久未闻如此佳作!张衍志,你……你瞒得我等好苦!有此诗才,何必谦称‘荒疏’?!”

那李姓学子,此刻面如死灰,嘴唇哆嗦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本想让人出丑,却反而成了对方才华横溢的垫脚石!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他那点可怜的优越感被击得粉碎!

张衍志面对苏先生的盛赞和满堂震惊的目光,神色却依旧平静,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再次拱手,语气淡然:

“苏先生过誉了,诸位同仁谬赞。偶有所感,遣词造句,难登大雅之堂。今日冒昧,搅了诸位诗兴,衍志在此告退。”

说罢,他不等众人反应,对沈墨微微颔首,便转身,在一片复杂无比的目光注视下,飘然离去。

留下满水榭的寂静,以及那三首如同秋日惊雷般,久久回荡在众人心间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