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卒的处理,如同在滚烫的油锅里滴入了几滴冷水,在狼牙堡内部激起了一阵短暂的涟漪与不安,但很快便被另一股更强大、更本质的喜悦浪潮所覆盖——那关乎着生存最基础的命脉:粮食。
就在周丕带队伏击运输队,带回缴获的粮食后不久,一场更大的、源于土地本身的丰收,悄然降临。
去年深秋,就在狼牙堡刚刚站稳脚跟,挣扎于饥饿边缘时,与岩山部族的初次接触,除了换来那点救命的岩盐,老祭司还赠予了杨帆一小袋不起眼的、被称为“地瓜”的块茎种子。老祭司言明,此物耐贫瘠,耐干旱,山地坡田皆可种植,只是产量如何,他亦语焉不详,只说乃山神恩赐,是部族在饥荒年景的保命之物。
当时堡内情况危急,任何可能增加食物的机会都不能放过。杨帆立刻划出堡垒后方几片相对平缓、但土质贫瘠、石块遍布的坡地,亲自带领一队老弱妇孺,精耕细作(在有限条件下),将那些形态丑陋、带着泥土气息的块茎,按照山民传授的简陋方法,埋入了这片充满未知的土地。
整个冬季,这些种下的希望,在冰雪覆盖下默默孕育。春日来临,细雨滋润,嫩绿的藤蔓顽强地破土而出,迅速蔓延,覆盖了原本荒芜的土地,给灰褐色的山坡披上了一层生机勃勃的绿毯。当时并未引起太多注意,毕竟,绿色的植物随处可见,能否结出足以果腹的果实才是关键。
随着夏季的日照愈发充足,那些地瓜藤蔓长得愈发茂盛,几乎到了泛滥的地步,需要不时修剪以免影响堡墙视野。有人私下抱怨,觉得在这些贫瘠土地上投入精力不值,不如多组织人手狩猎或采集。
然而,当时间步入夏末,藤蔓叶片开始微微泛黄时,转机出现了。负责照料这几片坡地的老农,在一次例行巡查中,无意间用锄头扒开一株地瓜根部的泥土,想看看底下情况。这一扒,让他整个人都僵住了,随即发出了一声如同被扼住喉咙般的惊呼!
闻讯赶来的杨帆、冯源、贾诩等人,看到眼前的景象时,也全都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只见那并不算深的土层下,密密麻麻地挤满了大小不一的、红皮或紫皮的肥大块茎!它们一个个圆滚滚、胖乎乎,如同婴儿的手臂,甚至更大!扒开一株是如此,再扒开一株,依旧如此!几乎每一株地瓜藤下,都结着至少五六颗,多则十几颗硕大的果实!
“这……这是……”冯源捂住了嘴,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狂喜,声音都在颤抖。她管理后勤,太清楚粮食的珍贵了。之前缴获的粮食虽多,但坐吃山空,终究令人心慌。而眼前这从土地里长出来的、实实在在的丰收,带来的安全感是任何缴获都无法比拟的!
贾诩蹲下身,捡起一个比拳头还大的地瓜,掂了掂分量,又仔细看了看那茂盛的藤蔓和并不肥沃的土地,一向古井无波的脸上也露出了惊容:“亩产……恐怕远超粟米数倍,甚至十倍!此乃祥瑞!天佑狼牙堡!”
“快!快召集人手!小心挖掘!别伤着瓜了!”杨帆从巨大的震惊中回过神,声音因激动而嘶哑,立刻下令。
整个狼牙堡能动弹的人几乎都被动员了起来,涌向那几片原本不被看好的坡地。当一锄头一锄头下去,将埋藏在地下的“宝藏”翻出来时,惊呼声、欢笑声此起彼伏,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孩子们在堆积如山的地瓜间奔跑嬉戏,妇人们小心翼翼地拂去上面的泥土,如同对待珍宝。连那些新降的役工,看着这不可思议的丰收景象,眼中也少了几分惶恐,多了几分对未来的期盼——能种出这么多粮食的地方,至少,不会饿死人吧?
经过紧张的收获和称量,结果让所有人瞠目结舌。那几片贫瘠的坡地,产出的地瓜总量,竟然超过了上次伏击缴获的所有粮食总和!而且地瓜耐储存,既可鲜食,亦可切片晒干磨粉,吃法多样,能极大地丰富和保障食物来源!
粮食压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缓解!那种萦绕在每个人心头、对饥饿的深层恐惧,第一次被如此丰硕的成果驱散了大半!
当晚,狼牙堡举行了自成立以来最盛大的一次聚餐。大灶上蒸满了香气扑鼻的地瓜,熬煮着浓稠的地瓜粥。每个人都能分到足量的、热乎乎、甜丝丝的瓜肉。周丕啃着地瓜,含糊不清地对杨帆说:“帆哥,这玩意儿比干饼子好吃多了!顶饱!”
杨帆看着校场上席地而坐、狼吞虎咽却面带笑容的士兵和民众,看着冯源穿梭其间,不断吩咐人添饭加粥时那轻快了许多的背影,看着贾诩在一旁抚须微笑,看着杨林甚至拿着半个地瓜,一边吃一边还在跟雷铁匠比划着,似乎想将地瓜的造型应用到某个机关设计上……
他的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感慨。
这看似不起眼的“地瓜”,其意义,甚至超过了缴获的兵甲,超过了与山民的盟约!它解决的,是最根本的生存问题!有了稳定且高产的食物来源,狼牙堡才真正具备了扎根于此、繁衍发展的根基!人心才能彻底安定,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去发展军工、训练军队、开拓外交!
这不是玄幻的力量,却胜似奇迹。这是知识(哪怕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模糊认知与本地物种的结合)的力量,是土地的力量,是希望的力量。
红薯的奇迹,如同最坚实的基石,牢牢地垫在了狼牙堡的脚下。从此,他们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外部的风刀霜剑,因为他们的胃,先于他们的剑,得到了满足。生存的基础,从未如此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