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改革 > 第8章 快乐气泡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位被召入宫中参与“格瓦斯”大业的酿酒老师傅,在战战兢兢地完成了皇差,助皇帝陛下短暂地“成功”了几次之后,便带着丰厚的赏赐和满脑子的困惑出宫了。

朱由检光顾着纠结于保鲜和口感,既未与他签订什么“保密协议”,也未曾叮嘱他不得外传——在皇帝看来,这尚不成熟的“馊水”配方,实在算不上什么需要严防死守的机密。

然而,老师傅回到民间,仔细回味在宫中的经历,却品出了别样的滋味。

他虽不明白陛下追求的“军需功能”何在,但凭借着他酿酒世家出身的敏锐嗅觉和多年经验,他意识到,这种用烤黑的面包发酵酿造的、带气儿的酸甜饮品,虽然不入皇家法眼,却未尝不能成为一种新奇市井饮品!

于是,他凭借着记忆,开始对宫中的配方进行改良。他舍弃了口感过于粗砺的黑麦,选用了更为常见的荞麦、小麦等谷物,将其精心炒烤至焦香扑鼻的深褐色,再加以糖化、发酵。

他巧妙地调整了发酵的温度与时间,并或许加入了些许山楂、薄荷之类的常见配料,以平衡口感,掩盖那丝不易为人接受的“酵馊”之味。

南京城的街巷里,开始响起了一声声嘹亮的吆喝:“宫廷玉酿!宫廷玉酿!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咧!”

小贩推着独轮车,车上放着几个蒙着干净白布的木桶,桶里正是那老师傅改良后的“格瓦斯”。他巧妙地借用了“宫廷”二字,以其曾在宫中为圣上酿制此物为噱头(虽未明言,但语焉不详更能引人遐想),顿时吸引了无数好奇的市民。

“嘿!老张,这‘宫廷玉酿’是个什么滋味?快来一碗尝尝!”

“哟!还真有点意思,酸酸甜甜,带着股焦麦香,还有气儿!解渴!”

这价格低廉、风味独特、又顶着“宫廷”光环的饮料,竟意外地在市井间流行开来。虽然它依旧无法长期保存,往往需要当日制作、当日售罄,但这反而成了其“新鲜”的证明。

谁也不会想到,皇帝陛下旨在用于北伐大业的“军用功能饮料”,最终会以这样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飞入了南京城寻常百姓家,成了市井小民消暑解渴的“宫廷玉酿”。这或许,也算是朱由检种种“折腾”之下,一个歪打正着的意外收获吧。

曹化淳得到消息,得知那出宫的酿酒老师傅竟打着“宫廷玉酿”的招牌,将陛下折腾许久却最终放弃的“格瓦斯”稍作改良,在市面上售卖,而且还颇受欢迎时,顿时气得火冒三丈。这简直是打着皇家的旗号招摇撞骗,亵渎天威!

他气呼呼地赶到朱由检面前,义愤填膺地禀报:“陛下!那不知好歹的匠人,竟敢借宫中之名,行商贾牟利之事!简直胆大包天!老奴这就派人去,撕烂他那张胡言乱语的嘴,查封了他的摊子!”

他本以为陛下会同样感到不悦,甚至龙颜大怒。谁知,朱由检听罢,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非但没有怒容,反而露出了颇为玩味的表情,连连摆手:“不不不不不……”

他拖长了音调,阻止了曹化淳,“大伴,稍安勿躁。”

朱由检甚至觉得有点好笑。他回想起自己那几次三番失败、最终沦为“馊水”和“怪味汤”的格瓦斯实验,再对比如今在民间被改良、并被百姓接受的“宫廷玉酿”,这种反差让他有种奇妙的荒诞感。

“朕觉得……这样挺好。”

朱由检语气轻松,甚至带着一丝赞赏,“你刚才不是说,价格便宜,老少咸宜,很受欢迎吗?这说明人家确实改良得好,找到了门路。一件原本在朕手里不成器、甚至难以下咽的东西,到了民间匠人手中,却能变成惠及百姓的饮品,这不是好事一桩吗?”

曹化淳张了张嘴,还想争辩:“可是陛下,他打着‘宫廷’的旗号……”

“一个名头而已,何必较真?”

朱由检不以为意地打断了他,“朕那些‘五彩霉斑’、‘惊天爆炸’、‘馊味汤水’若是真能歪打正着,启发民智,或是像这样,最终捣鼓出些惠及寻常百姓的物件吃食,朕倒是乐见其成。总比烂在宫里,或者只写在故纸堆里强。”

随即,朱由检大手一挥,写下“快乐气泡水”几个大字,

他放下笔,拎起这张墨迹未干的御书,颇为自得地欣赏了一下,然后递给一旁目瞪口呆的曹化淳。

“大伴,去,把朕这幅字给那位老师傅送去。”

朱由检语气轻松,“告诉他,以后他卖的这玩意儿,就叫这个名儿了!‘宫廷玉酿’听着太板正,配不上这解渴消暑、让人喝了心头畅快的小玩意儿。朕看,‘快乐气泡水’就挺合适!”

曹化淳双手接过那轻飘飘却又重若千钧的宣纸,感觉自己的脑子有点跟不上陛下的思路。

前一刻还要追究“僭越”之罪,下一刻竟亲自赐名,还赐了这么一个……如此直白、甚至有些俚俗的名字?“快乐气泡水”?这、这成何体统?皇家颜面何在?

“皇爷……这……这名号是否过于……过于通俗了?”曹化淳试图做最后的挣扎。

“要的就是通俗!”朱由检不以为然地摆摆手,“老百姓一听就懂,一喝就乐,多好?难道非要叫什么‘琼浆玉液’、‘金波玉露’才显得高贵?快去快去,朕倒要看看,顶着这块新招牌,他的‘快乐气泡水’能卖得多红火!”

曹化淳捧着这“御赐招牌”,心情复杂地退了下去。他可以想象,当那位原本可能正惶惶不可终日的老师傅,接到这幅字时,会是怎样一种从地狱到天堂的错愕与狂喜。

不久之后,南京城的街巷里,那吆喝声果然变了:“御赐名号——快乐气泡水!喝了就快乐的气泡水咧!”

暖阁内,朱由检刚刚批阅完奏折,身体向后靠在龙椅上,目光放空。一个模糊的、尚未来得及成型的念头在他脑海里盘旋,让他下意识地沉吟出声:

“嗯…………”

他刚转过头,想对侍立在一旁的曹化淳说点什么——“大伴,你说……”

“噗通!”

他话还没说完,曹化淳就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以与他年龄和体型完全不符的敏捷,“刷”地一下就直挺挺地跪倒在了金砖地上,发出一声闷响。

他抬起头,脸上写满了惊惧、无奈和一种近乎绝望的恳求,声音都带着颤儿:“皇爷……您……您可饶了老奴吧……您这又是……又是想到什么了?”

他太了解这位主子了!每当陛下陷入这种沉吟状态,接着用这种“大伴,你说……”开头的句式,那往往就意味着又有什么惊世骇俗、劳民伤财、甚至可能伴随着爆炸或怪异气味的“奇思妙想”要出炉了!之前的“蒸汽巨力”、“五彩霉斑”、“可以喝的面包”……哪一次不是以他曹化淳提心吊胆、收拾残局告终?

朱由检被曹化淳这过激的反应弄得一愣,看着他那张快要哭出来的老脸,顿时有些哭笑不得,同时也有点心虚。

他摸了摸鼻子,没好气地说道:“嘿!你这老货!朕话还没说完呢!你跪什么跪?起来!朕这次……朕这次就是随口问问,还没想好呢!”

曹化淳将信将疑,却也不敢违逆,只好颤巍巍地爬起来,但腰依旧躬得极低,眼睛死死盯着朱由检的嘴,仿佛那里面随时会吐出什么能掀翻房顶的字眼来。暖阁内的气氛,一时间变得有些微妙和紧张。

工部衙门的后院俨然已成了南京城内最令人胆战心惊的所在。青石板地面上散布着焦黑的坑洼,空气中永远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硝石与硫磺混合的气味。

朱由检正站在一个奇形怪状的铁家伙前,双手叉腰,意气风发。

此物由十二根弗朗机炮的子铳炮管并列捆绑而成,密密麻麻地固定在一个粗糙的铁制框架上,框架下方居然还安装了四个从废弃马车上拆下来的木轮。其狰狞而简陋的形态,竟隐隐透露出几分后世轮式火箭炮的雏形。

“陛下,这……”孙元化指着那密密麻麻的炮管,声音发颤,“十二管齐射,后坐力恐怕……”

“诶!爱卿多虑了!”

朱由检大手一挥,打断了他的话,脸上洋溢着那种让孙元化夜不能寐的自信光芒,“弗朗机炮本就是子母铳轮流发射,朕不过是把‘轮流’变成‘一齐’!火力,要的就是一个猛字!”

他绕着这架被命名为“洪武雷霆车”的怪物踱步,越说越兴奋:“你想想,两军对阵,管他什么骑兵冲锋还是步兵方阵,咱们把这宝贝往前一推,点火!十二发炮弹劈头盖脸砸过去,那场面,啧啧……”

孙元化看着那用麻绳、铁箍勉强固定的炮管集群,又想到十二个发射药同时点燃时可能产生的恐怖共振和无法预估的后坐力,只觉得头皮发麻。他仿佛已经看到了炮架解体、炮管四散飞出的惨烈场景。

“陛下,是否先单管试射,测准药量再……”他试图做最后的努力。

“不必!”朱由检斩钉截铁,“要试就试个大的!来人!装填!”

在皇帝灼热目光的注视下,工部匠人们战战兢兢地将火药和实心弹依次填入十二根炮管。整个过程鸦雀无声,只有沉重的喘息和金属碰撞的叮当声。

“点火!”

随着朱由检一声令下,士兵颤抖着将火把凑近那串联起来的引线。

“嗤——”

引线燃烧的瞬间,时间仿佛凝固。

下一刻——

“轰轰轰轰——!!!”

并非整齐的轰鸣,而是一片失去控制的、杂乱无章的爆响!有的炮管率先炸裂,碎片横飞;有的炮弹勉强射出,却不知飞向何方;

巨大的后坐力使得整个炮架疯狂后退,车轮在青石板上摩擦出刺耳的声音,最终侧翻在地!浓烈的白烟瞬间吞噬了整个后院,咳嗽声、惊呼声、金属落地的撞击声响成一片。

待烟雾稍稍散去,只见那“洪武雷霆车”已瘫倒在地,炮管扭曲,车轮碎裂,满地狼藉。

孙元化顶着一头被气浪拂乱的官帽,脸上还蹭着几点黑灰,看着从临时搭建的、仍在微微颤动的掩体后兴冲冲走出来的皇帝陛下,只觉得满嘴发苦。

朱由检却是满面红光,眼神里闪烁着那种孙元化极其熟悉、且每次见到都忍不住胃痛的“迷之自信”,他用力拍打着身上的尘土,语气斩钉截铁:“下次肯定成功!爱卿你看,这次的火药配比,朕觉得非常有戏!动静是不是比上次小多了?这说明能量释放更可控!”

孙元化听着陛下这毫无根据的断言,嘴角微微抽搐。

他实在想不明白,这位爷那份堪比城墙拐角的自信究竟源于何处?是源于上次差点把偏殿送走的“蒸汽机”,还是源于那几缸最终馊臭扑鼻的“格瓦斯”?亦或是眼前这隔三差五就要“轰”一下,让工部同僚们神经衰弱的火药实验?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情,刚想开口委婉地劝谏两句,比如“陛下万金之躯,不宜亲身涉险”、“火药凶厉,还需从长计议”之类的话。

谁知朱由检一转头,正好瞧见他那张写满了疲惫、担忧和后怕的苦瓜脸,竟抢先一步,带着几分关切(或许还有一丝心虚)地问道:

“诶?孙爱卿,你这脸色……不太好啊?可是近来公务过于操劳?瞧瞧,这眼圈都是黑的!要不要朕给你几天……嗯,‘例假’?回家好生休息休息,调养调养?”

“例假”这词从皇帝口中蹦出来,让孙元化愣了一瞬,虽觉用词略显古怪,但意思倒是明白。他心中顿时五味杂陈——陛下,臣这脸色为何不好,您心里当真没点数吗?工部衙门的后院都快被您炸成演武场了,臣能睡得好觉才怪!这“例假”与其说是恩赏,不如说是……逃命符?

他勉强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躬身道:“谢陛下体恤!臣……臣只是偶感风寒,并无大碍,不敢因微末小疾耽误政务(以及陛下的‘实验大业’)。”

他心里暗叹:只盼陛下您下次“肯定成功”的实验,动静能再小点儿,最好……别再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