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三体:苟命大佬的跨维跑路实录 > 第64章 维度融合实验舱的生死调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4章 维度融合实验舱的生死调试

2016.1.1,荒芜星系,临时锚定据点。

零下二百七十度的宇宙寒潮,被据点能量护盾挡在外面,舱内恒温二十一度,却冻不透我后颈的冷汗。

实验舱的蓝光在视网膜上烙出残影,金属舱壁上的维度能量读数疯狂跳动,红色警报灯每隔三秒闪烁一次,尖锐的蜂鸣被我调成了低频震动,顺着控制台传遍四肢百骸,像死神的叩门声。

“零,同步第三组志愿者的维度融合数据,重点监控神经突触的维度适配率。”我指尖敲击控制台,力道控制得极稳,每一次按键都精准落在数据节点上,声音压得很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指令性。

【同步中……志愿者3号神经适配率87%,维度能量吸收率62%,出现轻微意识紊乱;志愿者7号适配率91%,吸收率75%,体征稳定;志愿者10号适配率骤降至63%,脾脏出现维度撕裂迹象,能量泄漏速率0.03单位\/秒。】零的电子音没有起伏,却让我攥紧了拳头。

第二次人体转化测试,一百名志愿者,上一轮三十人的失败案例还历历在目。有的是维度能量排斥导致器官消融,有的是意识被高维碎片吞噬,最后只剩下一团模糊的能量残影,连骨灰都留不下。

罗辑站在实验舱外的观测区,白大褂上沾着未清理的能量残留污渍,眼底的红血丝比上次更重。他没说话,只是盯着观测屏上志愿者10号的生命体征曲线,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那是他极度紧张时的习惯。

我瞥了一眼观测区的单向玻璃,能看到实验舱内的志愿者躺在维生舱里,全身覆盖着银色的维度传导膜,管线像蛛网般缠绕在他们身上,高维能量以肉眼可见的蓝光形态,顺着管线注入体内,在皮肤表面勾勒出诡异的纹路。

“切断志愿者10号的能量输入,启动应急维度修复程序,注入30毫升适配剂。”我迅速下达指令,视线死死锁定屏幕上那条急剧下滑的曲线,“通知医疗组,五分钟后准备接收,优先修复脾脏维度损伤。”

【指令执行中……能量输入已切断,修复程序启动,适配剂注入完成……志愿者10号生命体征趋于稳定,神经适配率回升至71%。】

紧绷的神经稍稍松弛,后背的冷汗顺着脊椎滑落,浸湿了作战服内衬。我靠在椅背上,闭眼深呼吸,鼻腔里还残留着高维能量泄露时的臭氧味,混杂着维生舱营养液的甜腻气息,让人胃里发紧。

“成功率提升到90%,但这剩下的10%,还是致命的。”罗辑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带着一丝疲惫,“刚才10号差点就没救回来,要是全员转化时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没有足够的医疗资源应对批量伤亡。”

我睁开眼,重新看向数据屏,指尖滑动着上一轮失败案例的分析报告:“问题出在维度能量的导入速率和个体体质的匹配度上。上一轮是统一速率注入,忽略了每个人的神经耐受度差异,这一轮分了三组速率,但还是不够精细。”

窗外,荒芜星系的小行星带在黑暗中缓缓转动,碎石碰撞产生的微弱光芒,像濒死恒星的最后喘息。据点外的能量护盾偶尔会闪过细碎的蓝光,那是小行星碎片撞击后的能量涟漪,提醒着我们身处的这片宇宙,连尘埃都带着致命的威胁。

“零,调取所有志愿者的体质数据,包括神经反应速度、器官耐受度、能量吸收基线,用超神学院系统的算法做精准匹配,生成个性化能量导入方案。”我起身走到观测窗前,看着实验舱内逐渐平静的蓝光,“再把维度融合技术的核心代码调出来,我要检查能量传导模块的参数。”

【数据调取中……个性化方案生成需要48小时,核心代码已同步至主控制台。】

罗辑走到我身边,顺着我的目光看向实验舱:“你说,我们这么做,到底对不对?把所有人都改造成维度融合体,抛弃人类原本的形态,这算不算对文明的背叛?”

我沉默了片刻,指尖叩击着冰冷的玻璃,玻璃上倒映出我眼底的蓝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挣扎:“在宇宙重启面前,形态不重要,活着才重要。维度融合不是抛弃,是进化。只有变成能适应高维环境、能抵御维度衰减的形态,我们才能熬过980亿年,才能等到新宇宙的诞生。”

“可那些失败的志愿者……”罗辑的声音低沉,“他们也是为了文明延续牺牲的,但如果能有更稳妥的方式……”

“没有更稳妥的方式。”我打断他,语气生硬却带着无奈,“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宇宙维度衰减的速度在加快,等奇点开始形成,再想转化就晚了。现在的牺牲是必要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失败率降到最低,让每一个牺牲都有意义。”

罗辑没再说话,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观测区的空气变得沉重,只有实验舱的蓝光依旧在规律地闪烁,像是在倒计时,提醒着我们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浪费。

2016.1.15,荒芜星系,临时锚定据点。

四十八个小时的不眠不休,个性化能量导入方案终于生成。我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眼底布满血丝,作战服上沾着咖啡渍和能量残留的痕迹,整个人像是从数据堆里爬出来的。

“各小组注意,按照个性化方案调整实验舱参数,医疗组在舱外待命,科研组实时监控数据,一旦出现适配率低于70%,立即启动应急程序。”我通过内部通讯器下达指令,声音沙哑却依旧清晰。

第二轮测试的第二批志愿者已经进入实验舱,这一次,维生舱的能量管线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做了调整,蓝光的强度和频率各不相同,像是为每个人量身定制的生命律动。

控制台的屏幕上,一百条数据曲线同步跳动,神经适配率、能量吸收率、体征稳定性,每一项都在实时更新。我紧盯着屏幕,指尖悬在应急按钮上方,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季队,37号志愿者能量吸收率突然飙升至95%,超过安全阈值!”科研组的成员突然惊呼,声音里带着恐慌。

我立刻看向37号的数据栏,能量曲线像火箭般蹿升,神经适配率却在下降,器官温度开始异常升高,红色警报灯再次亮起,这一次的频率更快,震动感几乎要震碎控制台。

“立刻降低能量输入功率,启动过载保护,注入降温剂!”我厉声指令,同时手动调整传导模块的参数,试图拦截过高的能量,“零,分析能量飙升原因,是不是传导模块出现故障?”

【能量飙升原因:37号志愿者体内存在隐性高维能量敏感基因,触发了能量共振……传导模块正常,建议启动基因适配强化程序。】

“执行!”

指令下达的瞬间,实验舱内的蓝光突然暴涨,随后又迅速收敛,37号的能量吸收率缓缓回落至82%,体征曲线逐渐平稳。我松了口气,后背已经被冷汗浸透,刚才那一瞬间,我以为又要失去一个同胞。

“季队,稳住了!”科研组的成员声音里带着劫后余生的喜悦。

“继续监控,不能掉以轻心。”我靠在椅背上,心脏还在剧烈跳动,刚才的突发状况让我意识到,维度融合技术里还有很多未知的变量,人类的基因里,或许藏着更多与宇宙维度相关的秘密。

罗辑端着一杯热咖啡走进控制室,递到我面前:“喝点吧,补充点体力。你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了,再这样下去,不等维度融合完成,你先垮了。”

我接过咖啡,温热的触感驱散了些许疲惫,抿了一口,苦涩的味道刺激着神经,让我清醒了几分:“没办法,每一次测试都不能有差错,这一百个人的命,是整个社群的希望。”

“我知道,但你也得保重自己。”罗辑坐在我身边,看着屏幕上平稳跳动的曲线,“刚才37号的情况,让我想到了一个可能——或许我们可以提前筛查基因,找出那些高敏感体质的人,针对性强化,这样能进一步降低失败率。”

“我已经让零在做了。”我点点头,“等这一轮测试结束,就对所有幸存者进行基因筛查,把风险提前控制住。另外,我发现维度融合不仅能提升生存能力,还能强化意识感知,刚才37号能量共振时,隐约捕捉到了高维空间的碎片信号。”

罗辑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高维碎片信号?能解析吗?”

“暂时不能,信号太微弱,而且杂乱无章。”我摇摇头,“但这是一个好迹象,说明维度融合体或许能感知到我们原本无法触及的宇宙层面,这对我们后续研究宇宙重启机制、寻找新宇宙宜居区域,都有很大帮助。”

窗外,一颗小行星拖着长长的尾焰,从据点旁掠过,被能量护盾轻微反弹后,坠入黑暗的宇宙深处。远处,一颗白矮星的残骸在黑暗中散发着微弱的白光,像是宇宙的墓碑,无声地诉说着文明的兴衰。

2016.2.28,荒芜星系,临时锚定据点。

两个月的时间,第二轮人体转化测试终于接近尾声。一百名志愿者,成功转化92人,8人失败,其中3人抢救无效牺牲,5人虽保住性命,但失去了转化资格,只能留在据点核心区,依靠维生系统维持生命。

成功率提升到92%,离我们的目标还有差距,但已经是巨大的进步。控制室内,所有人都带着疲惫的喜悦,科研组的成员们互相击掌,医疗组的医生们也松了口气,只有我和罗辑站在观测窗前,看着那些成功转化的志愿者缓缓走出实验舱,眼神复杂。

成功转化的志愿者们,皮肤表面的维度纹路已经隐去,气息却变得更加沉稳,眼神里带着一丝与宇宙共鸣的深邃,他们的身体形态没有太大变化,但内在已经成为了全新的维度融合体,能在高维环境中自由呼吸,能抵御轻微的维度衰减。

“接下来,就是全员转化了。”罗辑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沉重,“剩下的1800多人,我们要确保每一个人都能活下来。”

“嗯。”我点点头,转身走向控制台,调出全员的基因筛查报告,“零已经完成了基因筛查,找出了127名高敏感体质和83名低耐受体质的幸存者,我已经为他们制定了针对性的强化方案,在正式转化前,先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预处理。”

“预处理?”罗辑疑惑地看向我。

“对,用低剂量的高维能量刺激身体,让基因逐渐适应,同时强化器官的维度耐受度。”我指尖滑动着报告,“另外,我打算把实验舱从3个增加到10个,分批次进行转化,每批次100人,这样医疗组和科研组能更好地应对,避免出现批量突发状况。”

罗辑赞同地点点头:“这个方案稳妥,我来协调生产组,尽快搭建新的实验舱。物资方面,高维能量适配剂还能支撑三批转化,后续需要再去周边星系采集能量矿石。”

“能量采集的事交给机甲护卫队,让他们驾驶中级机甲去,注意隐蔽,不要暴露据点位置。”我叮嘱道,“另外,通知观测组,加强对周边星域的监测,最近总感觉有莫名的能量波动,虽然微弱,但不能掉以轻心,说不定是其他文明的探测器。”

“明白。”

就在这时,控制台的警报突然响起,不是实验舱的红色警报,而是据点外部的黄色预警,屏幕上弹出观测组的紧急报告:“季队,据点西北方向1.2光年处,探测到不明能量信号,疑似小型探测飞船,正在缓慢靠近!”

我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猛地起身看向外部监测屏,屏幕上显示着一个微弱的红点,正以匀速向据点移动,能量信号特征陌生,不是三体文明,也不是之前遇到的流浪文明。

“立刻启动全维度隐身系统,关闭所有非必要能量源,据点进入静默模式!”我厉声指令,全身的神经瞬间绷紧,“机甲护卫队紧急集合,做好战斗准备,但没有我的命令,不准开火,优先隐蔽规避!”

【全维度隐身系统启动中……非必要能量源已关闭……据点静默模式激活。】

罗辑也立刻起身,脸色凝重:“会不会是冲着我们来的?我们的维度融合实验能量泄漏了?”

“有可能。”我紧盯着监测屏上的红点,指尖敲击着控制台,大脑飞速运转,“维度融合实验会产生微弱的高维能量辐射,虽然我们做了屏蔽,但不排除被高阶文明的探测器捕捉到。现在不要轻举妄动,先看看对方的意图。”

监测屏上的红点移动速度很慢,像是在进行地毯式搜索,能量信号时强时弱,偶尔会扫过据点所在的区域,但每次都只是短暂停留,没有表现出明确的攻击意图。

我松了口气,看来对方只是路过探测,并没有精准锁定我们的位置。但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这片宇宙中,任何一点能量泄漏,都可能引来灭顶之灾。

“让观测组持续监测,记录对方的能量信号特征和航行轨迹,方便后续分析。”我下令道,“另外,加快实验舱的搭建和全员转化的准备,我们必须尽快完成转化,提升整体生存能力,才能应对越来越多的未知威胁。”

2016.3.31,荒芜星系,临时锚定据点。

一个月的时间,10个实验舱全部搭建完成,1800多名幸存者的预处理也已结束,全员转化的准备工作就绪。那艘不明探测飞船在据点周边徘徊了半个月后,朝着宇宙深处驶去,没有发现我们的踪迹,据点的静默模式终于解除。

控制室内,蓝光依旧明亮,数据屏上显示着全员的转化方案和应急预案,医疗组、科研组、护卫队各司其职,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坚定的神情,没有了最初的恐慌和抵触,只剩下对生存的渴望。

我站在观测窗前,看着第一批100名幸存者走进实验舱,维生舱的蓝光缓缓亮起,像是点亮了100盏希望的灯。罗辑站在我身边,手里拿着全员转化的进度表,语气平静却带着力量:“都准备好了,第一批转化启动后,后续批次会陆续跟进,预计三个月内完成全员转化。”

我点点头,目光望向窗外的黑暗宇宙,荒芜星系的小行星带依旧在缓缓转动,白矮星的残骸散发着微弱的光芒,远处的高维能量区像是一片神秘的海洋,等待着我们去探索,也隐藏着未知的危险。

“零,启动第一批全员转化程序,严格按照个性化方案执行,实时同步所有数据。”我下达最终指令,声音里带着一丝释然,也带着一丝沉重。

【全员转化程序启动中……数据同步正常……各实验舱能量导入稳定……】

实验舱内的蓝光逐渐稳定,屏幕上的各项数据曲线平稳跳动,神经适配率、能量吸收率、体征稳定性,都在安全阈值内。我看着那些曲线,像是在看着人类文明延续的希望,每一条平稳的曲线,都代表着一个生命的新生。

后背的冷汗已经干涸,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些许,但我知道,这只是开始。维度融合完成后,还有重启避难所的搭建、高维能量的储备、宇宙重启的应对,还有无数的未知威胁在黑暗中潜伏。

但我不再迷茫,也不再恐惧。看着身边的罗辑,看着控制室内忙碌的同胞,看着实验舱内那象征着希望的蓝光,我知道,我们会活下去,会跨越980亿年的漫长岁月,会在宇宙重启的废墟中,迎来新的黎明。

窗外,宇宙依旧黑暗,却有一束无形的光芒,在我们心中点亮。那是生存的信念,是文明的意志,是苟命者在维度逃亡中,永不熄灭的希望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