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执政官 > 第119章 新尺量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月港的海风,似乎也沾染上了北疆的锐气,变得更加清冽。文贵站在观海亭中,手中拿着的已不再是则例草案,而是经过数次修订、即将正式颁布的 《月港市舶司税政新编》 。

这本更详尽的册子,不仅固化了之前的规则,更引入了一套王良依据“天竺数字”和新式图表精心设计的、远超前代的税收核算与审计流程。

“自下月起,所有船钞、货税,皆按此新法核算。”文贵对肃立面前的属官们说道,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旧有模糊之处,一概革除。每一文税银,从入港申报到最终入库,需经过三级核验,数据同步录入三本账册,分存于市舶司、即将成立的‘审计房’以及直送京师户部的副本。账目公开,随时备查。”

这套流程,如同给市舶司的税收体系套上了一个透明的、结构严谨的笼子,极大压缩了贪墨和“浮收”的空间。

属官们面面相觑,有人面露难色,这无疑给他们过去的“惯例”收入判了死刑;但也有人眼中放光,看到了一个更加清明、高效的未来。

新规的推行,果然遇到了无形的阻力。几家与本地官场关系最深的大商行,不约而同地开始“哭穷”,递交的货值申报远低于市价,试图试探新规的底线。

甚至有人暗中串联,试图以“暂缓进货”相要挟。

对此,文贵的回应简单而直接。他命王良的团队,依据近三个月港口交易记录和江南、广州等地的市价,整理出了一份详尽的 《大宗货物指导价目表》 ,公开发布。

“凡申报货值低于指导价九成者,需提供确凿来源凭证及成本说明,由审计房另行核定。

若无合理解释,则按指导价计税,并处以罚金。”文贵在发布告示时,特意加上了这一条。

这一下,打在了那些试图弄虚作假者的七寸上。提供假凭证风险巨大,按指导价计税则利润大减。

一时间,码头上的抱怨声和算计声此起彼伏。

就在这僵持时刻,顾云卿那边再次送来关键情报。

他通过内线,截获了福州方面给月港某些胥吏的新指令:让他们煽动几个被新规触动利益的中小商贩,以“新规苛酷、逼死良商”为由,到市舶司衙门前“请愿”,制造民怨沸腾的假象。

“他们还是这套,上不得台面。”文贵冷笑,对顾云卿吩咐,“将计就计,你的人混进去,掌握核心人员名单和证据。待他们聚集之时,便是收网之机!”

与此同时,月港的规则与效率,也开始产生意想不到的吸引力。那艘曾助战的葡萄牙商船“圣卡特琳娜号”再次满载货物抵达。

船长席尔瓦在办理入港手续时,惊讶地发现,所有的流程都清晰、快捷,吏员态度专业,再无以往的推诿和暗示。

尤其是当他拿到那份设计精美、汉葡双语、盖有市舶司大印的完税凭证时,更是啧啧称奇。

“总督阁下,”席尔瓦这次见到文贵时,态度恭敬了许多,“月港的秩序,令人惊叹。我返回满剌加后,定会向同行们宣扬此地的公平与高效。”

他顿了顿,试探着问道,“关于之前提及的火炮贸易……不知总督阁下是否还有兴趣?我国有一种更轻便的‘鹰炮’(Falconet),或许更适合装备贵方的巡海船只。”

规则的建立,不仅带来了内部的秩序,也开始赢得外部的尊重,甚至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贸易”机会。

文贵心中微动,面上却不动声色:“此事关乎军械,需禀明朝廷,依律办理。不过,贵方的诚意,本部堂会如实上奏。”

而在遥远的北疆,孙铁柱的“锐士哨”已俨然成为宣府镇的“明星”。杨一清雷厉风行,很快从各营抽调精锐,组建起了“试锋营”的骨架,由孙铁柱暂代管带,负责初期操演。

张秀才则被杨一清留在身边,参与军务筹划,其依据数据和分析提出的几条关于烽燧布置和哨探轮换的建议,让老总督大为赞赏。

新旧两种力量,在边关开始了碰撞与融合。一些边军老将对“迅雷铳”爱不释手,却对那些内务条例和定时操练叫苦不迭;而孙铁柱则虚心向边军请教识别马粪、判断敌踪的战场经验。

一种不同于以往、更具活力和潜力的新气象,正在这支五百人的试点部队中孕育。

《京报》敏锐地捕捉到了这股来自南北两端的变革气息,连续刊发文章,将月港的透明税政与北疆的“试锋营”并称为“新政双璧”,论述其对于“富国”与“强兵”的深远意义。

朝堂之上,随着月港税银的持续稳定输入和北疆试点初见成效,户部尚书韩文的腰杆似乎也硬了不少。

在又一次关于某项支出的争论中,他竟也学着杨廷和的样子,搬出了数据对比,虽略显生涩,却也让刘瑾一系的官员一时语塞。

皇帝梁正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并未过多干预,只是偶尔在奏疏上留下“知道了”、“依议”等简短的朱批。

但他心中清楚,由他亲手播下的种子,正在帝国看似板结的土壤下,顽强地生根、发芽,并开始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的模样。

新尺已然落下,丈量着税收,丈量着军功,更在丈量着一个古老帝国迈向新生的脚步。

这脚步虽缓,却异常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