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执政官 > 第68章 江阴的锦衣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江南的春雨,缠绵而阴冷,敲打在漕运总督临时行辕书房外的芭蕉叶上,噼啪作响,更衬得屋内一片死寂。

烛火摇曳,将文贵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投在身后的《江南漕运全图》上。

他并未坐在公案后,而是站在窗前,望着被雨幕笼罩的黑沉夜空,手中无意识地捻动着一串油光温润的沉香木念珠。

这念珠是他离京前,一位老友所赠,言“江南水浑,心躁时把玩,可静气凝神”。此刻,那冰凉的珠体却难以压制他心头的火气。

顾云卿坐在下首的酸枝木圈椅中,一身青衫几乎要与屋内的阴影融为一体。

他面前的小几上,摊开着数份文书,墨迹未干。

他并未催促,只是安静地等待着,如同一个最有耐心的猎手,唯有偶尔抬起眼帘时,眸中闪过的精光,才泄露出他并非表面看上去那般平静。

“江阴县……”文贵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久未说话的沙哑,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吴友仁送来的这份‘捷报’,云卿,你怎么看?”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地投向顾云卿,那目光里没有询问,只有印证。

顾云卿微微欠身,语气一如既往的平稳,却字字清晰:“大人,数据完美得令人心惊。损耗四分,征收提前三日……除非江阴胥吏一夜之间皆成了圣贤,否则,此中必有蹊跷。”他拿起一份薄册,“这是三日前,卑职手下的人从江阴市井间收集的零星舆情,有粮户抱怨今春‘帮贴银’莫名多了两成,亦有小商人言及漕帮换了名目收取‘辛苦钱’。”

他没有直接下结论,而是将线索平铺在文贵面前。这是他一贯的风格,用事实构筑推理的城墙。

文贵走回案前,拿起那份所谓的“捷报”,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帮贴银’……‘辛苦钱’……哼,好一个移花接木,李代桃僵!”他猛地将文书拍在桌上,震得烛火一阵乱晃,“他们这是把朝廷的‘考成法’,当成了他们盘剥百姓、粉饰太平的新工具!其心可诛!”

怒火在文贵眼中燃烧,但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重新拿起念珠,一颗颗捻动,目光落在顾云卿身上:“你的看法呢?证据链到了哪一步?”

“关键人证已有眉目,一名被多征了‘帮贴银’的粮户愿意暗中作证,但惧于钱广业在地方的势力,尚需我等庇护。物证方面,县衙的账册是关键,但恐已做过手脚。不过,”顾云卿话锋一转,“卑职另有一条线。钱广业之侄钱禄,半月前在苏州城豪掷千金,购下‘听雨楼’旁的一处三进宅院,房款来源不明。已查到,经手此事的牙人,与漕帮一位姓胡的香主过往甚密。或许,可以从这条钱线上打开缺口。”

他顿了顿,补充道:“此外,按石指挥使之前的钧令,卑职亦在梳理江南官场与京师之间的书信往来脉络,江阴之事,或可借此观察,朝中会有何人,为其张目。” 这番话点明了他身负的双重职责:既是文贵的改革助手,也是皇帝与石文义布在江南的耳目。

文贵听懂了其中的深意。

他沉吟片刻,眼中最后一丝犹豫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决绝与冷酷的清明。

“不能再等了。”他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陛下将‘考成法’试点之权交予我等,是要立新规,树正气,不是让这些蠹虫找到新的吸血门路!江阴,必须拿来祭旗!要用吴友仁和钱广业的顶戴人头,告诉整个江南,朝廷的新政,不是儿戏!”

他看向顾云卿,命令清晰而果断:“云卿,你亲自去!持我手令,调一队绝对可靠的漕兵,再以……协查案由,请苏州府锦衣卫千户所派员配合。明日卯时城门一开,即刻出发,直扑江阴!首要目标,控制钱广业,查封其私宅、扣押相关胥吏及漕帮涉案人员,突审!同时,围住县衙,没有我的命令,一只苍蝇也不许飞出去!账册、文书,全部封存!”

“那吴县令……”

“一并看起来!若他无辜,事后本官自会还他清白;若他同流合污……”文贵冷笑一声,“本官的刀,不介意多斩一个进士出身的贪官!”

这已不是简单的查案,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突击,旨在犁庭扫穴,一举摧毁江阴的旧利益堡垒。

“卑职领命!”顾云卿起身,肃然拱手。他青衫下的身躯似乎也因这即将到来的风暴而微微绷紧。

“记住,”文贵最后叮嘱,目光灼灼,“动作要快,要狠,打蛇打七寸!务求办成铁案!本官要的,不仅是他们的罪证,更是要借此事,将这‘考成法’的规矩,用血与火,刻进每一个江南官吏的骨头里!”

顾云卿重重点头,不再多言,转身融入门外的雨夜之中。

文贵独自留在书房内,听着渐远的脚步声和窗外无尽的雨声,缓缓坐回椅中。他捻动念珠的速度慢了下来,眼神望向北方京师的方向。

他知道,这把火一旦点燃,灼烧的将不止是江阴一县。朝堂之上的反噬,恐怕很快就会随着驿马,传入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