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洪荒改命,从茶道祖师到三道共主 > 第119章 三妖护人皇,群臣入魔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9章 三妖护人皇,群臣入魔道

自苏妲己入宫,以其绝世姿容与婉转承欢的手段,独占了帝辛的恩宠。帝辛对她几乎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连带着与妲己交好,以前不受待见的王美人(凤青青附身)与柳美人(柳琵琶附身)也雨露均沾,地位水涨船高。昔日还算平衡的后宫,如今已是妲己一人独大。

这自然冷落了姜王后与其他夫人,美人。姜王后乃帝辛原配正妻,性情温良贤淑,虽心中难免失落,但秉持着母仪天下的气度,并未多言,只求后宫安宁。然而,其他嫔妃可不是各个如此大度。尤其是那个黄夫人,仗着自己是黄飞虎同族的妹妹,平日里就是个心胸狭隘、骄纵善妒之辈。往日也颇得帝辛欢心,如今骤然失宠,如何能咽下这口气?

于是,黄夫人便开始处处与妲己作对。起初只是些争风吃醋的小伎俩,见妲己不为所动,帝辛反而更加怜爱,她便变本加厉,开始在宫中散播流言蜚语。先是暗指妲己入宫前在冀州便与人有染,并非完璧,污其名节。见效果不佳,其后更是言辞凿凿,信誓旦旦地对亲近宫人言说,那苏妲己并非人类,乃是妖魔所化,欲以色相迷惑大王,意图不轨!

这些宫闱秽语,本不足为信,但却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捕捉、放大,并巧妙地传递到了前朝。

这一日,一位素以“刚正耿直”闻名的老臣,梅伯,在朝堂之上,手持玉笏,痛心疾首地启奏:“陛下!臣闻宫中多有传言,苏夫人行为诡谲,恐非人族。臣忧心陛下龙体,恐被妖邪之气侵蚀而不自知!为陛下圣体,为商朝社稷计,臣恳请陛下,允准设坛查验,延请有道之士,为陛下驱邪祈福,并……查验苏夫人之真身,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梅伯言辞恳切,一副忠君爱国、忧心如焚的模样。只是,隐藏在这番冠冕堂皇说辞之下的真正目的,却是魔道精心策划的阴谋!他们想借“查验”之名,行暗中控制帝辛心智之实,若能成功,便可兵不血刃地将这位人皇变成魔道的傀儡,为魔道大兴做出“贡献”!

此议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有附议者,认为确有必要以正视听;也有反对者,认为此举是对大王与夫人的大不敬。

高踞王座的帝辛,闻言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他正欲发作,侍立在一旁的苏妲己(胡媚儿)却暗中以神念传音,将梅伯身上那丝极其隐晦、试图借助言语和情绪波动悄然渗向帝辛的魔气指了出来,并点明了其真正意图。

帝辛虽日渐骄纵,却并非蠢笨之人,经妲己点破,立刻察觉到了那丝令人心悸的阴冷气息。他回想起近日种种,似乎总有些大臣在有意无意地挑拨离间,引导他走向极端。一股后怕与暴怒瞬间涌上心头!

“好个梅伯!”帝辛猛地一拍龙案,声如雷霆,眼中杀机毕露,“朕看你是活腻了!竟敢以妖言惑众,行此魑魅魍魉之举!来人!将梅伯拿下!查抄其府邸,若发现任何邪祟之物,满门抄斩,一个不留!”

禁卫军如狼似虎地扑上,将目瞪口呆、尚未反应过来的梅伯拖了下去。随后,果然在其府邸密室中,搜出了供奉的狰狞魔神雕像以及一些施展邪术的法器!

此事虽以梅伯满门覆灭告终,但“苏妲己是妖精”的传言,却如同野火般在群臣乃至朝歌民间蔓延开来。许多不明真相、或对帝辛统治早已不满的臣子,更是坚信此乃事实,认为妲己就是来蛊惑君王、颠覆商朝的妖孽。他们却不知,自己这番“忠言”,恰恰落入了魔道的算计,成了攻击人皇的工具。

这些蠢货哪里想得到,被他们口诛笔伐的“三妖”,才是女娲娘娘派来暗中保护帝辛、对抗魔道侵蚀的真正屏障!而那些看似忠贞、慷慨激昂进言的“忠臣”,如梅伯之流,才是魔道在朝堂之上的走狗!

自接受女娲娘娘法旨以来,胡媚儿、凤青青、柳琵琶三妖不敢有丝毫懈怠。她们分工明确,每日至少有一人,以隐身法术潜藏在帝辛身边,寸步不离。无论是帝辛处理政务、饮宴作乐,还是夜间安寝,总有一双无形之手在暗中守护。

也正因如此,她们才清晰地见识到了,这位人皇的处境是何等凶险!魔道欲除之而后快,各方势力也在暗中窥伺。下毒、刺杀、诅咒、幻术……种种手段,层出不穷,防不胜防。光是三妖在暗中悄无声息挡下的致命危机,平均每日就不下三次!有时是御膳中被下了无色无味的剧毒,有时是夜间有利箭从暗处射来,有时则是试图以幻术影响帝辛神智的邪法……若非三妖道行不浅,又得女娲娘娘些许指点,帝辛恐怕早已遭遇不测。可见其统治之下,积怨之深,以及魔道欲掌控人皇的决心。

胡媚儿等人将帝辛护得如同铁桶一般,魔道几次三番下手皆未能成功,反而折损了些暗桩。眼见直接针对帝辛难以奏效,魔道便转换了目标。

在魔道魔神无形的蛊惑与力量诱惑下,那些原本就对帝辛废除人牲、打压旧贵族、宠信“妖妃”等行为极度不满的贵族势力,开始被暗中串联起来。他们秘密集会,交换信物,积蓄私兵,只待时机成熟,便要里应外合,发动宫廷政变,一举推翻帝辛的统治,另立符合他们利益的新君。

与此同时,远在西方的西岐,在军师姜子牙的全力经营下,又是另一番景象。姜子牙凭借其超凡的智慧与从昆仑山带来的知识,大力整顿吏治,鼓励农耕,发展商贸,更按照兵法玄妙,日夜操练士卒。西岐军队的战斗力与日俱增,军容鼎盛。姬昌父子仁义之名远播,吸引了大量能人异士前来投奔。西岐,如同一柄正在被精心打磨的利剑,随时准备着,以“吊民伐罪”的王师之名,东出岐山,取代那看似强大、实则内部已是千疮百孔的商朝。

朝歌城内暗流汹涌,杀机四伏;西岐之地厉兵秣马,静待天时。封神之劫的烽火,已在人间的权柄争夺中,点燃了第一缕硝烟。而深居宫中,被“妖妃”环绕的帝辛,其命运,早已悬于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