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与其饿死炕上,不如进山喂狼 > 第139章 省报记者和意外的客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9章 省报记者和意外的客人

第二天一早,招待所的服务员就送来了当天的省报。

沐添丁打开报纸,头版最显眼的位置,就是那张昨天在人民会堂前拍的大合影。照片上,省领导们站在中间,劳模们分列两旁,每个人胸前都戴着大红花,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沐添丁在照片里找到了自己,他就站在省一号领导的斜后方,位置相当不错。虽然人小,但精神头十足。

“杏花,快看,我们上报纸了!”他兴奋地把报纸递给林杏花。

林杏花凑过去,一眼就找到了沐添丁。她用手指在照片上比划着,嘴都合不拢了。

“真……真上报纸了!这要是让村里人看到,得高兴成啥样啊!”

报纸的二版,还用很大的篇幅,刊登了几个重点劳模的事迹。其中,就有对沐添丁的专访报道,标题起得非常响亮——《长白山下的领路人——记全省最年轻的劳动模范沐添丁》。

文章详细介绍了他是如何带领沐家村村民,从无到有,建立合作社,发展养殖和加工,最终实现脱贫致富的。文笔很生动,把其中的艰难和奋斗写得感人至深。

“这……这是谁写的?写得真好。”林杏花虽然不识字,但听沐添丁念完,也觉得心潮澎湃。

“应该是省报的记者写的。”沐添丁想起来,昨天宴会上,确实有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向他问了很多合作社的情况,还做了详细的记录。没想到,今天就见报了,速度真快。

这篇报道一出来,沐添丁在招待所里,一下子就成了名人。

吃早饭的时候,好几个劳模都拿着报纸过来跟他打招呼。

“沐老弟,你这下可成全省的大名人了!”

“这文章写得好啊,把我们农村人的那股子拼劲都写出来了!”

沐添丁只能一遍遍地谦虚回应,说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党的政策好。

正说着,招待所门口传来一阵喧哗。只见一个扛着摄像机,一个拿着话筒的年轻人,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径直朝着食堂走来。

“请问,哪位是沐添丁同志?”拿话筒的年轻人高声问道。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了沐添丁。

“我就是。”沐添丁站了起来,有些疑惑。

“沐同志,你好!我们是省电视台的记者!”那年轻人快步走过来,热情地跟他握手,“我们看到了今天省报上关于您的报道,台里领导非常重视,特地派我们来给您做个专访。希望您能支持我们的工作!”

省电视台?专访?

沐添丁愣住了。他想过报道出来后可能会有些反响,但没想到,连电视台都惊动了。这可是省电视台啊,在这个年代,能上电视,那可是天大的事。

“这……这当然支持。”沐添丁反应过来,赶忙说道。

“太好了!”记者很高兴,“那我们找个安静点的地方,现在就开始?”

沐添丁想了想,说:“就在我们合作社的产品旁边拍吧,也算给我们村的产品亮个相。”

他回房间,把他带来的那个装着养生汤料包样品的布包拿了出来。这是他原本准备在会议间隙,找机会向其他地区的代表推销的。

记者一看,立刻明白了沐添丁的用意,眼睛一亮:“好!这个想法好!既宣传了您的个人事迹,也推广了你们的劳动成果,一举两得!”

采访就在招待所院子里的一棵松树下进行。

摄像师找好角度,记者把话筒递到沐添丁嘴边。

林杏花和一群劳模家属,都远远地围着看热闹,一个个都新奇得不得了。

“开始了,开始了!要上电视了!”

林杏花紧张地攥着衣角,看着镜头前的沐添丁。他一开始还有点不自然,但当记者问起合作社的事情时,他很快就进入了状态。

“沐同志,我们了解到,您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带领全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经验吗?”

“经验谈不上。”沐添丁对着镜头,侃侃而谈,“我只是觉得,我们长白山区的农民,不能光守着几亩薄田看天吃饭。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山,就是我们最大的宝库。我们合作社做的,就是把山里的好东西,变成城里人需要的好产品。”

他拿起一包养生汤料包,对着镜头展示。

“比如这个,是我们用长白山野生的黄芪、当归这些药材,配上我们自己养的林下鸡,做成的养生汤料包。方便,有营养。我们不光要自己富起来,还要把长白山的健康,送给全省,乃至全国的人民。”

他的话,说得朴实,却充满了自信和远见。

记者听得连连点头,摄像师也给了那包汤料一个大大的特写。

采访进行了将近一个小时,非常顺利。结束时,记者握着沐添丁的手,感慨道:“沐同志,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您放心,这期节目,我们一定好好做,争取在晚间新闻播出!”

送走了电视台的记者,沐添丁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招待所的门卫又找了过来。

“沐同志,外面有两位同志找您,说是您的老乡。”

老乡?

沐添丁有些纳闷,他在省城可没什么认识的人。

他跟着门卫走到招待所大门口,只见外面站着一男一女,男的五十多岁,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但腰板挺得笔直。女的四十多岁,穿着一件碎花衬衫,手里还提着一个网兜,里面装着苹果和橘子。

看到沐添丁出来,那个女人眼睛一亮,快步走上前来,有些不确定地问:“请问……您是沐添丁同志吗?”

“我是,请问你们是?”沐添丁看着眼前这两个陌生又感觉有些面善的人,努力在记忆里搜索。

“哎呀!可算是找到你了!”女人激动得眼圈都红了,“我是苏婉的妈妈,这是她爸爸!”

苏婉的爸妈?

沐添丁彻底愣住了。他怎么也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他们。

“叔叔,阿姨,你们……你们怎么来了?”他赶忙迎上去。

“我们是看了今天的报纸,才知道你来省城了,还当了省劳模!”苏婉的妈妈拉着沐添丁的手,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他,嘴里不住地夸赞,“好孩子,真是好孩子!太有出息了!苏婉那丫头,在信里总提起你,说你本事大,我们今天一看报纸,才知道她一点没夸张!”

苏婉的爸爸,那个老军人,话不多,只是用一种审视和赞许的目光看着沐添丁,重重地点了点头:“小伙子,不错。”

“叔叔阿姨,快别在门口站着了,快请进。”沐添丁热情地把他们往招待所里让。

因为他们不是参会人员,不能进住宿区。沐添丁便把他们领到了招待所的会客室。

林杏花听说沐添丁的客人来了,也泡了茶水端了过来。

当她看到苏婉的父母时,也愣了一下。

“叔叔,阿姨,你们好。”她有些拘谨地打了个招呼。

“哎,你好你好!”苏婉妈妈看到林杏花,也是眼前一亮,拉着她的手,亲热地说,“你就是杏花吧?苏婉在信里也提过你,说你是个能干又善良的好姑娘。今天一看,比信里说的还俊俏!”

苏-婉妈妈是个很热情健谈的人,她拉着林杏花的手,问长问短,从家里的情况,问到合作社的生意,丝毫没有城里人的架子。

林杏花本来还有点紧张,但被她的热情感染,也慢慢放开了。

沐添丁则和苏婉的爸爸聊着天。他这才知道,苏婉的爸爸原来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转业后在省里的一个机关单位当个小领导,现在已经退居二线了。

“苏婉那孩子,从小就有主见。”苏爸爸说起女儿,语气里满是自豪,“她前段时间回来,跟我们说了你们合作社的事,还说了跟港商合作的事。她说,你是个能干大事的人。我们一开始还有点不信,觉得她是不是被骗了。现在看来,是我们的眼光,不如她。”

沐添丁谦虚地笑了笑:“苏婉也很优秀,没有她,我们合作社也走不到今天。”

苏-婉妈妈从网兜里拿出苹果,一个劲儿地往沐添丁和林杏花手里塞。

“我们也没啥好东西,就带了点水果。你们别嫌弃。这次来,一是祝贺你当上劳模,二是……想请你和杏花,明天去我们家里,吃顿便饭。”

去他们家吃饭?

沐添丁和林杏花都有些意外。

“阿姨,这太麻烦你们了。”沐添丁推辞道。

“不麻烦,一点都不麻烦!”苏婉妈妈很坚持,“你们帮了苏婉,我们做父母的,怎么也得表示一下心意。就这么说定了,明天中午,我们过来接你们!”

看着苏婉父母真诚的样子,沐添丁知道,再推辞就显得生分了。

他看了一眼林杏花,见她也点了点头,便答应了下来。

“那……那就打扰叔叔阿姨了。”

送走苏婉的父母,林杏花拿着那个红彤彤的大苹果,心里感觉很奇妙。

“添丁,你说,苏婉的爸妈,人真好。”她感叹道。

“嗯,都是实在人。”沐添丁点点头。

他心里也有些感慨,没想到这次省城之行,不光是领了个奖,还引出了这么多意想不到的人和事。

他隐隐有种感觉,这次省城之行,或许会给合作社带来一些新的,意想不到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