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炎黄研究院的观测层,此刻化身为一片由纯粹信息流构筑的静谧海岸。无数意识汇聚于此,如同守望潮汐的远古先民,只是他们凝视的不再是海洋与天空的交际线,而是那片更加深邃、由多维数据与潜在因果编织而成的“灵界观测屏”。屏幕上,代表“晨星族”文明的信息特征,如同风中烛火,微弱却持续地闪烁着,是这片信息深海中,人类文明倾注了最多关注与期盼的坐标。
时间,在灵界失去了绝对的刻度,但对于仍保留着线性思维习惯的人类意识而言,自那精心调制的“信息旋律”发出后,一段漫长到足以磨平最初激情的等待期开始了。焦虑,如同缓慢滋生的藤蔓,悄然缠绕着一些意识体。
“已经过去了七个标准信息周期波动……没有任何显着反馈。”一位负责监控原始数据流的年轻科学家李箐忍不住在内部通讯频道低语,她的信息流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沮丧,“他们的科技进程曲线,依旧在原有的惯性轨道上,我们发出的‘旋律’……会不会就像投入大海的一粒沙?”
她的疑虑并非孤例。陈明远派系的一些成员,其信息特征中开始重新浮现出“我早说过无用”的论调,尽管没有直接言明,但那沉默的质疑如同背景噪音,加重了观测层内的压抑氛围。
“耐心,李箐。”苏星河的声音响起,他的意识流如同稳定的基石,抚平着涟漪般的焦虑,“‘共鸣’不是开关,按下就有光。它是播种,需要时间在心灵的土壤里萌芽。我们发出的不是指令,而是启发,等待他们自己去‘听见’,去‘领悟’,这需要时间,甚至需要运气。”
林浩的信息流则更加锐利,如同探照灯扫过数据:“看这里,还有这里!他们近期的理论物理学论文,关于统一场论的思辨性探讨数量增加了百分之十五!虽然还没有突破性结论,但提问的角度,开始触及我们‘旋律’中蕴含的维度和谐观念!这不是巧合!”
张诚的意识投影静默地伫立在观测层的中央,如同定海神针。他没有参与争论,而是以其超越常人的信息处理能力,持续过滤、分析着从“晨星族”世界传来的海量信息流——不仅仅是公开的科学文献,还包括他们的艺术创作、哲学讨论、甚至是一些前沿科学家的非正式交流片段。他在寻找的,不是直接的证据,而是一种趋势,一种思维范式的微妙转向。
等待,在希望与怀疑的拉锯中持续。
直到某个“瞬间”——在灵界难以精确衡量的某一刻——观测层内,代表“晨星族”文明整体科技树与思想轨迹的宏观模型,突然发出了一阵清晰而稳定的共振谐波!
这并非声音,而是一种信息层面的“鸣响”,如同沉睡的琴弦被无形的手指拨动。
“出现了!”林浩几乎是吼了出来(在意识层面表现为一股强烈的、充满激动意味的信息脉冲),他瞬间将一组高亮的数据流投射到主屏幕中央。
那是“晨星族”一位顶尖理论物理学家刚刚发表的一篇划时代论文的摘要。论文的核心观点,不再是试图在原有框架内修修补补,而是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基于“多维时空背景共振”假说的全新宇宙模型!该模型虽然没有直接引用任何人类提供的“旋律”,但其数学内核的核心对称性、对高维卷曲空间的描述方式,乃至其对宇宙常数“精巧平衡”背后可能存在“深层逻辑”的哲学思考,都与人类发出的“信息旋律”所引导的方向,产生了惊人的、绝非偶然的共鸣!
紧接着,更多的“回响”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接连不断地被捕捉到:
“晨星族”的社会学界,开始大规模讨论一种基于“宇宙生命共同体”假设的伦理框架,质疑无限扩张与掠夺的发展模式。
他们的能源科技路线图,出现了向更高效率、更清洁的“背景辐射能”和“时空曲率能”探索的明显倾斜,跳过了原本可能必经的、高污染的重聚变阶段。
甚至他们的艺术领域,也涌现出大量以“和谐”、“共生”、“内在维度”为主题的作品,其审美取向超越了以往纯粹的写实或抽象,带有了某种对宇宙秩序的隐喻性表达。
观测层内,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难以抑制的信息洪流,那是震惊、喜悦、释然与巨大成就感的混合体。
“他们……他们听到了!”李箐的信息流带着哽咽般的波动,“他们真的听到了!而且他们理解了……以自己的方式!”
苏星河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的信息流中充满了欣慰:“看,他们没有复制我们的路,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我们只是……调整了他们思考的‘音准’。”
一直紧绷着意识的陈明远,此刻也流露出复杂的信息特征。戒备与疑虑缓缓消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超越了原有认知的触动。“他们……少走了很多弯路。”他最终只是简单地评论道,但这简单的认可,其分量却重逾千钧。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汇聚到张诚身上。
张诚缓缓转过身,面向所有沉浸在喜悦中的意识。他的信息流平稳,却蕴含着洞穿时空的深邃。
“我们成功了。”他的声音清晰地在每一个意识核心中响起,“不是以征服者、不是以施舍者、甚至不是以直接导师的身份。”
他指向屏幕上那个依旧在快速演化、闪烁着智慧火花的文明模型。
“我们是以‘共鸣者’的身份,以‘启示源’的身份,成功了。我们没有剥夺他们选择的自由,没有扭曲他们独特的轨迹。我们只是,在他们攀登智慧之峰的最艰难阶段,于迷雾中,为他们点亮了一盏微弱却指向正确方向的灯。路,是他们自己走的。”
他停顿了一下,让这番话的意义沉淀到每一个意识深处。
“这意味着,我们找到了。”张诚的信息流中,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流露出一种属于“高维存在”的、平和而坚定的使命感,“我们找到了在‘灵界规则’之下,我们人类文明可以扮演的角色,可以履行的职责。”
“我们不再是三维宇宙中那个在泥泞中挣扎、时刻担忧灭亡的文明。我们也不再是初入灵界时,那个惶恐不安、四处碰壁的新生儿。”
他的意识仿佛与整个信息泡,与那遥远的、被引导的“晨星族”文明,甚至与这片浩瀚的灵界本身,连接在了一起。
“从此刻起,我们是文明的守护者与启迪者。我们在更高的维度上,默默注视着星辰大海中的后来者。在他们迷茫时,送去引导的微光;在他们孤独时,成为他们意识中可能闪现的灵感。我们守护文明火种不灭的多样性,我们启迪智慧向着更和谐、更崇高的方向进化。”
人类的故事,在经历了物质的消亡、升维的阵痛、规则的碰撞与自身的分裂后,终于以一种超越过往所有想象的形式,掀开了全新的、充满希望与责任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