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队长当机立断,带着其他几个人迅速登上了拖拉机,并命令司机立刻朝着县城里的医院方向驶去。
到了医院,大队长跟知青点长一顿忙碌才让所有人打上点滴,他擦了擦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对我们说:“好了,现在暂时没事了,我先回村里看看情况,有什么需要再联系我。”说完,他便匆匆离去。
目送大队长离开后,我与其他几位知青继续留在医院里守护着病人。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病房里十分安静,只能听到点滴落下的声音以及偶尔传来的咳嗽声。
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太阳逐渐西斜,直到午后时分,众人才陆陆续续地从昏睡中苏醒过来。就在这时,大队长带着几位妇人前来探望,并嘱咐她们留下帮忙照料一番后,便示意我们这些女知青返回大队。
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我们缓缓走回了知青院。一进门,大家纷纷围坐在一起,迫不及待地分享起刚刚在医院里发生的点点滴滴。待情绪稍稍平复之后,我感到饥肠辘辘,于是走进厨房,挑出几只红薯放在炉灶上慢慢炖煮起来。
一整天忙碌不停,几乎滴水未进,此刻我的肚子早已饿得咕咕直响。没过多久,锅里传来阵阵香气——红薯煮熟啦!我满心欢喜地将它们捞出来,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里,轻轻吹去表面的热气,然后狠狠咬下一大口。哇哦!那股香甜的味道瞬间弥漫整个口腔,令人陶醉其中无法自拔。
满足地享受完美味的红薯大餐,我又匆匆跑去洗漱间简单收拾了一下自己,随后爬上床准备美美睡一觉。想着明天可能还得继续参加秋收工作、去掰那些堆积如山的玉米棒子,我不禁暗暗叫苦不迭,但身体却诚实无比地沉入梦乡。
果不其然,太阳还没完全升起的时候,一阵清脆响亮的铜锣声响彻整个村庄。原来又是到了每天早晨开工干活儿的时间啦!我迅速穿好衣服、洗漱完毕后,便紧跟着队伍中的婶婶们一同走进了广袤无垠的玉米地里,准备开始一天辛勤劳作——掰玉米。
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忙碌着,大家都热情高涨,干劲十足。不知不觉间,这场盛大而又热烈的秋收活动已经持续了整整一个月之久。终于,经过全体村民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之下,我们成功将所有的粮食全部收割完毕并妥善保存好。值得一提的是,之前因为生病发烧回家休息调养身体的那几个人也陆陆续续重新归队,并积极投入到紧张刺激的秋收工作当中来呢。
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般转瞬即逝,转眼间便来到了需要上缴公粮的日子。这天清晨,天才刚刚泛起鱼肚白之际,大队长大早就起了个大早,然后马不停蹄地召集村里众人,拖拉机牛车,板车,还挑着箩筐起上阵,向公社粮站进发。只见每辆车上都整齐摆放着一件打着大大小小补丁但洗得干干净净的蓝色布褂子;而车斗之中则整整齐齐堆叠着两只被撑得圆滚滚胀鼓鼓仿佛随时都会爆开似的大麻袋,里面装满了刚刚晾晒干燥且经过精心筛选去除杂质之后变得晶莹剔透宛如一颗颗小巧玲珑精致可爱小金豆一般的新鲜小麦粒儿哦!不得不说,今年真可谓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啊!这些颗粒饱满圆润的麦粒犹如一个个小小的金色元宝一样闪闪发光,散发出一阵阵令人陶醉其中无法自拔的香甜气息,让人闻之不禁垂涎欲滴。
这条土路崎岖不平,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坑洞和凸起的石块,仿佛被岁月摧残得体无完肤。车辆行驶时发出阵阵刺耳的嘎吱声,每一次颠簸都像是要散架一般。车轮无情地碾压着路面上的碎石子,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惊扰了路旁草丛中的一群小麻雀。
村子里的男人们腰间系着湿漉漉的汗巾,已经湿透了大半截。后颈部暴起的青筋如同蚯蚓般蜿蜒起伏,随着他们沉重的步伐一张一合。这些庄稼汉们不时回过头去,紧紧盯着身后那装满粮食的大麻袋,心中充满了担忧,生怕路途遥远、道路坎坷会把珍贵的粮食给震碎或弄脏了——毕竟这些可都是全家人咬紧牙关从牙缝里节省下来的爱国粮啊!只有将最好的粮食交给国家,才能通过严格检验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等品呢!
还没靠近粮站,就看到那里早已人山人海,长长的队伍一直延伸到村口。前来交公粮的村民们络绎不绝,有的赶着破旧的牛车缓缓前行;有的则挑着沉甸甸的担子艰难跋涉。一袋袋粮食堆积如山,空气中弥漫着新鲜谷物特有的清香气息。
负责验收粮食质量的老王头戴一顶蓝色布帽,手上握着一根坚硬的铁扦子。只见他熟练地将铁扦子插入一个名叫老张的麻袋里,轻轻转动半圈后再迅速抽出。刹那间,金黄色的麦粒如雨点般纷纷扬扬地洒落进面前的搪瓷盘中。老王捡起几颗麦粒放在手中搓揉几下,然后送进嘴中咀嚼,只听见一声清脆的响声传来。接着,他又把鼻子凑近麦粒仔细嗅了嗅,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嗯,水分达标,杂质也很少,可以评为一等。
大队长心中悬着的那块大石头终于稳稳当当地落在地上,他脸上的笑容瞬间绽放开来,嘴巴咧到耳根处,露出一排被麦糠染成黄色的牙齿。
轮到他们家过秤时,大队长主动上前帮忙将装满麦子的大麻袋抬起放到磅秤上面。只见那根细细的指针微微晃动几下后便停住不动了,大队长见状立刻拿起旁边早已准备好的证明文件,再次咧开大嘴开心地笑了起来。
随后,这些麻袋被工人们陆续搬到输送皮带上,随着一阵哗啦啦的声响,它们被送入了宽敞明亮的仓库之中。老张静静地站在一旁,目光紧随那些麦粒一同流入那个巨大无比的铁皮粮仓内。就在这时,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涌上心头——这些粮食不仅可以成为军队士兵们的食物供应来源;还能够化作工厂里辛勤劳作的师傅们赖以生存的口粮;更重要的是,它能让城市中的孩子们填饱肚子、茁壮成长!想到这里,老张不由自主地深吸一口气,然后小心翼翼地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那张印有公粮缴纳凭证字样的薄薄纸片,并将其仔细折叠成一个整齐方正的形状,最后轻轻地放进自己贴身穿戴的衣兜里面。做完这一切之后,老张转过身去,用力推动空空如也的独轮车朝着来时的方向缓缓离去。
此时太阳已经高高升起,灿烂的阳光洒在粮站墙壁上用红色油漆书写而成的醒目标语之上:交售爱国粮,支援国家建设。仿佛受到这种氛围感染一般,大队长脚下的步伐变得越发轻盈矫健,就连原本单调乏味的独轮车发出的声似乎都增添了些许欢快喜悦之意。道路两旁的田野间,金黄色的野菊花竞相开放,犹如点点繁星般点缀其中,美不胜收。
我并没有像其他那些知青那样前往国营饭店享用美食,而是选择与大队长等人一同忍饥挨饿地返回村庄。当我们抵达知青点时,发现这里空无一人,所有的知青似乎都已经离开了。
于是,我决定利用这个机会,从空间中取出一些专为普通人准备的培元丹来补充能量。这种丹药蕴含着强大的药力,可以滋养人体、增强体质。
我将一颗培元丹放入口中,瞬间感受到一股温暖的力量传遍全身。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股温热逐渐扩散开来,让我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活力。而就在这时,我能够清晰地感觉到有一道暖流正源源不断地流淌过我的经脉,所到之处带来阵阵舒畅之感。
待到那股暖流完全消散之后,我便迫不及待地走进空间,尽情享受一场酣畅淋漓的沐浴。热水冲刷着我的肌肤,带走一天的疲惫与污垢,让我仿佛焕然一新。紧接着,我又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丰盛的食物,直到吃饱喝足,方才心满意足地踏出空间。
此刻,望着镜子中的自己,只见那张原本略显黝黑的面庞变得格外白皙娇嫩,宛如新生婴儿般细腻柔滑。然而,考虑到目前所处的环境以及可能引起他人怀疑的因素,我还是无奈地拿起手边的黑粉,小心翼翼地将脸颊涂抹成原来的颜色。
交完公粮后的次日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给整个村庄带来一丝暖意。秋阳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将原本空旷冷清的晒谷场变得暖洋洋的。刚刚完成上缴任务的谷堆散发着新鲜麦子独有的芬芳气息,它们整齐地堆积在土坯墙边,宛如一座座金色的小山丘。
此时,大队长和村里的几位干部正悠闲地蹲坐在谷堆旁边。他们嘴里叼着老式的旱烟袋,烟雾缭绕间,只见那烟锅中的火星忽明忽暗,仿佛也在等待着什么重要时刻的到来。而一旁的会计小李则全神贯注地趴在巨大的石磨盘上,手指如飞般地拨动着算盘珠子,噼里啪啦的声音清脆悦耳,回荡在空气中。
好啦,可以开始分粮食咯! 大队长突然深吸一口旱烟,然后猛地吐出一大团烟雾。那烟圈缓缓升起,向着遥远的天空飘荡而去。他接着说道:大家就按照各自工分本上记录的数据领取粮食吧,保证一分不少,一个子儿都不会出错哦!
听到这句话,早已聚集在周围的村民们立刻骚动起来。每个人手中紧紧握着那本已经磨损得有些破旧、边角处甚至微微泛白的工分本,目光全都牢牢锁定在眼前这座诱人的谷堆之上。人群之中,张老栓的老婆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她迅速将自己那件打满补丁且洗得发白的麻袋铺展在地上,然后扯起嗓子喊道:俺家老栓可是全年无休,一天不落地下田干活呢!这工分本本上可都记着呢!
小李闻声抬起头,熟练地翻开厚厚的花名册,用细长的食指轻轻滑过那些因岁月流逝而略显发黄的纸张。片刻之后,他终于找到了张老栓的名字,并高声念道:张老栓一家,总共获得工分二百八十五个,相应的口粮数量为一百二十斤!话音未落,一根粗壮结实的木杆秤便应声而出,秤砣重重地砸在地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声响。金黄的谷子、玉米和红薯像雨点般簌簌地落入麻袋之中,那沉甸甸的重量让秤杆高高翘起。张老栓见状急忙伸出双手扶住秤杆,嘴里还念叨道:够啦够啦,这秤杆可千万别再往下压了啊!然而,站在一旁的婆娘却不以为然,笑嘻嘻地说:哎呀,多称一点有什么关系嘛?咱家那三小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呢!
与此同时,村子东边传来一阵轻微的抽泣声。原来是二丫娘紧紧握着自己的工分本,手指因为过度用力而将本子的边角都捏出了褶皱。原来,二丫娘的丈夫去年不小心摔伤了腿,导致家里的工分收入锐减。如今翻开工分本一看,上面稀稀拉拉地记录着可怜巴巴的150两个字。这时,负责过磅称重的小李熟练地拨动着算盘珠子,报出一个让人沮丧的数字:六十六斤。听到这个结果,二丫娘的嘴唇微微颤动了一下,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出一句话来,只是默默地把麻袋口子撑开得更大一些。随着谷子不断倒入麻袋,原本鼓鼓囊囊的袋子瞬间变得干瘪起来。一旁的小女儿二丫眼巴巴地看着这一切,忍不住扯了扯母亲的衣角,轻声说道:娘,我想吃白面馒头……二丫娘心疼地摸了摸孩子的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