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艾火燎原:我的中医传承笔记 > 第123章 赵铁山点拨“阿是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3章 赵铁山点拨“阿是穴”

晨光刚漫过百草堂的雕花窗棂,老周就揣着中药包出现在门口,脸上带着难掩的期待。他比三天前精神了不少,腰肋处的疼痛虽没完全消失,但那种钻心的烧灼痛已经减轻了大半,至少能正常走路、安稳睡上几个小时了。

“林大夫,你给的外洗方真管用!”老周一进门就大声说,把熬药剩下的药渣递过来,“我每天早晚各洗一次,洗完感觉皮肤都透气了,不像以前那样紧绷绷地疼。”

林墨接过药渣,鼻尖萦绕着金银花和红花的清香,点了点头:“药渣颜色清亮,说明药效发挥得不错。来,我再给你看看。”他示意老周坐下,轻轻掀开他的衣服——之前暗红色的色素沉着淡了些,但沿着肋骨走向,还是能看到一串浅浅的印记,“还是有瘀毒没散干净,今天咱们试试梅花灸,重点打通阿是穴。”

“阿是穴?”老周愣了愣,“是固定的穴位吗?我之前在医院针灸,医生都是按图找穴,没听说过这个。”

旁边整理艾绒的苏清瑶也抬起头,她昨晚查了不少古籍,只知道阿是穴是“以痛为穴”,但具体怎么和梅花灸结合,还没完全弄明白。

林墨刚想解释,赵铁山端着一壶刚泡好的艾草茶走了过来,笑着接过话头:“阿是穴可不是固定穴位,‘阿是’就是‘啊,是这里’的意思,哪里疼,哪里就是阿是穴。”他放下茶壶,走到老周身边,手指轻轻在他腰肋处按压,“你感觉最疼的地方,指给我看。”

老周屏住呼吸,随着赵铁山的手指移动,当按到靠近腋下的一个点时,他忍不住“嘶”了一声,眉头皱起:“就是这里!最疼,像有针在扎!”

赵铁山停下手指,在那个点上用龙胆紫轻轻画了个小红点:“这就是核心阿是穴,也就是梅花灸的‘花心’。”他又在周围不远处按压,老周陆续指出三个次痛点,赵铁山一一标记,“这三个点是‘花瓣’,再加上对称位置的一个点,正好形成五瓣梅花,把瘀毒困在中间,用火力逼出去。”

林墨看着皮肤上的梅花标记,忽然豁然开朗:“我明白了!之前只知道‘围而灸之’,却没找准关键,原来‘花心’必须是患者最痛的阿是穴,而不是随便选个中心点。”

“没错。”赵铁山拿起一根艾条,点燃后在标记点上方轻轻晃动,“蛇串疮的毒邪是沿着经络走的,固定穴位只能治标,阿是穴才是毒邪聚集的地方。以痛为穴,围点施灸,才能让热力精准渗透,把郁火和瘀血一起打散,这就是‘火郁发之’的真谛。”

苏清瑶立刻拿出笔记本记录,笔尖飞快移动:“也就是说,梅花灸的核心是‘以阿是穴为中心,辨证选取周边反应点’,而不是固定的穴位配伍?”

“正是这个理。”赵铁山关掉艾条,拍了拍林墨的肩膀,“你祖父医案里没写死穴位,就是因为每个人的痛点不同,毒邪聚集的位置也不一样。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针法灸法都得跟着患者的实际情况变,不能死搬硬套。”

林墨心里的迷雾彻底散开了。之前他还在纠结要不要按经络选穴,现在才明白,祖父说的“围而灸之”,根本不是指固定穴位的包围,而是以患者自身的痛点为核心,形成动态的治疗范围。他拿起0.2克的麦粒艾炷,眼神坚定:“老周,咱们现在就开始施灸,这次重点灸阿是穴,你放心,我会控制好火力。”

老周点点头,躺到诊疗床上,虽然还是有些紧张,但想到外洗方的效果,又多了几分信心:“林大夫,我信你!只要能不疼,我怎么都配合。”

陈小雨早就架好了三脚架,手机屏幕上已经有不少粉丝在等直播:“家人们,今天林哥要实操梅花灸,核心是赵叔刚点拨的阿是穴,想知道怎么找痛点、怎么围灸的,赶紧点赞关注,马上开始!”

林墨先用碘伏仔细消毒五个标记点,尤其是核心阿是穴,反复擦了三遍,确保无菌。然后他捏起一个麦粒艾炷,用酒精灯点燃,橘红色的火苗跳跃着,散发出醇厚的陈艾香气。“有点热就告诉我。”他轻声提醒,将艾炷轻轻放在“花心”位置。

老周屏住呼吸,刚开始只觉得温热,没过两秒,热力就穿透皮肤,顺着经络蔓延开来,那种温热不是灼烧感,而是像一股暖流,包裹着之前的痛点,原本尖锐的疼痛竟然慢慢变缓了。“热……有点烫,但舒服!”老周忍不住说,“感觉里面的寒气被赶出来了,疼得轻多了!”

林墨盯着艾炷,看到火苗燃到三分之二时,立刻用镊子精准夹住残灰,快速取下,只留下一个淡红的圆点。“这是第一壮,打通核心。”他一边说,一边点燃第二个艾炷,放在旁边的“花瓣”点上,“接下来灸周边,把毒邪往外引。”

苏清瑶在一旁实时记录:“患者主诉:核心阿是穴施灸后,烧灼痛从VAS评分6分降至3分,热力沿肋间传导,无明显不适。皮肤反应:灸点淡红,无水泡、无焦痂。”

直播间的评论刷得飞快:“原来阿是穴就是痛点啊,长知识了!”“林大夫手法好稳,艾灰都没掉下来!”“我妈也有带状疱疹后遗症,能不能详细讲讲怎么找阿是穴?”

林墨一边施灸,一边简单讲解:“找阿是穴很简单,用手指轻轻按压疼痛区域,患者反应最强烈的那个点就是。记住要轻按,别用力过猛加重疼痛。”他接连灸完五个点,老周已经能自己翻身了,脸上的紧绷感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轻松的笑容。

“太神奇了!”老周坐起来,试着转动腰身,“刚才还隐隐作痛的地方,现在一点都不疼了!林大夫,你这梅花灸比止痛药管用多了!”

陈小雨把镜头对准老周的腰肋处,展示着五个淡红色的灸点:“家人们看到没?没有烫伤,没有水泡,效果立竿见影!老周三天前还疼得直不起腰,现在已经能自由活动了!”

评论区瞬间沸腾:“中医yyds!这疗效没话说!”“求外洗方和梅花灸教程!”“我要预约!我也要治带状疱疹后遗症!”

林墨没顾上看直播,他正在给老周按压周边的经络,确认瘀毒是否散开。“还有点硬结,不过问题不大。”他说,“外洗方继续用,我再给你调整一下,加一味伸筋草,通络的效果更好。”他拿起笔,在药方上添了“伸筋草15g”,又叮嘱,“灸完后别吹风,别吃辛辣的,多喝水,帮助排毒。”

老周接过新药方,激动得眼眶都红了:“林大夫,赵叔,苏大夫,真是太谢谢你们了!这半年来,我跑了多少医院,吃了多少药,都没这么明显的效果。你们真是我的救命恩人!”他说着就要起身鞠躬,被林墨连忙拦住。

“不用客气,治病救人是我们该做的。”林墨笑着说,“你下周三再来复诊,咱们巩固两次,应该就能彻底康复了。”

送走老周,陈小雨兴奋地跳起来:“林哥,太牛了!直播在线人数破万了,好多人预约梅花灸,还有人问能不能开线上课程!”她把手机递给林墨,屏幕上的预约信息已经排到了下周。

苏清瑶也笑着说:“赵叔的点拨太关键了,之前我还纠结于古籍里的固定配伍,现在才明白梅花灸的精髓在于‘辨证取穴’。我已经把今天的操作过程整理成笔记,准备发表在中医期刊上,让更多人知道这个技法。”

赵铁山喝着艾草茶,看着眼前的年轻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你们年轻人脑子活,学东西快。林墨,你记住,中医的技法不是死的,是活的,要跟着患者的病情变,跟着自己的感悟变。你祖父当年就是因为能灵活变通,才能治好那么多疑难杂症。”

林墨点点头,心里充满了感悟。之前他总想着从医案里找标准答案,却忘了祖父反复强调的“治疾先治心,辨证先辨人”。赵铁山的点拨,不仅让他掌握了梅花灸的实操关键,更让他领悟到中医传承的核心——不是照搬技法,而是理解背后的医理,然后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赵叔,我想把梅花灸的操作规范整理出来,加上阿是穴的定位方法和注意事项,做成科普手册。”林墨说,“很多带状疱疹后遗症患者都在受苦,要是能让更多人了解这个技法,也能帮到更多人。”

“这个主意好。”赵铁山赞同道,“中医的传承不是藏着掖着,是要让好技法惠及更多人。你祖父要是看到你这么做,肯定会很高兴。”

苏清瑶立刻响应:“我来帮忙整理学术部分,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解释梅花灸的止痛原理,这样更有说服力。”

陈小雨也举手:“我负责排版和传播,做成图文并茂的手册,再拍个教学短视频,保证大家一看就懂!”

三人说干就干,林墨负责撰写操作步骤,从阿是穴的定位、梅花点的选取,到艾炷的大小、施灸的次数,都写得详细具体;苏清瑶补充学术依据,引用《针灸大成》《黄帝内经》的相关记载,再加上现代研究中“艾灸促进内啡肽分泌”的机制;陈小雨则用生动的语言把专业内容通俗化,还配上手绘的梅花灸定位图。

正午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八仙桌上的手稿上,艾香混合着墨香,弥漫在整个百草堂。林墨写着写着,忽然想起祖父医案里的一句话:“医者,仁心为先,技法为器,辨证为魂。”他忽然明白,自己之前执着于技法的对错,却忽略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本质——阿是穴的精髓,不就是“以人为本”吗?

就在这时,林墨的手机响了,是个陌生号码,接通后,里面传来马明哲的声音,带着几分试探:“林墨,听说你用梅花灸治好了带状疱疹后遗痛?”

林墨愣了一下,没想到消息传得这么快:“是,患者恢复得不错,已经能正常生活了。”

“哦?”马明哲的声音里带着怀疑,“这种病的复发率很高,你确定是真的有效,不是暂时缓解?有没有详细的临床数据?”

“我记录了患者的疼痛评分、活动能力变化,还有治疗前后的对比,都是实打实的数据。”林墨语气平静,“如果你感兴趣,我可以把病例分享给你,不过我想,实践才是检验疗效的最好标准。”

马明哲沉默了几秒,说了句“我知道了”就挂了电话。林墨放下手机,心里清楚,马明哲一直对中医有偏见,这次梅花灸的成功,必然会引起他的关注,甚至可能引发新的质疑,但他并不担心——只要疗效是真实的,只要能帮到患者,就不怕任何质疑。

下午,百草堂的预约电话被打爆了,不仅有本地的患者,还有周边城市的,甚至有人愿意开车三四个小时过来。陈小雨忙得不可开交,一边记录预约信息,一边更新短视频,标题直接用“赵铁山点拨阿是穴,梅花灸治好了半年神经痛!”,不到一小时,点赞就破了三万。

苏清瑶帮着林墨整理病例,把老周的治疗过程、外洗方、梅花灸操作细节都记录下来,准备投稿给《中医临床杂志》。“咱们不仅要治好患者,还要把这个技法推广出去,让更多中医同行了解梅花灸,帮助更多人。”苏清瑶说,眼里带着对中医传承的热忱。

林墨看着桌上厚厚的预约名单,又看了看墙上祖父的照片,心里充满了力量。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梅花灸的成功,不仅是一次技法的突破,更是他中医之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赵铁山的点拨,让他真正领悟了“辨证施治”的真谛,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传承祖父医术、弘扬中医文化的信念。

傍晚时分,夕阳把百草堂的影子拉得很长,艾香在空气中久久不散。林墨、苏清瑶、赵铁山、陈小雨围坐在八仙桌旁,看着整理好的梅花灸科普手册,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手册上,阿是穴的定位方法、梅花灸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一目了然,还有老周的治疗前后对比图,真实而有说服力。

“明天就把手册发出去,免费分享给大家。”林墨说,“中医的传承,就是要这样薪火相传,让好的技法惠及更多人。”

赵铁山点点头,举起茶杯:“为了梅花灸,为了中医的传承,干杯!”

“干杯!”三个年轻人齐声响应,茶杯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在满是艾香的百草堂里回荡。林墨知道,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马明哲的质疑、更多疑难病症的考验,但他不再迷茫——有祖父的医案指引,有赵铁山的点拨,有苏清瑶和陈小雨的陪伴,他有信心走好每一步,让中医的艾火,照亮更多人的健康之路。

而此刻,市医院的办公室里,马明哲正对着电脑屏幕,搜索“梅花灸 阿是穴 带状疱疹后遗痛”的相关资料。屏幕上弹出的,是林墨直播的片段,还有苏清瑶整理的学术笔记。他皱着眉头,手指在键盘上敲击着,心里第一次对自己一直坚守的“标准化治疗”产生了一丝动摇——或许,中医的“辨证施治”,真的有西医无法替代的价值。